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足球鞋码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足球鞋码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足球腰围

38还是47?这是个问题。

很抱歉,这不是在谈姑娘的“腰围”,尽管足球场上,关于“腰围”的传说一直存在。好吧,不卖关子了,其实我们想说的只是“脚的大小”。

过去,足球圈内曾经流行着一种有趣的说法――“球员们对脸的照顾要胜过他们的脚”。鲁迪・塔瓦纳,这位曾在米兰实验室服务16年的队医说:“他们只知道朝脸上抹东西,却从没关心过自己的脚。”但最近,人们对球员双腿的关心开始超过他们的脸蛋,一些家伙们也开始像诗人一样对着自己的双脚沉思:“哥们,你要是再大点(或小点)该多好啊。”

这段花絮来自一个有些荒唐却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腰围理论”,大致意思是“一些教练认为,大脚球员比小脚的要好,或者小脚在足球场上更具优势”。有资料显示,在临门一脚和控球上,鞋码大的球员明显占便宜得多,最近的例子便是回归意甲后如日中天的瑞典前锋伊布拉希莫维奇,他的进球大都依靠那双47码的巨足。同样地,在快速触球、出球和传球,追求技术和速度,尤其是像巴萨这样的球队中,小脚球员又占尽了优势,例如巴萨在今年夏天引进的前锋戴维・比利亚,他的鞋码只有38码,比好莱坞女星凯特・温莱斯特的脚都小,很多人都在像欣赏一件首饰一样迷恋他珍贵的小脚,而有趣的是,小脚比利亚在诺坎普顶替的正是上赛季大脚伊布的位置。

灰姑娘的童话

“如果你穿的不是47码,那你还能触到那些球吗?”(想象一下,鞋码47的伊布和39的卡纳瓦罗在门前争抢一个球)这是米兰名宿萨基的疑问。“如果没有买进伊布,而是引进比利亚,巴萨上赛季会不会卫冕冠军联赛呢?”(想象一下,一只巨足蜥蜴在一群小蚂蚁当中怎么奔跑)根据上一个问题,我们也给出了相似的疑问。

这多像一个童话,王子佩普(瓜迪奥拉)拿着那双38码的水晶鞋对比利亚说:“穿上它,我的公主。”(显然伊布是灰姑娘的两位姐姐之一)而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总理则朝失落的瑞典人张开怀抱:“回来吧,我的大脚甜心。”现在的问题是,一个球员的竞技状态和技术能力,真的取决于一双传说中的“水晶鞋”吗?

“其实,对于球员来说,并没有什么鞋码上优势的说法。”鲁迪・塔瓦纳认为:“决定球员技术属性和风格的是脚型,球员只是根据脚型选择合适的鞋码。”例如,有些球员的脚型比较宽,而不是正常的长宽匀称,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扁平足”,这种人的鞋码也就普遍较大,例如马拉多纳、迭戈和朴智星的身高都不足1.75米,但鞋码却都在43码以上;而当年叱咤足坛的“荷兰三剑客”则无一例外都是“高足弓”,这样即便他们的身高都接近1.90米,但与相同身高的球员相比,他们43码的脚还是小了。

当然,大部分人的脚是正常型,伊布和比利亚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类球员的脚长和其身材成比例:身高体壮的球员脚长,而身材矮小的则反之,这也不难理解在足球场上中后卫和守门员的鞋码一般很大(见下文);换句话说,比起鞋码,球员的技术特点更多和身材比例有关。综观当今足坛,伊布的巨足也不是最大的,捷克人扬・科勒的鞋码达到惊人的52码;比利亚的脚当然也不是最小的,巴西人贝贝托的鞋码只有36码……故事在这里变得有趣起来,如果说球员的技术能力不能由鞋码来决定,那些“超级大脚”和“三寸金莲”们,又是如何在绿茵场上“大步流星”或“闪转腾挪”的呢?

PK之伊“步”登天

“看啊,这是钢琴家的双手,能弹奏乐曲。这是飞行员的双手,能驾驶飞机。”《体育战报》如是评价那些明星球员的双脚。

“大脚能帮我做出别人无法做出的动作,同时也能帮我更好地控制皮球。” 9月28日,伊布面对热那亚后卫的夹防完成的那记吊射技惊四座,而在上赛季西甲第2轮,巴萨对赫塔费的比赛,萨基口中伊布的“大脚优势”似乎更加明显:瑞典人在对方门将乌斯塔里出击前抢先碰到了皮球,并将其捅射入网。伊布对此同样感到满意:“这双脚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我带来优势,看上去无法触到的球,我却能比其他人先碰到。”

16岁时,一切还算正常,伊布的身高为1.72米,鞋码只有38码,不过就在那一年夏天,他的身高长了12cm,脚也随之迅速生长,达到了44码,很快伊布就感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由于触球面积的增大,传球的准确也有所提高。在训练中,一些队友也很难抢到我的脚下球。”而根据德国《图片报》的分析,“鞋码大的球员,由于触地面积的扩大,球员抓地和起跳力量更足,这使球员在空中争抢时能占据优势。”不过在AC米兰,伊布还没显现出这种优势,迄今仅打进一粒头球。47码还不是欧洲纪录,勒沃库森前锋基斯林的鞋码达到了48码,不过与伊布一样,这位绰号“玫瑰”的前锋下三路技术要好于上三路,在一次代表德国U-21队出场时,他忘带了球鞋,不得不问伦辛(46码)借了一双,虽然不合脚,但那场比赛,基斯林还是进了球。

