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能力的再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能力的再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能倾听;二能应变;三能反思。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他会时刻“抬头看路”,不会只顾“埋头拉磨”,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成长,最终完成由“教书匠”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关键词】教师 能力定位 倾听 应变 反思

1.能倾听

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教师,他没有话语的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语言空间,他时刻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古诗《游园不值》时,就有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

师: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怎样?

生1:我觉得诗人感到扫兴,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可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多扫兴啊!

师:你的意思是诗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生2: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有遇到要访的人,但是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3:我觉得诗人很扫兴,因为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没有看到里面的景色,一定感到很遗憾。

生2:我反对。尽管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象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象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一定很高兴。

师:你真了不起,能联系《春日》中的诗句说自己的感受,你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了“一枝红杏”,就像是--

生2:就像看到了一个春天。

师:你的想像多有创意!春天就在红杏枝头,诗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是吗?

生4:是的,这枝红杏就像春天在向他招手。

生5:这枝红杏就像主人在向他问好。

教学中,教师没有以自己对诗句的解读代替学生的独特感误,静默如一湖春水,面带微笑,倾听真实的声音;沉稳如一座高山,敞开胸怀,倾听争辩的声音。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真正实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倾听是一种艺术,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更是一种智慧。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

2.能应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很多课堂上发生的细节是我们无法预见的。面对课堂上的这些意外,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四两拨千斤”,用巧变引领在交流和对话中激迸出智慧的火花。会应变,是一种教育技能,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在一堂公开课上,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同学们,弯弯的月牙多么可爱啊,你们喜欢吗?

大多数同学回答:“喜欢。”可是有两三个同学摇着头说:“不喜欢,我喜欢圆圆的月亮。”

(这可完全出乎了老师的意料。教师的原意是弯弯的月亮这么美,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喜欢之情。)

教师当时一愣,但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和颜悦色地问:你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圆圆的月亮吗?

生1:圆圆的月亮像月饼一样,很好看。

生2:最亮了。

生3: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太漂亮了!

(这么一说,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喜欢圆圆的月亮了。)

教师仍微笑着说:这几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十五的月亮圆圆的,多可爱啊,老师也很喜欢。那月亮是不是天天都是圆的呢?

生齐声回答:不是。

师:那它有时是怎么样的?你能说说吗?

生1:像香蕉一样弯弯的。

生2:像我眉毛一样。

师夸道:跟你眉毛一样美(孩子乐得笑眯眯的)。

生3:像小船一样。

师:是啊,能在上面坐着,那该多好啊!

生4:像镰刀一样,还是银子打的,亮晶晶的。

师:你说得真好!说得真美!是啊,这时候的月亮我们就把它叫作月牙。我们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读读。

(生读)

师:你们想想书中为什么不写“月亮圆圆”呢?听老师来读。你们来比一比。

(教师先读“红日圆圆,月亮圆圆”,再读“红日圆圆,月亮弯弯”。)

师:听出来了吗?来说说。

生1:“月亮弯弯”,“月亮圆圆”不好。第一句已经有“圆圆”了。

生2:“红日圆圆,月牙弯弯”读起来好听。

生3:“月亮弯弯”读得轻轻的,很可爱的。

生4:红日是圆圆的,月牙是弯弯的。这样有变化了。

师:你们懂得可真多!说得可真好!我们好好读读,读出它的美来。

(学生很投入地读。)

这个教学片段充分显示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睿智。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对于月亮的形态,学生有喜好的自利,教师巧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从形态和语音两方面去查找异同,体会月牙的美。更可贵的是,教师巧妙地引领学生在比较中悟出了文本语言的变化美、音律美,在充分民主、和谐和融洽的氛围中学习了语言,发展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3.能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他会时刻“抬头看路”,不会只顾“埋头拉磨”,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成长,最终完成由“教书匠”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反思”绝不仅仅是“想”,而是与一系列的“做”相联系。我想: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难免犯错误。区别优秀还是平庸,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是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