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验助发展,建构促生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验助发展,建构促生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剖析数学教学活动策略,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建构数学模型,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意识 实践操作 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

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让学生获得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获得独特的数学体验,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培养独特的思维个性,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立足生活实际,激发问题意识

教师要立足于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感兴趣、与数学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通过数学信息间的联系,或事件发生的进程,或自己的愿望,从中学习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积极自主地参与解决问题,调动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例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呈现“学生摆放花盆布置会场”的场景。在熟悉的情景中,教师提出:“你从画面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画面上有23盆鲜花,每组摆几盆?能摆几组?”生2:“每组摆5盆,23盆花最多摆成几组?多出几盆?”教师提出:“根据生2提出的问题进行计算,要怎样列式呢?为什么?”学生列出算式:23÷5=?在计算过程中发现算式不能整除,算式的商是4,还剩下3不能被5整除,教师又提出:“3表示什么?叫做什么?”学生在活动中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全身心参与数学活动,激发了问题意识。又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把学生说出运动项目、人数列举在板上,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数据,看看哪种运动参与的人数最多。教师出示二年级其他两个班级参与各项运动人数的统计图,学生观察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生1:“参与排球项目有23人,参与篮球项目的多12人,就是23+12=35(人)。”生2:“参与篮球项目是35人,参与跑步项目比它少9人,参与跑步项目是35-9=26(人)。”生3:“参与足球项目的比参与篮球项目的多14人,即35+14=49(人)。”教师又提出:“从统计结果上看,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从学习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树立问题意识。

二、注重实践操作,体验知识形成

教师要创设各种自主探究的数学实践活动,在富有层次的、开放的、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大胆地猜测、试算、摆弄,在动手中思考数学知识,在探究中动手做数学,通过摸一摸、摆一摆、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努力做到手脑并用,经过观察与思考理解数学概念,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习数学的技能技巧,发展观察、推理、动手操作等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小棒,想摆什么就摆什么,如,在小组中自由地摆小树、小伞、房子、亭子等图形,动手摆完图形,教师要求学生数数摆好的图形,共用了几根小棒。说说自己摆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生1:“我摆4棵小树,一棵小树用5根小棒,一共用20根小棒。”生2:“我摆5把小伞,一根小伞用3根小棒,共用15根小棒。”学生把自己摆图形所用的小棒个数,相加列成算式进行汇报,教师把学生回答的结果列举在板上,让学生对这些算式进行观察,寻找算式中的共同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全部相同。教师提出:“请大家用小棒摆出5个正方形,数数用几根小棒,列出算式。”学生动手操作后,列出算式:4+4+4+4+4=20,学生初步了解这个连加算式表示5个4连加的和是20。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把这种连加算式,改为运用乘法算式计算:5×4=20。又如,教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又出示用相同数量的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与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倍”,然后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想想要摆的根数,再有顺序地一组一组摆出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数学模型。

三、拓展探究空间,发展学习能力

教师要拓展数学探究时空,提出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讨论解决生活问题的策略,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统计”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如下情境:放学了,我班同学分别往校门的左右或正前方三个方向行走回家,统计出我班往每个方向走的人数。学生探究交流:①让每个同学报告自己走哪个方向,让老师记录下来;②走同方向的学生站成一队,计算出每队的人数;③走不同方向的学生分成三类举手,数数人数。教师把学生列举的方案标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讨论选择最优方案统计人数。学生运用②方案制成一个直观的象形统计图,运用③方案制成一个统计表。学生体会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以及策略的多样性,掌握数据的获得、分类和整理等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实践能力。又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为了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或球状的。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教学楼是长方体的,体育馆是球状的,家里的水杯是圆柱体的,冰箱是长方体的。部分学生认为正方体的电视机可以设计成球状,人坐在任意的角落都能看到节目。学生再一次感悟物体和图形的知识点,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