鞋码大球员的“空霸”特质在其他球员身上有所体现。阿根廷人克利莫维茨是48码,拜仁的克洛泽是45码,这两人的头球技术都相当了得。不过在捷克人扬・科勒面前,克洛泽们的脚就小巫见大巫了,身高2.02米的捷克人的鞋码达到了52码。“大脚让我在空中对抗时能获得更大优势,而且落地后也不容易受伤。”《图片报》的褒奖更是干脆:“大脚让他触摸天空。”

PK之三寸金莲

“脚小,在与皮球接触的时候也显得更为精准,同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也更小,可以节省体力。”比利亚很自信。

大脚也有自己的烦恼,科勒表示:“在速度和处理一些球上,这双大脚经常让我力不从心。”伊布也时常担心:“有时候,它也会给我带来些异样的感觉,不是说笨重,我的意思是,想做一些动作时显得有些费劲。”不过,在那些小脚球员的身上,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比利亚说:“小脚球员接触皮球的部位会更精准,前锋是比赛中接触皮球次数最少的球员,一场比赛可能就是十来次,所以必须尽可能精准,否则进攻的最后一个环节将受阻,导致队友们的努力前功尽弃。”

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技术型球员的鞋码都很小”,贝利只有39码,贝贝托是36码,现在有一些教练也认同小鞋码能提高球感,所以他们甚至建议自己的球员上场时尽量穿小1号的鞋。世界杯新科冠军西班牙队无疑是典型(见表1),《世界体育报》认为:“对以传球为主的战术而言,小脚无疑比大脚更好,可以说,是一群小脚为西班牙带回了世界杯。”这支西班牙队以巴萨为班底,而该队在历史上除了伊布外,似乎从来没买进过大脚球员,曾短暂逗留的冰岛前锋古德约翰森虽然身高达到了1.83米,但脚码也只有41码或者传言中的40码。

过去,很多人认为“脚大的球员,射门力量也很大”,但事实恰恰相反。效力过勒沃库森的波兰边锋克日诺维克说:“实际上,很多小脚球员在射门时比大脚球员的力量更大。”克日诺维克身高是1.81米,但鞋码只有39码,属于“小脚”一族,他的射门时速却达到了112公里左右;曾效力于拜仁的荷兰前锋马凯的鞋码为41码,射门时速为137公里,而鞋码为46码的卢西奥(当时在勒沃库森)的射门时速最高也不过129公里。当然,最具教科书意义的还是巴西人罗伯托・卡洛斯,鞋码只有37码的他在2002年世界杯对中国队的比赛中,轰出了一记时速高达149公里的“炮弹”,令江津毫无反应。

规律和反常

【解析】尽管“鞋码决定论”并没有科学的佐证,但我们仍试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来证明尽管鞋码无法决定球员的能力,但球员所处位置和任务,以及各自技战术能力的分配与他们的鞋码的确存在一定关系。我们以本赛季的拜仁慕尼黑为参考。

从表2你能看到,在后卫线上,边路球员的鞋码都比中卫小(他们需要来回奔跑,大码鞋会限制他们的速度和体能,而中卫需要站住位置和争取空中优势,小码鞋会显得很累);前锋的鞋码一般都比中场球员大(他们触球次数少,追求效率,在一些射门动作和技巧,例如吊射上,由于触球面积大,能提高得分率)。

不过,由于球队战术以及球员风格习惯的差异,也会出现一些例外,例如卡纳瓦罗和科尔多巴的鞋码都只有39码,却担当起了后防重任,他们为后防注入了灵活和敏捷,但随着年龄增大,弹跳能力的下降,在高空球处理上颇显吃力。另一种情况就比较特殊了,球员的鞋码和他的位置以及身材都不成比例,上文提到的略伦特、古德约翰森和克日诺维克都属于“巨人小脚”一族;在门将位置也有这样的人群,通常在门前站着的都是一群大脚丫的家伙,伦辛46码,迪达45码,但身高1.82米的卡西利亚斯,鞋码只有40码。

鞋码的科学

【合适的鞋码】根据球员的脚长和脚宽,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鞋码,也就是说,“关键是找到合脚的鞋,而不是在意鞋码的大小。这能避免受伤。过去很多伤病实际上是因为球员选择了错误码数的球鞋所造成的。另外,球员在受伤和劳损过程中,脚部会变形、肿胀,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地,球员会选择不同的鞋号。

【脚型和伤病】塔瓦纳说:“什么尺码的脚与踢球没太大关系,关键在脚型。高足弓的球员具有天生的球感和运动资本。”但高足弓又容易遭遇伤病,出现应力性骨折(姚明也是高足弓),一般球鞋设计应该让受力点分散,减少足部劳损。与之相对应的,扁平足球员的重心更稳,但同样容易受伤,他们的每一次奔跑都会给膝盖带来压力,从而引发膝关节韧带受损。

【鞋码和伤病】对于上述两种情况,有些教练建议这些球员选择比脚型大半码的球鞋。现在的球鞋越来越轻,对球员的保护度也随之降低,一种说法是,大码鞋比小码鞋不容易受伤。过去,球员的经验是,如果跟腱受伤,恢复后就应先穿大一号的鞋。医生对此也有话要说:“球员最好不要穿新鞋。”所以,一些球员都是将自己的新鞋给俱乐部相同鞋码的小球员穿大了以后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