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沙桥三绝 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沙桥三绝 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九府通衢”的南华县有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沙桥,元代叫沙桥堡,明朝叫沙桥驿,驻兵丁七八十人,建有官厅、马店、商铺、烽火台,一年四季来往的马帮客商络绎不绝,穿梭如织,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自古以来,沙桥的餐饮、住宿、娱乐诸行业就十分发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桥是昆明到滇西的必经之路,开往滇西的客车、货车早上从昆明出发,来到沙桥镇刚好是吃午饭的时候,这时公路两边便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公路边一溜儿的餐馆,像赶集一样挤满了人。那时一个沙桥镇,有百余家餐馆,每天都是人满为患,生意十分红火。就是到了夜晚,沙桥仍然是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被人们誉为“小香港”。沙桥千张肉,还是所谓的“沙桥三绝”之一。

一碗千张肉,黄黄的,端上时还冒着热气。经过厨师精心烹制的二三十片五花肉,薄薄的,如一副扑克牌一般码得整整齐齐,反扣在一个盘子里。千张肉并没有一千张之多,在外国人看来这道菜的菜名实在是太夸张了。千张肉肥夹瘦,酸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是中国碗中的传统名菜之一。旧时沙桥餐馆烹制的千张肉,肉用山区老彝族放养的“虫草猪”。这种土猪夏天喂山地里割回的酸草和黄花草,一到秋天就放到山坡上去找树下的橡子吃,落地的橡子如苞谷子一样金黄,粒粒饱满,但也蛀满了小虫子,猪吃橡子也同时吃虫,故彝族同胞称之为“虫草猪”。一头猪差不多要养两年,才长得到八九十斤。这样的猪,肉质香味十足。沙桥千张肉旧时不用红糖或白糖着色,而是涂抹当地产的一种土蜂蜜。这种蜂蜜只有高寒山区的冬天里才出产(夏秋产的多有毒花粉,不能食),我们叫“冬蜜”。冬蜜的果糖含量特别高,纯白,凝固后如猪板油一般,十分坚硬,就是到了夏天仍可像砖头一样捆好后用马驮。用如此原料做出的千张肉,当然要比其他地方做出的味美。

沙桥的美食不止千张肉一种。一百多年前,曾出任陕西省长、北洋政府代总理的辛亥革命先驱李根源先生回腾冲路过沙桥,在此小憩时写了首七绝,名曰《沙桥》,诗云:“沙桥古驿乱山崦,小憩征车打午尖;嫩煮鱼羹餐豆饭,香生馋口梦回甜。”沙桥是古驿站,来往人员复杂,历朝历代都有点乱,说他是“乱山崦”恰如其分。沙桥古时叫凤山镇,名字不乏柔美,而这沙桥,听起来就是个产稻的鱼米之乡。李根源到过全国许多地方,文武都有一手,想来也是个美食家,或许就是个老饕,梦中竟然还不忘沙桥美食。诗中所写,正是沙桥三绝的另两味:甜的应该是鱼羹,香的应该就是沙桥豆腐了。

多少年来,沙桥美食调和了南来北往食客们的口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也给过往的客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沙桥三绝,美名已经在滇西高原远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