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现阶段,为了提高适应产业升级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据此,应认清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特有的必要性及有关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能力建设 问题 措施

[作者简介]李从峰(1965- ),男,江苏兴化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金榜(1954- ),男,辽宁阜新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学、高职教育。(江苏 南京 210031)

[课题项目]本文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年立项科研课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10031)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22-03

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举措正在有序实施。在这种新的大背景下,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教育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各有关方面更加注重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能力,而其基本途径就是在认清现存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有效地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对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认识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实践活动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与其有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产业升级背景下,用新的视角进一步深化对其认识,仍是非常必要的。

1.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它要求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包括改造提升制造业及其他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而产业升级的实质是企业科技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普遍提升,由此决定其根本依托是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创造、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也就是说,产业结构优化的首要前提是产业人才结构的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着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合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正是这种新背景及随之而来的新情况,为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承担该职能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现实来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充分适应各产业领域中企业的用人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尚未达到应有的高标准,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有欠缺。可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企业科技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要条件,是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2.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教育质量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所占比重最大的还是教学因素。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力更需要提升。较为明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职院校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即这类院校大部分是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在素质、教学能力要完全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标准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高职院校在发展初期大多偏重于规模即外延的扩大,而对于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建设尤其是教学能力建设则抓得不够实,研究不够深,工作不够细,以致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未能充分适应客观要求。除此之外,不可忽视的原因还有:一是高职教师队伍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存在一定困难,即高职教师大多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历,不具备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而作为高职院校虽然能够派出一些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实践锻炼,或是设法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其效果难免有一定局限性;二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即与本科院校生源相比,高职院校生源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这不免使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更大,提升教学能力的任务更重;三是高职院校生源数量难以继续保持,即随着青少年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下降和整个高等教育生源的减少,以及本科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再加上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增多,原本就对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者缺乏吸引力的高职院校现有生源数量已难以继续保持甚至有所减少,由此将对其办学收入及教学能力建设所需投入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使其更需要依靠提升教学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增强对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吸引力和自身持续发展的活力。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眼界和思路不宽。凡属办学主体,其广义的教学能力既包括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又包括学校领导者的教学指导能力,也包括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能力。其中,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直接、主要的推进作用,学校领导者的教学指导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导向和指挥作用,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相互依存,共同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中,一些人的眼界和思路往往仅局限于如何增强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一个方面,至于如何增强学校领导者的教学指导能力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能力则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

2.高职院校自身教学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就现实来看,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深入和顾此失彼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一是对教学能力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安排有欠缺,不能系统性地、有计划地根据实际需要将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有关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关工作的开展尚未充分实现制度化,即对于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事情需要做、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的解决,没有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性规定,难以保证有关工作开展的经常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三是对有关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的力度不够,未能充分注意保证某些教学能力建设活动的质量和进程与客观要求相适应;四是对有关工作进行认真考评和总结不够,未能完全避免出现片面追求形式、走过场的弊端;五是就教学能力建设问题进行实际情况调研和信息交流不够积极主动,未能通过深入探讨和大胆创新使有关工作举措完全配套。正因如此,高职院校以往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成效不够显著,从而导致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受到一定制约。

3.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保障体制不健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提升教师队伍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能力,普遍采取了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聘请其在职人员做兼职教师,以及面向企业招聘高技能人才任教的办法,但随之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在于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保障体制不健全。具体来讲,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作为两类性质不同的组织,归属于不同的管理系统,没有统一的政府专门机构对其合作进行组织指导与督促协调,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处理与高职院校关系问题上又不能不更多地考虑到眼前的直接利益,以致双方在教学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难以深入、持续开展;二是在促使企业支持高职院校包括教学能力建设在内的办学问题上,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但至于企业应当如何为支持高职院校能力建设提供方便,参与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的企业如何得到补偿或享有哪些优惠待遇等,还没有一套明确的比较具体的制度规定,导致企业在支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要不断地与企业同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以求拥有向学生传授高技能的教学业务能力,显然很难。

