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宏观调控策略机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宏观调控策略机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双防”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丝毫未变,但细心者仍可察觉其执行策略可能呈现的更多机变色彩

中央政府新年的工作计划于“两会”期间昭示公众,此时距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恰好三个月。当时确定的“双防”宏观调控政策基调,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丝毫未变,但细心者仍可察觉其执行策略可能呈现的更多机变色彩。

所谓“双防”,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则提出,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其中差别之处在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必须“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

不确定性丛生

“两会”开幕前,鉴于去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深化蔓延,中国大部分省份又遭受严重雨雪冰冻灾害,众多国内外机构已经调低了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部分人士更建议宏观调控政策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与国内雪灾的短暂影响不同,美国次贷危机的扩散正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动荡,甚至可能引发经济衰退。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在恶化。

3月11日,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在月度能源预测报告中称,今年上半年美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略有下降。这被看作是美国官方首次承认经济衰退。

事实上,无论是制造业、消费,还是就业,新年以来的美国统计数据均颇为黯淡。

――2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制造业指数再次跌入萎缩区域,至48.3,创下2003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2月ISM非制造业指数连续第二个月萎缩,除价格外的九个非价格指标中有五个已处于萎缩区域,不仅金融业开始萎缩,其他行业如住宿餐饮、交通、教育、批发、零售等均现疲态。

――3月5日,美国ADP(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Inc)就业报告显示,2月美国私营部门就业人数再度减少2.3万人。因政府部门新增就业2.5万人,当月整体就业人数只增加了0.2万人。

――3月1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2月美国零售数字下降0.6%,远低于分析师此前普遍预测的增长0.2%,使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进一步加重。

国际五大央行再度联手救市,就是在此形势下的无奈之选。3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联合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士央行及欧洲央行,通过定期证券借贷安排(TSLF)这一新型流动性工具向市场注资2000亿美元,以缓解因次贷危机带来的流动性不足压力。

国内外形势变化使中国政府面临多重新挑战和风险,《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必须充分做好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各种准备,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国际形势的分析篇幅远远超出往届。政府面临的粮食供应等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但国际初级产品、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特别是次贷危机,尚无法得出明晰的判断。

外需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海关总署3月10日公布,中国2月出口值同比增幅仅6.5%,为近六年来的低点。当月贸易顺差85.55亿美元,同比骤降64%。考虑到春节及雪灾因素,这一数据可能有些失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出现了停滞。1-2月累计中国对美出口仅增长0.4%,总值为346亿美元。去年12月中国对美出口增长6.8%,今年1月增长5.4%。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2月出口增速回落,除春节因素、去年外贸政策调整效果显现,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比较重要和长期的原因是国际因素。

与此同时,2月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也仅增长1%。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回落,带动整个2月出口增幅减少12个百分点左右。

多家机构预计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低于1%,因此,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在未来几个月还会继续放缓。

导向性GDP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目标。

8%的GDP预设增幅,远低于2007年的11.4%。这是政府为“双防”宏观调控所设的目标,还是政府预期经济增长将出现明显下滑?

“GDP预设增长目标明显低于实际值,具有导向性意义。”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部副主任祝宝良对《财经》记者说,政府希望2008年的经济增速有所下降。因地方政府常常会对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一旦中央政府将GDP增长预期目标定为10%,则地方政府会理解为中央要拉动经济更快增长,这样便与“双防”政策相抵触。

“GDP增幅目标为一位数,也不是表明中国经济要下滑了。”张晓晶说。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测算,中国目前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0.5%。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朴民称,8%的GDP增速目标,主要是要向社会传递政府的调控意图,避免单纯地追求GDP增速,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的重点和注意力放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可见,尽管欧美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加,目前中国政府仍坚持“双防”的基本政策态势。

由此,中央政府既希望以稳健财政政策,改善薄弱环节,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同时,以从紧的货币政策服务于防经济过热、防全面通胀。

掌控节奏和力度

“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调控方针,在《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强调。从紧的货币政策,总理称,主要是考虑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压力明显,需要加强金融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薛华认为,现在能源、铁矿石等上游商品价格的大涨,部分与中国的需求强劲有关。从这个角度上看,以从紧的货币政策压缩总需求很有必要。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条件尚未出现根本性变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向《财经》记者解释,去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以来,CPI指数比较高,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为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目前,CPI上涨的势头短时间内还难以明显扭转,所以货币政策不能松动。

杨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特殊情况值得关注:一方面,今年前两个月CPI依然比较高,需要继续紧缩信贷;另一方面,大规模雨雪冰冻灾害后的重建又需要增加信贷支持。“这对矛盾能不能处理好,是对我们的一个考验。”

