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花混水探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花混水探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青花瓷有悠久的历史,历朝历代呈现出风格不同的青花瓷画,青花混水的出现改变了青花瓷画的风格面貌,研究青花混水形成,传承青花混水画法,是发展青花瓷画的前提。

关键词 青花料 混 水

青花瓷画中有一种独特的渲染方式,叫作青花混水。这种画法只局限于景德镇,在其他绘画领域并没有这样称呼。朱焱在《陶说》中这样记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回青一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混水一词在那个时候已经出现,其技法一直沿用至今。朱焱在《陶说》中明确了混水的写法。景德镇是有地方方言的,画师与人交谈时都称呼混水(fenshui),随着这样的叫法和流传,大多数人叫青花混水都称呼分水(汾水)了,在许多文献期刊上也都这样称呼,笔者认为这样对青花画法会有一种误导。

青花绘画考证有700多年历史,从元代到今天,青花绘画方法一直在丰富。通过历代青花瓷图片对比,不同朝代不同年代呈现了多样的青花瓷器,青花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青花料产地不同,高温烧成后发色也各不相同,每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元青花几乎都是靠线条来描绘的,人物故事和装饰图案描绘共同构成了元青花总体面貌。到了明朝,青花瓷绘画语言开始丰富多变起来,明成化年后青花瓷器花纹多用渲染方法,《陶说》记载:“青花圆器,一号动累百千,若非画款相同,必致参差,难以识别。故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所以一其手,不分其心也。”从中可以看出,青花圆器已经开始分工明确,勾线和渲染开始分开作业。元代到明代成化大部分青花都是通过毛笔直接勾勒踏笔,绘制画面。在元代国外的订购和蒙古族的喜好几乎都是以图案为主,这就决定了元青花的画面内容和画法。圆器是通景装饰,在器物的口沿和底部,往往要装饰二方连续的图案或四方连续图案,这些纹饰就必须用线条进行勾勒。到了明代,随着汉文化不断地影响青花瓷,元青花这种满构图图案花纹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民的需求,从官窑到民窑,思想得到解放,青花瓷画丰富起来,尤其是民窑,所画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形象生动,抽象概括。这一时期的青花瓷画大量地运用了青花混水,例如远山用青花混水画法,有一种烟云漂浮的感觉,意境深远,人物和花鸟颜色显得更加细腻清爽。青花混水的出现增加了青花瓷的表现力,使其更加抽象概括,和中国画中的大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今市场上有很多青花料,一一选购之后再青花混水,分成若干试片,入窑烧制,好的青花料一目了然,呈现出青翠色,透过釉面清澈见底,釉面光泽且颜色亮丽;而还有一些试片,犹如泥塘浑浊不堪,青花料颜色暗淡发蒙,所以选用上等青花料是绘制青花水墨画的必要前提。罩在青花料上面的釉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混水后不罩釉面,烧成颜色呈黑色,往往青花料和石灰釉(青白釉)的结合最为贴切,温婉如玉,清澈见底。按道理白釉最能体现青花的颜色,但是烧成后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没有生机。笔者认为,青花料发色属冷色系,青白釉呈淡青色也属冷色系,二者最能融为一体,所以青花料和青白釉是最好的搭配。另外混水的画法也很讲究,混水的毛笔都是羊毫制成,吸水性好,这种笔不同于普通毛笔,笔尖和笔肚有一个弧度,样子像鸡头,所以称作鸡头笔。鸡头笔笔尖垂直坯体的时候,水就会顺笔尖流在坯体上,手指挤压笔肚,力大力小会影响水流的速度;茶叶水量混入青花料的多少决定了青花的浓淡,而茶叶水的浓淡也决定了混水时笔尖带动青花料的快慢;当鸡头笔平侧时,浮在泥板的青花料又会被吸入笔中,泥板是有厚度的,大面积的水不尽快吸掉,就会破坏坯体,这也是青花混水的特色。在青花混水时会把青花料分成“头浓” 、“正浓”、“二浓” 、“正淡” 、“影淡”,笔者认为这是古时绘画大量器物的一种方法,众多的器物堆放在一起作业,依据官样本绘图就必须分工明确,这是有利于当时青花批量作业的。青花混水是一种表现方式,根据画面层次不同,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混入水的多少调出自己所需的青花料,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灵活运用。比如王步先生所画的青花混水鲶鱼,并不是把青花料调配成五种色阶画成的,明显地看到从鱼的头部到尾部,由浓到淡一气呵成。现在业界大多数都说“分水”,字面意思很有可能会误导画者把水分着画,相信画国画水墨的时候,画家不会把墨汁调配成五等份然后渲染作画。

古时一幅精美的青花瓷画需要很多画工集合完成,画师不停地复制绘瓷,必定会熟能生巧,总结经验,青花混水的产生和历代青花画师不停地积累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业界多数人认为产生于成化年间,但笔者认为在成化之前或者更早就已经出现了青花混水。

参考文献:

1、曹建文,著《景德镇青花瓷器艺术发展史研究》2008年

2、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编《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山水卷》《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花鸟卷》2010年2月

3、宁志超,编《中国早起青花瓷图鉴》2004年

4、孔六庆,著《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杨俊艳,著《青花青》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7年4月

6、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 1982年版

7、毕克官,著《民窑青花》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93年

8、毕克官,著《古瓷片》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年

9、朱 琰,《陶说》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

10、蓝 浦,《景德镇陶录》清嘉靖二十年 18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