三、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1.促进领导深入学习,提升教学指导能力。应由国家主管高职教育的机构牵头,由相关研究团体具体实施,组织国内外有关专家,面向全国分期举办高职院校院(校)长进修研讨班,使各高职院校主要领导通过深入学习和研讨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国内外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知识、新理念和先进经验,认清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现有不足之处,增强对有关问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开展有关工作应有的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并善于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能力建设与教学指导。高职院校有关领导不仅要熟悉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还要了解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掌握与本校专业教学相关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其变化情况,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提升自身的教学指导能力。为此,有关领导应与相关行业企业常沟通、常合作,以便经常向其征求有关教学指导的意见;还可以利用兼任相关行业协会适当职务的条件,为其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以利于本校与行业企业深入交往,加强信息交流,由此使教学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2.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提升教学业务能力。高职院校应着眼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对所需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通过深入企业搞好用人需求调研,明确本校教师队伍教学业务能力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各项任务,在此基础上完善有关工作的制度性规定,并经常检查和定期总结其执行情况,确保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具体来讲,一是根据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现实需要,加紧选送骨干教师到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进修学习某些新知识,由此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更适应于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分期选派教师到管理和技术先进的与本校专业密切相关企业的高技能岗位上进行充分的实践锻炼,使其切实提升适合产业升级所需的某项专业技能,进而提升这方面的教学业务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在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不断进行自修深造并积极从事教科研,同时尽可能减轻教师的业务工作量,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难题,使其有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充实和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四是在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注意用好已引进的这类人才,即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考评并给予适当的待遇,充分发挥其长处,以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业务能力;五是根据专业技能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企业在职人员和刚退休人员任教,同时要考虑到他们与专任教师在教学业务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其教学活动实行与常规有所不同的适度管理和考评,并安排专任教师协助其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升本校教师队伍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业务能力。

3.加强培训和绩效考评,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应由各地主管高职教育的机构牵头,由相关研究团体具体实施,分期举办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能力为目的、以高职教学管理干部为对象的培训班,促使这类人员认清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教学的特点及其复杂性,增强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意识,掌握必要的先进的高职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在高职院校内部,一方面应由教学管理部门自身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并对相关人员工作绩效认真实行考评;另一方面应以直接感受教学管理与服务质量及其效果的教师为主体,定期对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人员的工作进行评议,以促进该部门人员不断提升教学管理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使之与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能力的实际需要相适应。还可采用座谈会的形式,定期组织各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相互交流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并就产业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高职教学管理能力如何提升、工作如何改进、效果如何才会更好等问题进行研讨,使相关人员不断深化对其认识,从而更有效地推进高职教学管理能力建设。

4.深化校企互利合作,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而其依托的平台是校企合作。但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一方所能做的除分期举办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班以外,其他能做的事情往往较少,而企业一方所要做的不单是持续地为高职教师实践锻炼和高职学生实训实习提供场所、人力、机器设备等,还要注意处理生产经营秩序、劳动安全保护、特有技术保密等令人担心的事情。相比之下,企业受益往往小于付出,即互利关系不对等,以致双方合作基础不稳固。从高职院校角度来讲,关键是深化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校企合作,让企业从中得到更大利益。其具体办法,一是除了继续搞好企业在职人员培训以外,组织科研能力强的人员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支持该机构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二是通过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提升本校技术服务能力,增加为企业服务的项目,扩大校企合作的领域;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在不妨碍校内秩序、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有一部分场地、建筑物和设施,吸引与本校主要专业密切相关的有适当规模且发展前景可观的企业进校办分厂或分公司,使之成为本校实训实习基地;四是通过提供适宜办公场所,吸引与本校现有专业关联度高的行业协会进校设立组织机构,以便双方经常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有利于该行业所需人才培养的活动。这样以往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之间利益基础不稳固的临时应付式合作关系就将转变为双方资源共享、各得其利的持久合作关系,从而就会更有效地促使企业以适当方式积极参与和支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

5.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从体制上充分保障建设。鉴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归属于不同管理系统,其相互关系不易协调,而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所涉及的校企合作等有关高职教育发展的各种事宜往往又牵涉诸多职能部门的现状,应尽快完善《职业教育法》,使之就有关工作中政府的主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企业与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应如何发挥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地方政府要从增强本地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实力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利益均衡问题制定为其适当减免税费、用地给予优惠等鼓励性、保障性措施,同时设立专门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各企业来共同支持职业教育的工作机构,以切实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督促、协调和服务等工作,从体制上充分保障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凭借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卓有成效地进行。该机构应从加强区域产业升级所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得到企业大力支持而搞好统筹规划,在此基础上为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有关活动排忧解难,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为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根据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的需要,面向企业搜集可为其进行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兼职担任专业技能教学任务的各种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基本情况的资料,建立动态的企业人才信息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旺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驱动力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6).

[2]张锋.地方高职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3]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