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孤独造就不平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孤独造就不平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孤独在很多人看来无法忍受,但是很多不平凡之人都是在孤独中磨砺,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强大。简・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遭遇到了不一样的孤独,霍尔顿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也感受到了不同种类的孤独,或许引起他们孤独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在寻找排解孤独的方法。当我们正确对待孤独时,不平凡已悄然而至。

关键词:孤独 霍尔顿 简・爱 不平凡

一、 引言

相比较寒冷、贫穷、疾病、饥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他们最怕忍受的是孤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偌大的世界,哪里才是归宿,哪里才是温暖的源泉?我们不禁疑惑,不禁迷失。有时身处异地,朋友和亲人不在身边时,你会感觉冷清;而有时,你被团团围住,却仍旧不觉得满足。原来孤独不分时间、空间地侵蚀着你。人在孤独的时候,天地仿佛只剩下你一人,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染上了冷色调,静止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你的心情,像凝固不动的血液,那么惊悚,那么冥顽不灵。为了避免孤独,你扎进拥挤的人群里,埋进喧嚣的人声里,以为这样就可以躲开。然而,孤独是你内心的感受,他人只是外在的,你可以在空旷的田野里感觉到幸福满足,也可以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感到孤独。

人难免会孤独,或许由于没有朋友,没有倾诉的对象,或许由于某种需要未能满足,又或许毫无理由……孤独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在不经意间它或许正左右着你的情绪。成长的不同阶段孤独表现着不同的形式,有自寻烦恼式的,有与世界格格不入式的,也有高处不胜寒式的。

二、孤独与不平凡

(一)中国文人与孤独

孤独,按照汉语的解释,孤是王者,独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的王者必须接受孤独。很多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都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是比常人更高的境界。对于他们来说,孤独不是一个人独处时难以忍受的形单影只,而是痛失志同道合的知己,是独自走在通往真理路途中的迷惘,是达到巅峰后四顾无人的怅然。就像周敦颐遗世独立的“出淤泥而不染”,就像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像伯牙摔琴的扼腕痛惜。他们的孤独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一种高度,象征着一种品质,象征着一种追求。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孤独

在中国文学史上,孤独造就了许多杰出人物。所以说,孤独有时候也是一种财富。其实,不仅仅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孤独创造不平凡的例子。

1.简・爱与孤独

作为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夏洛蒂笔下的简・爱颠覆了一贯的女性形象,以往爱情故事中描绘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而简・爱却相貌平平、贫穷低微。夏洛蒂打破爱情小说的传统模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外表平凡内心却很不平凡的女主人公。她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坚强,在孤独中重获新生。

寄居舅母家时的简・爱是孤独的。父母双亡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是巨大的伤痛,失去父母的疼爱,没有最亲的人的关爱,小简・爱是孤独的。再加上处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舅母的嫌弃与责罚,表姐的冷眼与蔑视,表哥的侮辱与毒打,佣人的误解与漠然……在舅母家里,简・爱承受着与她年龄不符的巨大的孤独感。

然而,简・爱是与众不同的,她有着一种孤勇,她一直与这些恶势力做有形或是无形的抗争,她相信平等,渴望平等。

在寄宿学校时的简・爱是孤独的。在那里最初的日子,简・爱没有朋友,唯一有过交流的同龄人还是被大家视为异类的海伦。简・爱凭借自己的聪慧才智,很快赢得了同伴和老师的赞赏。但似乎永远都会有磨难来考验我们的主人公,虚伪且刻薄的洛伍德慈善学校总管布洛克尔赫斯特当众说一些恶毒的谎言来诋毁简・爱。在这些刻薄的话语中,简・爱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

在异样的目光中,她必须再次品尝孤独。幸好我们的主人公是坚强的,在谭波尔小姐的帮助下,她洗清了冤情。在洛伍德的日子里,简・爱化孤独为力量,拼命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她填补寂寞空虚的时刻也正是她发奋的时刻。

在爱情的路上简・爱是孤独的。当时阶级性的婚姻观注定了她的孤独。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动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形秽,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

