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透过镜头观临武傩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透过镜头观临武傩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8月中旬,“中国湖南临武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郴州市临武县隆重举行。应当地县文化局邀请,我们一行数人兴致盎然地奔赴临武,拍摄记录神秘、古老的临武傩戏。

临武县,地处湖南南端,与广东接壤,全县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居多,此县具风物之灵秀、得上水之形胜、占关隘之险要,战国时期设临武邑,汉高祖五年置临武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置县历史最悠久县之一。

“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惊驱疫疠之鬼”;又曰“行走姿态柔美;为古代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即是一种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的宗教祭祀仪式,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的一种原始信仰。傩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表现形式粗犷、古朴、原始、蕴含着神秘奇特的气息,因此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相传,临武傩戏形成于明朝成化(公元1465年)年间,一代代口授身传,流传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当地人称之为:“舞岳傩神”,俗称“神狮子”。

翌日清晨,在临武县文化局唐东旺局长的陪同下,驱车前往临武傩戏的发掘地临武县大冲乡油湾村进行实地拍摄。据唐局介绍,此村已有一千余年悠久历史,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属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区,山岭多石、田少地贫,自古交通闭塞,历史上未有战争侵入。全村900多人。偏僻封闭和单一的农耕方式是临武傩戏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汽车在峰峦起伏、险峻陡立的大山之间蜿蜒爬行,左环右旋,好不容易到达了油湾村村口。早已等候在此的傩祭队伍迎着我们下了车,傩祭队伍在前,我们跟随在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进了村。刚入村口,仰目望去,不远处的山顶有一座凉亭,据悉,此亭名为‘对越亭’,是为感谢祖上恩德,人为而建。我与一同事快速登上此亭,放眼望去,豁然开朗,群山环歭、村的后山一片葱绿,印入眼帘的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生活画景,犹如世外桃源。拿出摄像机,完整无遗的记录下这一副佳美的画卷,此刻、长长的傩祭队伍正在穿村走巷,人景交加,此情此景,让我无不感叹,好一台大型原生态实景剧,临武傩戏正式拉开了帷幕。

临武傩戏即一系列傩文化活动,其表现形式有傩仪、傩舞、傩戏三种。而傩戏和傩舞又在一定的时机和傩仪互为融合。查阅相关书目,其中记载:“祭仪每年举行三次,分别在春、秋、冬三季举行,每次祭仪长达三天三夜”。但我们参加的此次活动要在一天内展示完成,所以环节相应的浓缩、精简。

