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鉴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 有效重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鉴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 有效重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以知识为本位,主要是将完整、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关系是简单的单向关系,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活动,知识的灌输成了课堂生活的唯一的内容,学生被动地学习,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课堂上看不到儿童应有的灵气和活力,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 对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关注生活”、“依据生活”和“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教育的起点是生活,教育的终点也是生活. “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生活”. 根据这一教育思想,实践陶行知所倡导的“小先生制”,对重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操作意义.

1 陶行知“小先生制”是初中数学课堂生活重建的有效载体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 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 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 ”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的就是学生也可以做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 笔者认为今天我们实践的“小先生制”的内涵已经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这种新型的“小先生”制就是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氛围.

1.1 推行“小先生制”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 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让学生明白只有推行“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1.2 推行“小先生制”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推行“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时,往往需要翻阅大量有关资料,自主学习有关知识,在教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从而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了再学习的动机,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学生从而逐渐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和风格.

1.3 推行“小先生制”能培养团结互助、“即知即传人”的思想

推行“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在准备教授内容、指导别人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团结互助、“即知即传人”的思想. 在准备教授内容时,往往需要与他人团结互助、共同探讨. 在教授过程中,与他人共同促进. 从而感知到教学的快乐,逐渐培养了团结互助、“即知即传人”的思想.

1.4 推行“小先生制”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师生关系,他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 推行“小先生制”,学生成为小先生,有机会亲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从而逐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 重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推进陶行知“小先生”制的主要实施策略

鉴于推行“小先生制”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诸多辅助作用,有必要探讨其策略.

2.1 让每位学生都当“小先生”,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陶行知先生认为:“人人都可以当小先生”.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把生活和数学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我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孩子当“小先生”的“资本”,要让孩子自己善于去发现自己的“小先生”的“资本”,产生一种强烈当“小先生”的愿望.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去观察孩子们之间的“学”与“教”,及时作出反应,或鼓励或希望.

2.2 让“小先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圣人孔子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 把学到的知识要“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应当更重视行动. 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尽可能让“小先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数学问题.

案例1 在某市有一个圆形的人工湖,现在你能设计一种简便有效的测量该圆形湖半径的方法吗?

这个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当笔者把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以后,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 大家热烈讨论,积极思考,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 争先恐后地走上讲台给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最终,学生甲给出的方法,受到所有学生的一致称赞. 他的方法是:找一根几米的竹竿刚好横放在圆形湖的边缘,测量出竹竿中点到圆形边缘的距离,最后再结合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出半径.

2.3 鼓励“小先生”上讲台讲课. 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即课堂中插入和整堂课由学生主讲

单个问题的解决采用第一种形式:让学生展现其思维过程,其他学生评判其思维过程,发现其思维中的障碍,我再评判其优缺点,分析其得失. 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使讲课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吸取经验和教训,学习评判解决问题的思路、善于思辩,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表扬学生甲之后,笔者也提醒大家能否换一个角度思考,从图形的形状特征入手,从而来求出高呢?如图2.

这样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点拨、总结、反思,就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就能自觉地运用“整体思想”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巧思妙解.

某些知识点的新授课采用第二种形式:整堂课由学生主讲. 选择适当的课题(如学生能够找到较多相关资料、素材,重点难点比较容易突破的知识点)让“小先生”去备课、授课.

案例3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课本《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笔者决定由两名同学担当“先生”角色,各给大家上半节课. 两位同学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从函数的定义,图象的画法,以及通过实践操作,画出二次函数图象. 并根据图形的特点,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性质. 在课堂教学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做到重点突出,分析清楚,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目的.

两位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教材、教学资料的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了学习的欲望. 通过教学过程,加深了对教师的理解,增加了与同学的交流,培养了自信心,能力得到了提高.

2.4 倡导“小先生”答疑和“小先生”互助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学生知道,身边到处都有老师,自己也可为师. “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 不但教育了学生,也提高自己. 我们的“小先生”答疑可以课堂内进行,也可以课堂外进行. 课堂内,学生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担任教师角色作出解答. 课堂外,安排某些学生对某部分知识认真准备,对其他同学的疑问作出解答. 学生正确解答后,获得成功感,产生愉快的心情. 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3 重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推进陶行知“小先生”制的效果及思考

3.1 效果

通过推进“小先生”制,重视初中数学生活课堂的重建. “小先生制”作为我们探索初中数学生活课堂的一种实践活动,班级学生的责任心、与人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统计,我班学生在担任“小先生”后,普遍认为不仅没有影响自已的学习,反而提高了自已的成绩,提高了自已的能力,提高了对自已的要求,对自已的性格发展有好处.

3.2 思考

思考1 推行“小先生制”,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优化过程管理和指导,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评价、实现和完善自我,提高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能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思考2 推行“小先生制”,如何在现行教材和实际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还需深入研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