在简・爱看来,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的专利,它属于芸芸众生的每一个人。只有两个相互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身的独立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

简・爱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承受着孤独,在追求亲情、友情、爱情的旅程里,孤独时刻鞭策着她。然而却也是孤独让她变得如此与众不同,成为那个社会特立独行的孤勇者。

2.霍尔顿与孤独

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叛逆、不羁、游手好闲,但他又和那些无恶不作的流氓不一样,他的内心始终保留着一块纯真的净土,只有在那里他才不会孤独,才会找到慰藉的清泉。

霍尔顿的孤独是格格不入式的,他难以接受这个混沌不堪的世界。成长对他来说是疼痛的,他排斥成人的世界,怀念童年的那份干净纯粹。童年是一片纯粹不含任何杂质的乐土,对于这片乐土,霍尔顿有着深深的迷恋。他喜欢死去的弟弟艾里,艾里是已经逝去的纯洁,而霍尔顿总是会不时地祭奠怀念这份纯洁,他一直珍藏着艾里的棒球手套。妹妹菲必是霍尔顿想要保护的实实在在活着的纯洁。

然而,这样一个16岁的少年,处在一个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在未完全迈进成年人的门槛时,却被成年人的世界震惊了。成长必然会把诗意般的梦想击得粉碎。霍尔顿觉得学校简直糟糕透顶,校长假仁假义,教职员假模假式,连同学也是只知道疯狂酗酒的浪荡子。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不屑于努力学习,当一名好学生。他逃离了学校,在纽约市游荡。而事实证明这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他接触并见识到了更多人性的黑暗面,因而他排斥可恶的成人世界,对社会产生了抵触情绪。

霍尔顿的孤独也是隐逸自闭式的,他希望可以逃离这个丑相毕露的社会,他不想再跟这个世界的丑陋面有任何瓜葛。有一段话将他的自闭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想我可以一路搭人家的车到西部去……那儿没有人认识我……我揣摩自己可以在一个加油站工作……反正只要人家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人家就成……就装作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这样我可以不跟任何人讲任何废话了。要是有人想跟我说什么,他们就得写在纸上递给我。用这种方式交谈,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烦得要命,这样我的下半辈子就再也用不着跟人讲话了……我用自己挣来的钱造一座小屋……以后我如果想结婚什么的,可以找一个同我一样又聋又哑的姑娘。我们结婚以后,她就搬来跟我一起住在我的小屋里,她如果想跟我说什么话,也写在一张混账纸上……我们如果生了孩子,就把他们送到什么地方藏起来。我们可以买来许许多多书,亲自教他们读书写字。”[1]这是他向菲必倾诉时谈到的,他仿佛希望成为一位自闭症患者,尽可能地不与周围的人交流。这种自闭、沉默,他似乎乐于享受。

霍尔顿的孤独还是高处不胜寒式的,他完全可以像他的同学那样选择融入沉溺,但内心深处的柔软让他选择单枪匹马成为一定意义上的孤胆英雄,选择独上高楼品味孤独,选择守卫纯真的孤独者。

在孤独中,他萌生出了纯真的守望,守望他心目中的那片麦田,守望他想要保存的美好。“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成千上万的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的守望者。”[1]这种守望本身就是孤独的,霍尔顿是一个孤军奋战的英雄,在污浊的环境下渴望凭借自己的力量营造一片净土,让孩子们永远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远离成人世界的污秽;让心灵最纯洁美好的东西永恒地保留下来。对于他来说,这片麦田更是他排解孤独的厚土,在这里孩子们的笑容与欢乐会让他找到心灵的慰藉。

三、结语

从简・爱和霍尔顿身上,我们见识到了人生中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的孤独,孤独造就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孤独有时催人奋进,为了逃离某种状态而奋发;有时给人以舔舐伤口的空隙,拥有气力继续前进;有时在忙碌中抽取珍贵的时间来思考,更好地走下一步。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也许再恶劣、再可恶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很好地去处理它、调试它、利用它,使之符合我们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