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声乐演唱中如何看待“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声乐演唱中如何看待“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一名声乐演唱的专业学习者,从我最开始声乐学习至今,“声情并茂”一直是每个声乐老师的基本要求,“声情并茂”一词出处于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张玉秀》:“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意思是说一个人在说话或是唱歌的同时能配上极具感染力的表情和动作,使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声乐演唱而言就是说我们在演唱一部声乐作品时,大到歌剧咏叹调,小到一首艺术歌曲,我们都得在表演的同时赋予恰当的表情以及肢体语言,让听众看到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表演。然而,随着我对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突然意识到“声情并茂”这个词语潜意识里给歌者一个表演顺序的暗示,即我们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声音,然后在此基础上配以适当的表演,这也是造成现在很多声乐学习者在诠释一首作品时只重视自己声音是否发挥充分而根本不顾及乐曲情绪是否表达得当的重要原因。所以,接下来我就以当代创作歌曲《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阐述为何“以情带声”重于“以声传情”。

关键词: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鸟儿在风中歌唱;环境保护;真善美

《鸟儿在风中歌唱》为当代作曲家刘聪所作的一首艺术歌曲,通过青歌赛的舞台传遍大江南北,众所周知这是一首通过鸟儿的呐喊警醒人类重视环境保护的歌曲,歌词的巧妙之处在于将鸟儿很好的拟人化,也可以说是将人类很巧妙地拟鸟化,曲调的巧妙之处在于由讲故事一样的喧叙通过鸟儿渐行渐弱的呐喊过渡到全曲高潮。所以这首歌与其他很多艺术歌曲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容丰富、情感饱满、深邃,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充分用内心去体会一只鸟儿在面对无家可归、且生命都受到威胁时候的那种凄凉与无奈,进而感受到整个人类对环境的肆虐污染,以及当大自然对我们进行反抗时,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那种渺小和无力,通过传达鸟儿的呐喊,让听众仿佛能看到一幅狼狈不堪的画面,能感受到每个人心中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

此曲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类似讲故事一样的喧叙:“有一只鸟儿,盘旋在山岗,他的歌声唱的好凄凉,不知为什么,他不敢飞进自己的村庄;有一个笼子,悬挂在树上,笼子里关着他的新娘,他看见猎枪,正面对着自己的飞翔。”这一段旨在像大家描述故事的场景,描绘一幅生态正在面临一场人为破坏的画面,这部分与其说是去唱,倒不如是像讲故事一样说给观众听,这样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会让大家去思考接下来鸟儿怎么样。第二部分:

通过这段谱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提示――震撼心灵的,呼喊般的去歌唱,倘若我们把重点放在声音技巧上,那么如果我们在声音的基础上再去呼喊,这部分的最高音在A,很容易就会有破音的风险,如果我们换种思维,用情绪去处理,内心真的去呐喊,在情绪发泄的过程中我们再结合上声音、结合上气息,这样一方面我们不用担心声音会出问题,另一方面,这样发自内心的声音更容易打动自己和听众,两遍“鸟儿在风中歌唱,有谁能体会他的忧伤”一定要处理好递进关系,第一遍先是mf,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询问,我在风中歌唱,你们谁能听见我歌声中的悲伤,当无人回应时,情绪激动,将全曲推向高潮,两个ff,通过声音的力量让听众感受到鸟儿悲鸣却又无人问津的悲愤与凄凉。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再也没有歌词,所有旋律均是由一个字“啊”完成,看似简单,实则是整首歌曲中最难表现也是最扣人心弦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曲调基本都是下行音阶,表达了鸟儿在呐喊之后,将自己的情绪全都宣泄完毕之后的一种柔弱和绝望,此时更要突出用情绪去渲染鸟儿的鸣叫声,通过先情绪揣摩鸟儿的叫声,然后通过声音将鸟儿的心情表达出来,如果是去唱则显得太生硬,古板,没有说服力,一个即将中枪的鸟儿怎么还会有那么多力气去到处嘶喊,反之,通过歌者情绪的渲染,用真正柔弱的气声去表达此时鸟儿的柔弱则更加恰如其缝。

通过对《鸟儿在风中歌唱》这首歌的分析,我们能很直观的感受到情绪对声音的带动作用,以及对歌曲的准确诠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歌者在要演绎一首歌曲之前,首先得找准整首歌的感情基调,只有自己被歌曲打动才能让自己的演绎去打动别人。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不光要有好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一颗“真、善、美”的灵魂,懂得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别人,以期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薛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丈联出版公司,1999.

[3] 世界音乐家名言录[M].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

[4] 李晋玮,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5] 卓非亚,丽莎.音乐美学问题[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

[6] 杨易禾.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阳(1987―),女,甘肃人,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