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洞宽肢异形柱框架—砌块墙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洞宽肢异形柱框架—砌块墙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建立两个几何缩尺比例为1:2的单层钢筋混凝土宽肢异形柱框架-砌块墙组合结构模型,利用ANSYS11.0对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点研究比较了开洞组合结构与无洞组合结构在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异同。

【关键词】宽肢异形框架砌块组合结构;开洞墙体;抗震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10多层的小高层住宅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然而,依据规范来讲,异形柱框架结构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剪力墙结构由于其自身的两大缺陷(刚度过大;配筋主要是构造筋)也无法满足要求;短肢剪力墙虽然克服了剪力墙自身两大缺陷并且有利于空间布置,但是若要应用在高层建筑中,规范[1]中明确指出,当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必须布置为筒体,这样能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也就是说,这样的建筑中不允许采用全部是短肢剪力墙结构。综上所述,如若能将短肢剪力墙和混凝土小型砌块墙二者相结合,适当提高肢高肢厚比并考虑填充墙与异形柱框架共同工作,形成宽肢异形柱-混凝土砌块组合结构。

宽肢异形柱框架-混凝土小型砌块墙组合结构在施工时,采取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框架梁柱,考虑砌块填充墙与异形柱框架共同工作,适当提高异形柱肢高肢厚比(墙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在4左右),沿小型砌块墙砌体高度方向,利用U形砌块设置若干道横向构造圈梁,以约束砌块砌体,从而形成宽肢异形柱-混凝土砌块组合结构。

2.开洞钢筋混凝土宽肢异形柱框架-砌块组合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2.1 模型材料参数设置

本文在不作试验的前提下,与已有的试验[2]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模型共计两榀,其中一榀选取单层单跨宽肢异形柱-砌块墙组合结构,采用T形截面异形柱,砌块墙内开洞(以下简称F-1);另一榀砌块墙内不开洞(以下简称F-2),二者都与实际尺寸几何比例为1:2,框架梁截面为100x300mm,门的尺寸为1050x600mm,砌块墙尺寸为2500x 1500mm,模型形状、尺寸如图2-1所示。

图2-1计算模型尺寸图 单位mm

本文有限元模型设计中,框架梁柱采用Solid65三维空间实体单元,砌块墙采用Solid45单元,钢筋采用Pipe20单元。其中,Solid45单元实常数采用ANSYS默认值,钢筋为双线性随动硬化材料。

2.2有限元模型建立

实体建模采用ANSYS软件,之后须进行网格划分。网格的大小、形状会直接影响受力分析的结果。本文对异形柱框架梁和砌块墙划分网格时都采用六面体单元,钢筋用两节点梁单元,假设钢筋和混凝土粘结良好,采用组合方式,不考虑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滑移。

2.3有限元模型加载设置

在实际砌块建筑墙体中,主要是承受材料自重、楼面活荷载等垂直荷载以及地震、风等水平荷载,因此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加载时,模型下端为固定端,在柱顶两端施加500kN的垂直荷载,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直到试件破坏;水平荷载分为若干个子步进行,施加在柱顶,非线性求解采用牛顿-拉普森法。

3.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3.1有限元模型破坏形态

对T形宽肢异形柱框架-砌块墙结构来说,施加水平荷载至开裂前,框架处于弹性状态,应力云图几乎没有变化,当水平荷载加至106kN时,砌块墙左上角出现应力集中,砌块墙则在右侧上端出现较大应力,水平位移为1.01mm。如图3-1(a)所示。

随着水平荷载的不断增加,应力集中区域沿着砌块墙斜向约450角逐渐向门柱扩展,当荷载达到273kN时,集中区域已经发展到门柱左下角,位移继续增大为4.45mm。如图3-1(b)所示。

当水平荷载为326kN时,砌块墙左侧应力区域扩大的同时水平方向也出现应力集中区域,此时,门柱左下角应力变大,并且右上角逐渐出现应力集中,墙体右侧底端应力明显,这时位移达到11.82mm。如图3-1(c)所示。

