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和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类的开发活动给环境造成了大的压力。对城市尤其是含县、区的城市进行环境规划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本文对城市的环境规划的特点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字] 城市 环境规划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 X3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66-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们正面临着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高能耗、高污染型产业的发展,给城市的环境系统造成了强烈的胁迫效应。在这样自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的情况下,通过对城市进行环境规划来协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城市环境规划的定义

城市环境规划是指一个城市地区进行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区划、预测因人类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所引起的变化,然后根据环境承载力理论、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理论等提出调整工业部门结构,以及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改善环境的战略性布局[1]。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城市中人类自身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

2 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

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来说有如下几点:

2.1 综合性

城市环境规划的综合性反映在它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复杂。城市环境规划是自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也是多部门的集成产物。环境规划的综合性也明显反映在它的方法学和支撑软件环境的需求方面。环境规划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订,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均涉及到大量的定性、定量因素,而且这些定性、定量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界线并不分明;同时它的环境、经济、社会以及科学与工程的多学科相结合要求也相当突出[2]。因此,未来的环境规划的支撑软件将向着能提供综合和集成信息、便于各类人员参与又便于更新、调整的方向发展。

2.2 地域性

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环境规划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尤其是含县、区的城市,各个县、区的经济、社会特性不一样甚至是相差甚远,决不能一而概之。所谓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环境及其污染控制系统的结构不同,主要污染物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不同,控制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指标权重不同,各类模型中参数、系数的时地修正不同,各地的技术条件和基础数据条件不同[3]。总结精炼出的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律、程序和方法必须融入地方特征才是有效的。

2.3 动态性

城市的环境规划具有较强时效性。它的影响因素在不断变化,无论是环境问题(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还是社会经济条件等都在随时间发生着难以预料的变动,而城市管辖下的县、区,变动更多更快,基于一定条件(现状或预测水平)制订的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政策、发展速度以及实际环境状况的变化,势必要求环境规划工作具有快速响应和更新的能力[4]。因此,从理论、方法、原则、工作程序、支撑手段、工具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套滚动环境规划管理系统以适应环境规划不断更新调整、修订的需求是发展的方向。

3 城市环境规划的方法

3.1 技术路线

城市的环境规划技术路线总体上分析,可分为三个层面[5]。第一个层面为背景调查研究阶段,第二个层面为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功能区划及规划目标,第三个层面工作主要是环境规划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环境规划方案以规划目标为依据,具体将规划目标落实,而且要与环境功能区划相符,环境规划的工程项目是环境规划方案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因此内容要求具体、可靠。

3.2 目标拆分

对城市尤其是含县、区的城市的环境规划不能一步到位,直接编写整个城市管辖范围的宏观的环境规划。因为城市内的各县、各个区的状况各不相同,导致了其环境功能的区划、环境现状、环境因素不相同,如果直接从整个城市层面入手,把情况概化,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能真正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与评价,以及环境质量的预测等每个环节都要从乡镇入手,制定对应的环境规划方案,然后将细区域的情况汇总,最后编写城市的整体环境规划。

3.3 集成化

城市环境规划具体涉及到资源保护与持续有效利用、污染治理与预防、自然与人文景观规划、生产力合理布局、生产关系有效配置等等。它面对的是开放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仅靠常规方法(如模型方法、空间环境规划方法)是难以见效的,更有效的方法应是综合集成方法[6]。

3.3.1 各相关学科的集成化

区域内任何环境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是多学科的联合攻关,都必须有环境学、管理学、区科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系统学、生态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与手段的集成。这种集成绝不是简单地拼凑,或盲目地引鉴,而是一个兼收并蓄、消化融合,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过程。

3.3.2 专家经验的集成化

各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们的经验往往是零散地存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些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缺的。因此需要通过集成的方法,组织、加工和改造,使它们由分散的、反映局部真理的、直感式的判断转化并上升为系统的、符合研究对象整体运行规律的、能指导客观实践的理性知识[7]。

3.3.3 定性与定量方法的集成化

定性与定量方法在集成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推理、思考方式和自身的局限性,但二者各有所长,不可替代,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集成化方法,才能使二者互相渗透,相互引证,以定性指导定量,以定量充实和完善定性,以构成集成的整体优势来寻求集成化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

3.3.4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集成化

目前的信息系统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技术、决策支持系统(EDSS)技术和专家系统(EES)技术,它们既有共同的功能,也各具特色。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应用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应是发展趋势的最终定位[8]。它应体现为系统的整体性,即统一的用户界面、多种数据库的无缝集成、嵌入式分析等。

3.3.5 人与现代技术手段的集成化

由于人地系统的复杂性,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能全部排除人的作用去自动辨识、处理和解决一些突发的、偶然的、非线性的、非结合化的问题,所以必须强调人的参与,注重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人机的结合应该表现为人与整个集成技术系统中的各子系统的全面的协调配合。

3.3.6 所有参与人员的集成化

城市环境规划的研究、制定与实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参与,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这样我们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过去城市环境规划集成化中所遇到的许多难以处理的问题。例如,资料调研存在的虚报、隐瞒;决策中存在的失误、遗漏;执行中存在的、腐败等现象。

3.4 公众参与

我国目前多数环境规划,只局限与机构规划,缺少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对于环境规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规划者和专家不可能穷尽所有替代方案,公众参与可以提供给规划部门更充分的资料作为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与环境规划最有厉害关系的是当地居民,从公民环境权角度出发,居民有权对规划提出反对或修正意见[9]。另外,政府在改善环境中的作用往往是基于公众对环境状况的强烈不满和改善的强烈愿望,因此鼓励公众参与非常重要。

4 结语

城市的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目标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环境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协调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0]。但是城市环境规划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手段目前尚不完善,研究还尚处于前科学阶段,因此,城市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还应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环境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复杂多元系统,也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工作,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技术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