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叩头”的文化政治意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叩头”的文化政治意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古代有“叩首”之礼,它的英文解释有“磕头”(ketou)、“叩头”(kOtOW,kOWtOW)这两种,“叩头”的两种译法皆相当普遍,在谈到美中关系时常被拿来使用。

“叩头”的英译,应当是首见于18世纪末英国访华特使马戛尔尼(GeorgeMaCarmey)的《出使中国纪》(An embassyto China)。他于1793年6月抵达澳门,翌年7月离开澳门。根据此书所记,他循海线由澳门、经登州、天津、而后赴北京、热河。1793年9月14日在热河行宫晋谒乾隆皇帝。他衔命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的任务并未达成,但却因果凑巧,使“叩头”这个字进入了英文的译条中,它的效果至今犹存。

根据他的《出使中国纪》,我们知道他在快抵达天津时,即和中国官员多次商谈晋谒时的礼数,由于官员开始时希望他入境随俗,也行叩拜之礼,而他则希望用晋见英王乔治三世时的单膝下跪之礼,由于达不成共识,后来一度有过折中方案:那就是他见乾隆时行叩拜之礼,但中方必须派一个与他同级的官员,也对英王乔治三世的图像行叩拜之礼。有关礼数的分歧。最后显然是不了了之,他晋谒乾隆时,还是照英俗,单膝下跪。

因此,马戛尔尼晋谒乾隆时未行叩拜之礼,他在书里也未用kotow,kowtow这样的字眼,而是用“拜倒”(prostraiton)这个字,反倒是他向乾隆呈递英王乔治三世信函后,乾隆也给了乔治三世复函,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啊,英国王,虽然你的国家在遥远的海外,但你心向往文明,特地派遣使节带来你国家的信息,并远渡重洋来到我们朝廷叩头(kotow),并对帝王生日敬贺,还献上土产,足以显示你的真诚,”

马戛尔尼使华,拒行“叩拜之礼”,而乾隆皇帝却一直托大,称别人的单膝下跪礼为“叩头”,再加上后来清代中兴后国势日衰,从此以后,西方人特别是英国,在使用“叩头”这个翻译字时,遂赋予它另外的文化政治意含:

――“叩头”是中国自大的象征,也是中国专断蛮横的代表。

――西方人不能向中国“叩头”,马戛尔尼已俨然成了中西交往过程中的拒绝叩头英雄。

――将上述两种意义综合,“叩头”等于成了西方与中国交往时的最大誓言,西方不能向中国“叩头”。任何问题只要对中国妥协让步,就会被说成是向中国“叩头”,“向中国叩头”这种口头禅式的说法,已合理化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

因此,常注意英文报刊的,当会发现到“向中国叩头”这种说法使用得极为频繁。只要任何与中国有关的问题,若有人表现得低调和缓,很容易就被扣上“向中国叩头”的帽子。2009年奥巴马亚洲行。在访问日本和上海、北京时,态度温和,并没有在敏感问题上发表强硬谈话,美欧的有些好战媒体及评论者,就用“向中国叩头”论之。美欧近代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一向鹰派占理,“向中国叩头”这句话肯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西方政治及各行重要人物,只要谈到与中国有关的课题,就自然而然必须强硬起来,“向中国叩头”这种说法肯定产生了价值引导作用。

人们讲话,有些话讲多了,它就会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举例而言,有个人当了超级大官,自然会有很多人向他提意见,他身边有个亲信听到这种情况就会向主子说“又来下指导棋了”,这句话从此以后即成了该超级大官的魔咒,他用“下指导棋”当作拒绝听取一切外来意见的理由,自己因而变得更加自闭和自以为是。“下指导棋”这么一句普通的口头禅,居然有如此大的负面作用!

“叩头”这个词,以及“向中国叩头”这句话,在当今西方世界早已变成有魔力的政治咒语,有人用这句话攻击与中国友善交往、理性讨论问题的政治人物。这句话已造就出一种政治文化氛围,那就是对中国不能妥协让步,一定要讲重话来证明自己没有“向中国叩头”,中西关系多摩擦,“叩头”这个政治文化符号语言的作用,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