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晋城市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晋城市农村沼气建设现状、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炊事用能习惯、养殖产生的粪污和废弃的农作物秸秆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污染了我们的田园、水源和家园,煤堆、厕圈(厕所、畜禽圈)、秸堆成为影响农村环境清洁的三大因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执政理念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农业和促进农村农业的节能减排出发,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农字一号”工程来抓,成效显著,成为“气化晋城”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困难逐渐涌现,我市沼气产业陷入了使用率下降、效益下滑的新困境。只有正视问题,开拓思路,建立更加科学的政策环境,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条件,统筹环境治理、能源利用、肥料生产等多重目标,才能使我市的沼气事业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建设现状与产业亮点

1、规模大,类型多

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13.8万户,其中城区0.1 3万户、泽州13.5万户、高平3.8万户、阳城3.4万户、陵川1.3万户、沁水1.6万户。建设中,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其中在阳城、沁水、陵川等散户养殖基础较好、农户居住相对分散的贫困地区发展户用沼气5.1万户;在城区、泽州等养殖小区集中地区,发展小型沼气工程115处、0.75万户;在高平、泽州等规模化养殖场和秸秆丰富、农户集中的地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48处、2.59万户,发展纯秸秆沼气工程11处、1.36万户;在阳城、泽州、高平等集体经济较好的地区,建设秸秆气化站97处、3.5万户;另发展生物质炉0.5万户。

2、投入大,项目多

2007年,市政府出台了每户扶持1500元的保底承诺,各县(市、区)也出台了按通气户数每户县级补助500元的相应政策,其中高平市还针对沼气工程将此补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2003~2011年,我市共争取省以上各类农村能源建设项目102个、涉及农户8.5万户,市级安排各类项目185个、涉及农户5.3万户。工程总投资5.52亿元,市以上补助2.65亿元,其中市级1.43亿元、争取省级资金0.66亿、国家资金0.56亿元。

3、影响大,关注多

从影响来看,农业部已把我市列为我省唯一、全国十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从范围来讲,沼气秸秆气已普及到了全市30%的农户和70%的村,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用煤变用气)、农业的生产方式(化学农业转向循环农业)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广大用户及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极为关注它的综合效果和发展前途。

二、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近期调查显示,全市沼气秸秆气综合使用率仅为60%,其中户用沼气61%、小型沼气站33%、大中型沼气站54%、秸秆气化站69%,陷入了使用率下降、效益下滑的新困境。

1、使用率大幅下降

散户养殖退市、农村人口转移、日常管理怕麻烦,造成了户用沼气池的使用率大幅下降。

由于散养成本较高、疫病较难控制、市场风险较大等原因,我市散户养殖大幅下降。目前,全市散养户已从2006年的11万余户,降到了今天的1.6万户。人口向城镇集聚的速度加快,农村人口逐年减少。2011年,全市乡村的人口107.99万人,仅占总人口的47.25%;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16.85个百分点;另外有17%的农户游荡在家乡和打工地之间。一个沼气池一次大出进料需320元,自己去干嫌麻烦,别人服务怕出费。调查显示,在弃用和报废的沼气池中,48%因不再养殖而缺原料、37%因常年外出务工、7%因村庄合并或住房搬迁。

2、主要原因

集体经济萎缩、管理成本上升,而三沼产品及服务价格达不到其应有的价值,是造成许多大中小型沼气站、秸秆气化站及服务网点负债经营甚至停运的主要原因。

我市100%秸秆气化站、30%大中型沼气站和60%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由村集体建设管理,福利供气。煤炭资源整合前,集体有点收入,可以负担工程的运行费用;整合后,加上盲目创办村级企业、实施“XX通”“XX全覆盖”等工程,不但没了收入反而增加了债务,据估计全市有村级债务近60亿元。集体经济萎缩了,而人工费及各种成本却在急速上涨。一个气站,燃煤、电费、工资等每年需十几万元;由于收入低,习惯福利用气的农户,一时难以接受按成本收费;而农产品价格低、沼肥使用麻烦、成本高,沼肥只靠农户自觉的使用,未变成沼气站的收入。服务网点服务对象收入低、支付能力有限,用户分散又加大了服务成本,现在也是“有场无市”。目前,全市因经济原因而停用的小型沼气站有74处、占64%,秸秆气化站有25个、占27%,大中型沼气站4处、占7%。另有9处气站因接煤层气而停用。

3、政策与机制问题

面对以上形势,配套政策不能及时跟进、科学的运管机制没有及时建立,加剧了产业效益的整体下滑。

目前,大部分的集中供气站还未建立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服务网点未建立合同约束、严格考核、绩效挂钩与激励机制。

