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维护孩子的创造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哇哇”地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一切是那么陌生。他们得认识这个世界,然后适应它。出世之前,孩子是完全靠母亲供给营养,连呼吸也得完全靠母亲呵护着。出世之后,他们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之心。这颗好奇心就是创造性的源泉所在。
从婴儿睁开眼睛开始,他们就觉得这个世界太神奇了。色彩是那么丰富:红红的果实,绿绿的草坪,穿着各色衣服的人们是那么美丽;动物们是那么可爱: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喵的小猫、说人话的鹦鹉,它们是不是自己的朋友呢?还有那令人佩服的人类:他们自己会跑来跑去、自己做食物、自己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多么令人向往啊!这个世界太诱人了,他们一定要尽力地尝试着让自己也能参与其中:亲自试试火会不会咬手,好不好玩;亲自试试开水有多烫,对自己会造成多大的威胁;去欺负一下小狗,试探它是否是自己的朋友。这些都是孩子的创造性所在。
孩子上幼儿园了,那是他们初步认识了这个世界的表现。这个时期,孩子打算研究怎样“玩”这个世界。他们可以把身边的每一件事物都当作自己的玩具。成人没教他们玩,他们会很快就知道了怎样玩;成人觉得枯燥乏味的事物在他们眼中可是好玩至极;成人觉得是莫名其妙的事,孩子们玩得是津津乐道,这些都是他们的好奇心加创造性的表现。
孩子上了小学,一、二年级时,他们仍然保持着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等到了三年级以后,孩子们就开始知道用成人规定的圈圈套套来规范自己了。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约束自己天真的“创造”,逐步向成人的“轨道”靠拢。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对某件事物有足够的兴趣,才会对其有所创造,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不在某事物上,他根本不会去研究,还谈何创造呢?说到底,孩子的创造性就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接受的规矩越来越多,他们的好奇心被“不准”、“不能这样”等规范词条所占据,自己主动去想像的时间和空间就越来越少,在学习上就表现为“知识的奴隶”了。这也正是中国孩子能在各种学科竞赛中夺魁,而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几乎见不到中国人的影子的根本原因所在。那么,作为成年人,尤其是学校的教师们,维护孩子那与生俱来的创造性,让他们把年幼时的创造性带到成年年龄中去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听到“责任”一词,可能人们会想:这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其实不然,我认为不麻烦,关键得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摆正心态。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世纪,学校领导、教育部经常创造出对老师的考评办法,要求老师必须达到,否则,年终的绩效工资等就难以保全。老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学生的成绩或行为习惯没有达到要求,老师的精神负担就会更重,甚至难免生气、发火。学生是害怕老师生气、发火的,他们知道:老师生气了,后果很严重。因此,老师摆正心态,抱着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工作、对待孩子,孩子们接收到的情绪信息才是平和的,至少,他们没有反感的情绪,这样才会更有利于激发起孩子们对待学习的兴趣。
二、和孩子交朋友,减少孩子对老师的畏惧感。平时经常听见有人在逗孩子:“孩子,你不听话嘛,老师来了,老师要收拾你的。”在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下,孩子心里就存下了对老师的畏惧感。他们每做一件事都会努力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做,因为他们怕挨老师“收拾”。长期生活在“规定”中,孩子的创造性就会变成规定性。当然,规矩要不要?要,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如果老师换种方式去让孩子自愿接受规定,那么,规定也就只是游戏规则而已。只有当孩子们把老师看成是和他们平级的朋友时,他们才会觉得规矩并不是枷锁,也只有当孩子们去除了不必要的“怕”,才会有创造的可能性。
三、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宝贝疙瘩,父母和长辈愿意为孩子付出,不让他们做必要的家务劳动,怕孩子累坏了,更怕被劳动工具伤着了;不让孩子迈出家门或院子半步,怕被车压倒了,怕被人贩子拐跑了,孩子成了家里的“金丝鸟”;在学校,老师为了赶进度,上课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叭啦”把自己想跟孩子讲的都讲出来了。孩子到底听进去了多少呢?他们真的听懂了吗?可能只有平时“乖”的孩子听懂了,但又能在他们的脑子里保留多久呢?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让我听了,我知道了;让我看了,我了解了;让我做了,我就掌握了。如果老师改变上课“讲”的方式为“导”,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出老师最后要讲的结论,那么孩子所得到的知识一定比老师讲的要牢固很多倍,而且,这还让孩子们养成了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脑筋开动起来了,创造性也自然就有了。
四、要多“激”孩子的兴趣。战场上,战士们要有斗志才会打胜仗。在家里,孩子要有好的精神状态才算健康。在学校,孩子要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可能出色地完成学业。孩子一般只会对玩有兴趣,如果老师把这个“玩”用到教学中,利用好了,孩子学起知识来就会劲头实足,因为学习成了他们的志向,而不是负担。成人可以强制自己完成一些艰巨的任务,而孩子想要完成一些稍有难度的事情,必须有人帮助他们,激励他们,他们才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每个人的创造性主要是表现在孩子时代,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会主动地去认识世界,一颗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去改变世界。如果成人只是用“不允许”、“必须”这些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去约束他们,不管他们是否接受,就会逐步抹杀掉孩子们的创造性。我们作为教育者不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吗?俗话说:死水养不活鱼。我们要想养出活泼、健康的“鱼”,就得让“水”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