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文化管理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新形势下,高校文化管理在高校校园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不断探索高校文化管理的新思想、新途径、新模式,是搞好高校行政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ultural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on the campus management. Continue to explore new ideas, new ways, new modes of cultur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essential link to do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well.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文化管理;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administration;cultural manage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people oriented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157-02
0 引言
文化管理是美国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以组织文化理论为基础,以“观念人”为人性假设,是将人视为管理的出发点、把人的价值实现作为最终管理目的、尊重人性的管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制度管理,通过法律法规、条例制度等方面的必须遵守的束缚,来实现对人的管理。文化管理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以以人为本为主要指导思想,更具人性化。如果说,制度管理是强调客观约束力,那么,文化管理则是更看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基础,文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文化管理包含了育人理念、价值观、学术发展、办学特色和定位等软要素。因此贯彻和加强文化管理,是提高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提升高等学校办学层次、推动高等学校向前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个人认为,要想做好高校的文化管理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人为本
在西汉刘向编成汇集管仲众多思想观点的《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及“学校教育,学生为本”,都是以人为本在高校管理中的人文体现。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一种立足人性,尊重人性的管理模式,注重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用人的内在力量来促进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文化管理的目的是促使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可持续的文化基因。在文化管理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融入在以共同发展为个人发展的氛围之中,全方位地、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凝聚人心,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用自身的自律性,形成高效率的运行体系。
2 提高素质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无为而治”,让本应是强制性执行的制度,成为大家的一种自觉行为。素质包括人的言谈、举止、态度,是一个人的心灵、性格、气质、涵养与外在的体态的综合表现。要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主体是学生,领导、教师、专职学生干部、班主任要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全校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正确理念,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风气和教学气氛,从根本上影响教职员工对事物的认识与判断,决定广大师生在学校中待人处世的方式,无形地约束着师生员工的行动。只有提高了被管理者的悟性,管理者才能真正的做到“无为”。
3 “主人翁”精神
树立“主人翁”意识,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原则,让被管理者依据学校发展目标,自主制定计划,实现自我管理,调动人们自觉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管理者不仅仅是政策的执行者,也应该是政策的参与者、制定者。让学生、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树立起民主管理的理念,体现公平和民主,使制度更加合理。让大家从内心认可制定的方针政策,甚至规章制度,这样才能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做到自觉执行、自动维护、自我监督。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学生、教师的意见、建议能顺畅地传达到领导者那里,搭建沟通的平台,形成制度反馈的回路;要深入被管理者当中,通过真诚的交流和对话,征求建议,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进行完善,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情况下,共同改进,共同发展。
4 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校园文化不仅是指校园内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还应包含学校的历史、优良传统、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人文素质等内涵,从不同侧面体现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园的物质建设飞速发展之时,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精神。不仅要沿袭继承本校的独特文化,还需要全体师生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4.1 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4.2 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4.3 学风建设。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4 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当然,在现阶段,仍然需要一些外在制度的约束,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要有制度,但不再是冰冷生硬的约束,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有制度,但不再是声色俱厉的呵斥,而是耐心细致的引导;要有制度,但不再是不通人情的镣铐,而是尊重人性的辅助。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高校合理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玉.高校行政管理中制度与文化管理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2(8).
[2]刘亚男.论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J].科技信息,2011(9).
[3]刘亚男.浅析文化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7).
[4]董晓辉.浅议新形势下的高校文化建设[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12).
[5]张红延,李涵.浅议新形势下的高校文化建设[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8).
[6]唐勇,罗玮.高等学校文化管理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