作为银行业者,杨凯生称,目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在不断变化,需要注意其复杂性、多变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力度和节奏。

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向《财经》记者解释,宏观调控政策并非急刹车,而是逐渐起作用的。调控手段依然是组合拳,不同的时间可以用不同的手段,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3月之后会渐趋平缓,应该不会再有意想不到的情况。”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预计,政府调控态势暂时不会改变,但会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美国过海”。中金研究部认为,因欧洲对于美国的贸易依赖较强,一旦美国经济衰退,欧盟对其出口将迅速放缓。受美欧需求双重疲软影响,中国出口增速还将进一步放缓,预计2008年以人民币计价仅增长10%。

哈继铭认为,政策力度是否调整及调整具体时点,视全球与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而定。如果一季度美国经济明显衰退,中国经济增速也大幅放缓至低于10%,则国内政策力度将会有所改变;鉴于届时通胀压力依然较大,政策力度的调整将主要将体现在财政政策上。

以更多财政资源刺激消费的建议,也为其他一些学者看重,他们认为,如此可以弥补压缩投资和出口增幅减缓带来的缺口。

但2008年政府预算报告显示,中央财政预算赤字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大幅调低。2008年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800亿元,比上年预算赤字减少650亿元,占GDP的比重预计下降到0.6%,中央财政收支几衡。安排3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比上年减少200亿元。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大幅调低,并减少长期建设国债规模,反映出政府并不担心2008年中国经济增速会出现明显下滑。

相比之下,通胀才是心腹大患。

通胀猛如虎

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被政府列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

今年1月和2月,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达6.1%和6.6%,创三年来高点,CPI则分别攀升至7.1%和8.7%,突破11年最高记录。虽然前个两月数据有季节因素和雪灾的影响,但政府对其他因素保持警觉。《政府工作报告》称,“由于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存在,今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由于农产品的趋势性上涨、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以及人工及资源要素价格的重估,必须做好中期通货膨胀的准备。

《政府工作报告》为此提出,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两方面着手。报告开列了九项具体措施,包括增加粮食、植物油和肉类供应,控制粮食出口,从严控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调整,加强市场监管等等。

不过,高盛经济学家梁红提出,通胀集中于食品价格方面的说法,无法提供相对价格今后如何进行调整的任何借鉴。而通胀压力迅速扩散到其他更广泛的消费领域的风险正在上升。

事实上,通胀目前已有扩散的迹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告诉《财经》记者,现在部分耐用品已经开始出现涨价的苗头,CPI中的人工成本也出现上升。未来通胀趋势中,结构性的色彩将越来越淡化,全面性的可能将会加大。同时,通胀预期的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成本,通胀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更加困难。

“政府将全年的CPI目标定在4.8%的水平,这已经是极大提高了今年的通胀预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峰表示。

多家研究机构纷纷调高了今年中国通胀预测。雷曼兄弟将通胀预期从4.4%提升至5.5%,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分别由4.5%、5.5%提高到6.5%,高盛更提高到6.8%。

由此看来,从紧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所谓“从紧的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要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二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执行信贷条件,有保有压。三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加息与否最为百姓及投资者关注。央行行长周小川3月6日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称,“利率上调的空间肯定存在,但是利率杠杆用起来要考虑它的利弊,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幅度去调整也是很有艺术的。”

周小川认为,美国利率下调对中国利率政策有部分影响,此外,利率变化还需考虑它对扩大消费内需、鼓励直接融资等多方面的影响。

对于是否运用人民币升值这一措施,周小川表示,人民币适当升值或者稍微快一点,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抑制通胀不会成为汇率机制改革或者市场汇率浮动变化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不少经济分析人士仍建议以加快升值来抑制通胀。

梁红提出,如果小幅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加快升值及信贷控制等手段能有效减缓广义贷币供应的增长,则年底中国通胀可能拉低至约5%的水平,但如果这些未能奏效,则中国将面临比现在的预测幅度大得多的利率和汇率调整。而这对工业生产、企业盈利及银行资产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比预期严重得多。

高盛目前预计今年中国加息两次,各27个基点,未来12个月人民币升值12%。

但也有经济分析师认为,2月CPI已达到这轮周期的高点,考虑到外部因素,央行对加息将保持克制。

金融业界还有另一种担心:压抑物价过了头。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3月13日在《财经网》撰文提出,目前确需宏观调控,但反通胀过多地牺牲投资、牺牲经济增长,会导致经济“硬着陆”,使反通胀失去物质基础,各种矛盾更加激化。理性的做法是保持投资与反对通胀的某种平衡。他认为,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25%左右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