三、开拓创新,促进我市的沼气事业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为实现“气化晋城”,计划至2015年,全市新建小型沼气135处、大中型沼气53处、秸秆气化站15处、秸秆成型代燃15处、太阳能利用5万户、水电代燃和煤层气用户879户,使全市30万农户用上清洁能源。抓机遇、拓思路,我们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使沼气事业步入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1、市场预测与发展机遇

(1)市场需求还很大。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渴望用上卫生方便的清洁能源。特别在贫困农村和煤层气难以延伸的地区,沼气是最佳选择。

第二,以沼气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符合安全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特别对养殖企业来说,沼气有“被需求”空间,因为按照有关规定,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就会收取排污费或罚款。

第三,沼气建设一头连着废物处理、一头牵着清洁能源,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主要抓手,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2)发酵原料还很多。

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我市还有大量的养殖小区、养殖场没有沼气利用设施。到目前,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000多处,而我市已建的大中小型工程总数只有220余处,大中小型沼气站的建设空间还很大。

(3)通过试点,越来越多的地区认识了秸秆沼气。

粪便原料供应不稳,而秸秆来源广泛。全市每年产生秸秆140余万吨,除秸秆还田、用作饲料和沼气秸秆气原料外等,还有40万吨废弃或在田间地头焚烧,而秸秆沼气可实现秸秆的完全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我市最早的两处秸秆沼气站(高平川起和吴庄)已成功运行4年;农业部试点的高平市酒务村秸秆沼气项目已建成并验收,泽州县西王庄和高平市朱南庄项目正在建设中。截止目前,我市已建成8处、通气1.1万余户,在建4处。在这些项目的示范带动下,许多村和企业热情高涨。

(4)国家政策条件依然有利。

国家发改委提出,

“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沼气补贴标准并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支持力度;财政部对秸秆能源化利用企业也有补助政策,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和农业部正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利用国际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使沼气工程建后有补贴。优越的政策条件,给沼气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工作思路

(1)对农村能源的建设模式和项目扶持有了新思路。

在建设模式上,以发展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模式为主,积极探索生活污水沼气净化、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太阳能利用等技术,着力培育专业化设计、施工企业和各种专业化的服务与管理公司。

在推进渠道上,努力将沼气建设主动融入我市现代农业、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扶贫攻坚、农村清洁工程等中心工作。

在项目推动上,利用我市建设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市在农业部的影响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沼气建设项目、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项目、乡村清洁工程项目、省新农村沼气项目、国际CDM项目等资金,用项目推动我市农村能源建设综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和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工程设备,提高沼气技术和装备水平

(2)按照实事求是分类推进的思路,提高户用沼气使用率。

建设时,都是户用沼气与分散养殖结合在一起。但是,随着散户养殖退市、规模养殖扩大,沁水县找到了一条“规模养殖、网点配肥、市场运作、有偿服务”和“粪便不足秸秆补”的新路子,让因原料短缺而停用的沼气池再次发挥效能。同时,要做好因搬迁和外出务工而暂时不用沼气池安全保护和病修复。

(3)按照市场运作的思路,探索建立高效运管和服务模式。

集体管理福利供气模式效率低下,如采用委托专业化管理模式,可大大提高集中供气站运行效率。从单位工程来讲,此模式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整个行业来说,有助于产学研的结合和技术进步;从经济上来说,规模化管理降低了运营公司的单位管理成本。另外,要扩大原料渠道。目前大多数气化站是烧玉米芯,因为嫌麻烦很少用玉米秸秆和麦秸。秸秆干馏炭化与燃气集中供气相结合可开辟原料的选择范围。

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开展三沼利用,努力增收节支。后续服务方面,要按照“政府承担公益和引导开展市场化服务”的原则,建立绩效挂钩与激励机制。

(4)按照政府购买生态收益的思路,推动出台终端补贴政策。

目前,对沼气项目的支持重在前期,是一种“推力”,缺少市场拉动的“引力”。考虑沼气项目的公益性,消费对象为低收入的农户,按照政府购买沼气工程生态环境收益的思路,建议对沼气秸秆气、沼肥及服务网点进行补贴。同时,建议气站电价执行农用电价格,出台能源化利用补贴政策。

(5)按照综合考核的思路,建立科学的沼气工程评价体系。

要逐步走出单从使用率评价建设成果的误区,建立粪便利用率、污染治理率和三沼利用率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并且严格考核,促进沼气工程建设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