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史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史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614900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加农镇第一中学伍俊忠

[摘 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明确要求初中地理教学要更加侧重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的今天,运用文史知识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授“有用的地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撷取一二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语文知识;历史事实;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地理是一门人文性突出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生存的整体环境及其演变趋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而然地,也就与展现人类生存面貌的文史知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初中地理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知识、历史事实来解释、联系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全面进步。

一、语文知识与地理现象相互解释

语文知识中囊括了大量的民间谚语、名家名作,其中不乏描写景物、气候的经典语句,记录人们生活面貌的精炼概述,这里面往往会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运用语文知识与地理现象相互解释,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增加对知识的印象。

(一)语文知识与气候

民间常说:“靠天吃饭”,这里的“天”主要指的就是气候、天气。因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扬智慧,创造了大量的关于气候、天气的民间谚语,文学作品中也描述了许多或壮观、或瑰丽、或迷踪的自然现象,其中很多便是与大自然诡秘莫测的气候、天气有关。

如“早上云如山,必定下满湾”,意思是说早上出现山头状云彩往往会出现“下满湾”的大暴雨。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如山头一样的云通常会是浓积云,其在夏天因太阳暴晒、水分大量蒸发而形成。早上出现的浓积云的下午会因为底层暖湿空气大量向上流动而变成积雨云,从而陡降暴雨。再比如成语“海市蜃楼”,出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天官书》:“海旁蜄(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后人以此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者形容心中想到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由于大气中光线的折射作用,空气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远处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误认为是蜃吐气而成,所以叫蜃景。这样科学、真实地解释自然现象,既可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成语的含义,也会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勤于思考,自觉、主动地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地理现象。其他的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出东方红,无雨便是风”,“东轰隆西虹雨”,“日晕三更雨,三更午时风”等民间谚语,都与气候、天气有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运用这些民间谚语帮助学生们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以此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更加广阔的人文社会,汲取更多、更富于实践意义的知识。

(二)语文知识与地形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表现自己知识的渊博,他们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往往兴之所至,会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其中许多都可以拿来为初中地理所用。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夸张但相对真实地展现出长江三峡水流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则描绘出山地地形的奇形怪状,乱象杂生;“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表现出了横断山脉“多江并流”、交通不便的现状等。

(三)语文知识与人文地理

教师在教授中国地理中“内蒙古大草原”一部分知识时,可以援引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形象描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以此为契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民歌所蕴含的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内蒙古与阴山的地理位置关系。

2.为什么说天似穹庐?从气候、地形因素等给出解释。

3.由归纳内蒙古高原的地形、气候、植被、主要职业。

4.现在,河套平原已经改变了过去人迹罕至的局面,而是变成了“北国江南”,试探究其转变过程。

这些问题,单纯地依靠地理知识或语文知识都无法给出正确的完整答案,教师需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多种这两种学科知识,透过文字看本质,运用发散性思维,循序渐进地得出答案。

二、利用历史事实联系地理知识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仰望星空”,探索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联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这些名人轶事,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学生全神贯注,主动吸收、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在教授学生们世界地理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日本突袭珍珠港等历史事件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给学生们详细讲解他们当年的路线,帮助学生贯穿整个世界地图,理解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作为交通要道的不可或缺作用,理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建设意义等等,帮助学生以历史知识打通地理知识的“任督二脉”,将整个世界地理融会贯通,了然于胸。

三、总结

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标准1994》中指出:“地理在实际情景中变得强大起来,地理通过帮助人类理解各自的经历日益丰富起来。”初中地理教学,可以利用古今中外丰富的文史知识构建起充满趣味性、教育性的“实际情景”,帮助学生借助古人的双腿走遍大江南北,借助古人的双眼看遍世间景象,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康习强.运用文史知识辅助地理教学的尝试.散文选刊(理论版),2010.12

[2]戴君艳.运用文史知识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7

[3]张芹.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