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目前英语教育目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目前英语教育目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具备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不断学习提供内在动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则意味着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关键词: 学力 学力观 英语教育

一、对英语课程性质、任务的界定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教学与英语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习掌握英语语言,而英语教育则向人们昭示着英语学习本应具有的教育价值:作为整个教育的一部分,英语教育的特殊性是要让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语言应用能力;与其他学科的共性则体现为都要服务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教育的终极目的。

二、重新认识英语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背景

1.对科技理性的反思和重塑人文精神的呼唤

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可以依靠的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挪动。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能量和人类社会运用科学技术开发自然的豪情壮志。之后,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在教育界,19世纪中叶,“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追问使斯宾塞坚信:只有科学才最有价值,科学“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因此,为了人的完满生活,要学习有实用价值的科学知识。

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人类在享受科技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尝到了由于缺乏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而带来的苦果。所有这一切引发了人们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也使人对“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产生了信仰危机。在教育界“授人以渔”一直被认为是对“授人以鱼”的超越,因为后者被比作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前者被喻为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对科技理性的反思中,人们领悟到,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就实现了一种完整意义上的教育。仅有“渔”的能力的发展并不能带给人类真正的福祉。完整全面的教育不仅重视“渔”的能力,也同样关注“鱼”的态度。

2.新的学力观

我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钟启泉教授对学力和学力观有如下解释:

学力模型区分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学力概念:学力基础(指使人具备学习能力的遗传因素,包括性格、生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需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予以培养关注)、基础学力(指学力的基础部分,是作为最低限度的国民教养或者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发展性学力(以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相结合的有个性的思考力为轴心,也可称之为“创造性学力”)。

学力观指对学力内涵的判定及培养的标准,它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新的学力观不再把对学科知识的知与不知、记住了多少、是否善于抓住出题意向、会做题作为学力的培养内容或判断标准,它旨在培养学习动机与主动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正如冰山有浮出水面与未浮出水面两部分组成一样,“学力”也由显性部分与隐性部分组成。“显性学力”是靠着“隐性学力”的支撑才能存在与发展的。如果说这里的“显性学力”相当于“基础学力”,那么,“隐性学力”就是“发展性学力”了。若把英语语言的学习视为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具备语言运用能力,那只是看到了语言能力的显性部分。离开了隐性部分的支撑,也就是说若没有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的兴趣、习惯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忽视了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只能停留在基础阶段,语言能力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提高,充其量不过是个英语的完美模仿者、达到功能性目标的交际者,而绝不可能成为语言运用的创造者。

新的学力观在世界范围获得了共识。在美国《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中把外语学习的目标内容归纳为Communication,Culture,Connection,Comparison,Community。由于五个单词全部以C开头,简称为“5C”外语教育。具体含义是:运用外语交际,认多元文化,贯通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征,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上述五个方面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显然,5C的内容针对了美国社会特有的背景,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度,外语学习的目标更具特殊性。为了达到5C标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标准》指出21世纪美国外语课程内容也必须相应调整,应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语言系统、交际策略、文化内容、学习策略、其他学科的内容、谨严的思维能力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这意味着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七个方面协同训练的结果。显而易见,“5C”标准的理念与新的学力观不谋而合。

3.建构主义教育思潮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成为必然和必须。知识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社会越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快,指望一次性学校教育学到的知识享用终身的思想已根本行不通。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学会生存、求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自主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若没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建构,学习缺乏自主性,新知识未能与旧知识产生联系,这样的学习只能是知识的堆积,是无意义的,不可能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第二,合作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每个人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意义的理解,由于原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形成的理解也千差万别。因此,学习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求互相取长补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学会合作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从当今社会发展来看,任何一项重大事业的完成都离不开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因此,任何人若想在未来事业中取得成功,都必须学会合作。

第三,探究性。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是最为缺乏的,因此也最需要加强。探究不是个别优秀生的专利,而要人人参与,其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探究精神需要严谨的思维能力来支撑。在面临一系列文化方面的争论或问题时,探究精神将表现为:首先对这些问题及争论进行鉴别、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发表言之有据的见解,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标准》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对英语教育目的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全新认识和理解必将给英语教材的编写、课堂设计、教学评价、师生双方观念和行为等带来一系列重大变革,从而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仅学会了使用英语,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贯穿始终的精神对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学尤其是专业英语教学有许多重要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