下面我们跟着镜头来到村中的祠堂——《凯公祠堂》。祠堂门外不远处伫立着一尊古老的石狮,该石狮立于咸丰十年,是油湾村傩戏的见证之一。进入祠堂,内壁挂满了傩神画像、数十面经幡分三行悬挂于祠堂顶上,弥散浓郁的幽迷气息。择吉时,法师走进祠堂内,福主请愿,三牲果品呈供,酒茗敬奉,供愿牌、傩戏村本地成立班子、念经、读愿牌、卜卦、装彩神像、为神狮面具开光点睛、启动傩神面具。傩神共九位,分别是三娘、来保、夜叉、二郎神、关羽、土地神、猴王、狮王和小神。傩戏班子演员分别扮演其中一位傩神,因为祭仪规定,女性不能触摸傩神面具,所以表演者全是男人,即使“三娘”这样的女性人物也由男人装扮。傩面全为樟木雕刻而成,并未为两眼开孔,均带在演员额头之上,此为临武傩戏区别于其它傩戏主要特点之一。镜头扫过,我们追随傩戏班子成员走出祠堂,在狭窄的村巷串行、参神拜庙、再回祠堂口杀猪宰羊,以谢神灵,而后在祠堂东面,古戏台下演着“打狮子”的热闹场景。镜头快速切换,在熊熊火把的指引下(原本应在夜间举行),傩班一行人员,抬着三牲、端果盘者前行,或抬或扛神灵菩萨者紧随其后,簇拥着向村外走去,至村外路口,当中设坛、上祭品、燃香烛、众菩萨、傩神面具列队置路中间,一切完毕,三位法师开始祷告,“造桥”,舞七星宝剑、跃空墙 ,护坛法师念念有词,请拨神兵,其余两位法师中,一位法师手握火把,另一法师手执雄鸡,飞奔追逐、往返三回,忽而天空传来一声鸟鸣(预示天兵天将到来),紧接号角长鸣,祭坛两侧人“神”欢呼,锣鼓喧天,“拨兵”成功!此乃路祭。期间发生一段小插曲不得不提,时当正午,阳光普照,在拨兵仪式开始后,天空忽有乌云飘来,顿时洒下细雨,而等仪式完成时,乌云散尽,晴日当空,幽迷气息再次笼罩油湾之地。据当地村民说,每次路祭时都有此情景出现,在他们看来是傩神显灵。随着锣鼓声声,回至村口,团兵,尔后至祠堂内安兵、造船、行船,斩小鬼,走罡、兜神、闭坛等傩祭仪式相继上演。傩仪与傩戏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临武傩戏分内坛傩戏和外坛傩戏,内坛傩戏有《三娘关》、《夜叉关》、《二郎云长关》、《土地关》等;外坛傩戏有《打狮子》、《斩小鬼》等剧目。内坛傩戏虽为五关,实为一坛完整的剧目。从戏剧的角度来观赏,会发现些许不足,如故事情节简单,缺少激烈的戏剧冲突等,但正是从这原生态的文化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东西。戏曲唱做念打四种表现形式,在这也得到体现。如《三娘关》中,三娘由男人扮演,以红布为帕,而勒其首,束其腰者,亦用红布……,三娘洗脸和照镜子的情节设计巧妙,其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将女性形象立体的展现于众。《夜叉关》中,我们来听听这么几句唱词:

西弥山上一渡桥,这头踩起那头摇。

西弥山上一对鸡,口衔白米笑嘻嘻。

西弥山上一对鹅,口衔青草念弥陀。

西弥山上一对瓜,三岁儿童爱出家。

唱词押韵,好比一首打油诗,朗朗上口,诙谐幽默。《土地关》中,有一段对白:

内白: 你老生到桂阳州见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致?

土地: 见了一个怪怪的古。

内白: 那是见了一个古古的怪,请把那古古的怪说来。

土地: 听着,见一个有毛的是金瓜,无毛的是冬瓜,奔咛波落的是茄子,滑滑溜溜是苦瓜,有棱的是西瓜,无棱的是线瓜那一个呦。

这段说词取自农耕生活,将湘南菜园的菜名说了个遍,对白既贴切又风趣。而《二郎云长关》中,关公表演一段耍大刀,二郎神与夜叉的对打戏,又有传统武戏的影子。如果说内坛傩戏主要是“祈福”,那么外坛傩戏则主要是“驱邪”。

《打狮子》实则是傩技表演,舞狮演绎故事。一老者在场边以旁白指令狮子摆弄姿势,现存节目有“狮踏龙门”、“鸡公斗对”、“壁上挂灯”、“猴王擒狮”等。而“猴王擒狮”这一环节最为吸引人,精灵智慧的猴王和憨态可掬的狮王为争夺宝珠而进行一番耍弄,人神共娱,演得精彩,看得热闹。舞狮耍毕,不等演员退场,四周村民一哄而上,将铺垫在表演场地的稻草一抢而空,搂的搂、抱的抱,欢笑声不绝于耳。后来听村民介绍,抢得稻草回家,可保人丁安康,六畜兴旺。至此,我们的拍摄告一段落,临武傩戏也慢慢落下帷幕,镜头定格在村民们欢声笑语中。

临武傩戏,作为省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同时也是湘南地区一种特有的民间文化现象得以延续,让人深感欣慰;油湾村现已成文中国傩文化研究基地,留下的将是一副不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