当水平荷载循环加至277kN时,水平方向应力区继续扩大,门柱四角与墙体四角同时出现应力集中,450斜裂缝贯通墙体左侧一部分区域,此时水平位移为19.83mm,如图3-1(d)所示。

图3-1(a)

图3-1(b)

图3-1(c)

图3-1(d)

图3-2(a)-图4-8(d)则给出了有限元模型F-2的砌块墙应力云图(注:模型F-2水平荷载加载点选择在右边)。

图3-2(a)

图3-2(b)

图3-2(c)

图3-2(d)

3.2模型承载力分析

通过两个模型应力云图可知,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2]现象在开裂点、屈服点、极限荷载点及破坏点变化情况几乎一致,说明有限元已经很好的模拟了试验现象。计算中,倘若荷载-位移曲线中出现明显的拐点或水平位移增大时,对应的荷载就是开裂荷载;而当水平位移快速增大时,荷载几乎保持不变,这时对应的荷载为极限荷载(即最大荷载)。图3-3给出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图。

对比开门洞模型F-1和不开门洞模型F-2,我们可以看出,开门洞墙体模型(即F-1)的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低于不开门洞模型(即F-2),开裂荷载低于2.8%,屈服荷载低于5.5%,极限荷载低于6.1%,破坏荷载低于5.4%,说明门洞对墙体有显著的削弱作用。

比较二者位移来说,开裂荷载位移都很小,约1mm左右,这说明砌块墙体在水平侧移很小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大,位移侧移幅度增大很快,这说明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因素是水平侧移过大造成的。

3.3刚度退化分析

试件刚度计算公式为:

(3-1)

其中, 为水平荷载; 为水平位移。为了能更好的比较出带砌块墙框架的刚度,这里将与本模型同尺寸的纯框架结构进行比较,三种模型的刚度计算结果见表3-3所示。

表3-3 模型刚度计算结果

模型编号 刚度计算结果

模型F-1(开洞) 104.95 27.58 13.97

模型F-2(无洞) 73.65 14.71 10.28

纯框架 27.33 10.96 9.12

由上表可以看出,模型F-1、F-2相对于纯框架的开裂刚度分别提高了3.84倍和2.69倍;极限刚度提高了2.52倍和1.34倍;破坏刚度提高了1.53倍和1.12倍。从开裂到最大荷载阶段,带砌块墙的异形柱框架明显高于纯框架结构,而破坏时刚度相差值较小,表明模型F-1和F-2刚度退化速度较快。图3-5给出了从弹性阶段直到破坏整个过程中刚度与位移角的曲线变化图。

图3-5 有限元模型刚度与位移角

曲线变化图

4.结论及建议

本篇论文采用理论分析,通过利用ANSYS11.0软件,模拟了单层钢筋混凝土宽肢异形柱框架-砌块组合墙开洞与无洞两种结构的破坏全过程,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由宽肢异形柱框架与混凝土砌块墙组成的结构,具有很好的协同工作性能;

(2)在开裂点、屈服点、极限荷载点及破坏荷载点四种状态下可以看出,有限元计算荷载与试验现象相差不大,但位移出现较大差值,主要是由于有限元建模未考虑墙体间的缝隙所造成的;

(3)通过有限元分析的应力云图可知,模型从开裂到破环的顺序是先砌块墙,后梁柱,在实际工程中可将砌块墙作为抗震第一道防线;

(4)带墙体框架承载能远高于纯框架结构,但墙体开洞会对整体结构刚度及承载力造成明显的影响,洞口面积越大,相应砌块墙刚度退化越快,从而导致整体结构承载力越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将框架与墙体相连之处或是洞口边缘进行加固处理,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承载力;

本文所建立模型仅仅对比了开洞与无洞,没有考虑其他变化因素,倘若开洞墙体结构加入构造柱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等;宽肢异形柱框架-砌块墙组合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并没有一套自身体系,尤其是砌体结构分析,大多理论还是依赖于钢筋混凝土有限元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2002.

[2]艾兵,吴敏哲,宽肢异形柱框架-混凝土砌块墙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