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课堂细节,打造信息技术精品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课堂细节,打造信息技术精品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围绕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教师缺乏良好的操作习惯,教师设计任务缺乏合理性,教师忽略课堂临时性问题,课堂作业流于形式,课堂结尾单调乏味谈了一些看法与对策。相信,通过教师不断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去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一定能打造出精彩的信息技术精品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细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而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就在于课堂中的那些教学细节。如果教师能在上课前就预设好每个细节,并且在教学中对这些细节加以有效指导,把教育理念落实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更加具有活力。下面我对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对策。

一、教师缺乏良好的操作习惯

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基本上还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演示向来被认为是“权威的”“最佳的”“不可能出错的”,因此教师的操作习惯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文件保存路径、文件名取法,课堂上往往有不少学生提出来,“老师,文件要不要保存?”“随便。”“那文件保存在哪里?文件名呢?”“随便什么地方,什么名字。”或者“保存到桌面上。”这样的保存,路径不确定,或者全部往桌面上“堆”,文件取名不够规范,又有何意义。根本无法保证学生在下一次需要该文件时能顺利找到。

对策:有些教学看来只是暂时的现象,包括教师自己演示时,随便保存到桌面上,文件名取法教师自己很随意地输了“abc”或“123”,这样的演示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成保存路径没关系,可以随便保存在电脑中的任何位置,取名也没有什么章法。因此,教师在演示时,要注意保存路径,取名要恰当,尽量做到见名知义。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正确保存,有效整理资源。

二、教师设计任务缺乏合理性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没有体现任务的合理性,这就给学生造成为了设计而设计,不能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学以致用。比如,在讲解Word中对于文字的设置时,要对哪些文字设置颜色,对哪些文字设置字体,在什么情况下设置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设置什么字体等问题都只是“信手拈来”,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却没有多加思考。信息技术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充分考虑该任务的拓展性,以更好启发学生学以致用,方便学习、方便生活。

对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妨多考虑这个任务的优劣,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能不能再改进;该任务能不能体现新知识,如何体现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有没有比该任务更合适的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等等。比如,在练习Word中的字体设置,可以选择一些重要字句,对其设置不同的颜色;选择精彩语段划“波浪线”,这样的任务还可以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三、教师忽略课堂临时性问题

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不影响上课进度,往往会忽略课堂上的临时性问题,有时学生举了半天手,教师视而不见,殊不知有些课堂问题往往是临时性的,但可能也具有普遍性。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一节Excel的公开课上,教师请学生关闭窗口,结果演示的学生单击了内部窗口(工作区域)的关闭按钮,教师见状,不由分说,匆忙夺过鼠标,单击外面(应用程序)的“×”,是关闭了,可是学生见了难道就没有想法吗?可以欣然接受这样的“关闭”吗?

对策:教师在备课时尽可能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从新知识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产生的疑问,当然备课也不可能全部都备到,教师要对新产生的临时性问题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如果教师在巡视时,发现是不少学生的通病,可以集体讲解;如果只是个别现象,可以单独解决,但是要特别注意,学生在集体演示时出现的情况,教师不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更不能避而不谈。

四、课堂作业流于形式

一节课的学习成果保存,课堂作业的批改是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要求学生保存作业;有时要求学生把作品放在自己的计算机盘符上,然后进行检查;有时只是要求学生保存作业,而没有进行批改和点评,这些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次,无意间听到一个学生小声说,保存有什么用,反正下次都没有了。原来现在的机房为了防止经常重装系统都安装了还原卡,学生机只要重新启动,里面的文件就都没有了,这样给作业的保存和批改增加了难度,同时,一些学生精心制作的作品弄丢了,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创造激情。优秀的作品得不到表扬,出错的作业没有进行指正,只会使好学生失去创作热情,学困生继续延续错误。

对策: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采取这样的解决方法。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在教师机上新建上课班级的文件夹,然后将此文件夹设置为完全共享,要求学生将作品以自己的姓名命名并保存在此文件夹上,并养成定时存盘的习惯。这样,下一堂课,学生又能将自己的作品打开再进行编辑修改。对于作业的评价,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通过这个共享的文件夹互相评价作业,这样优秀的作业能得到大家的赞美,出错的也能及时改正过来,同时每个人的作业都得到了大家的检查和监督。老师只需进行最后的表扬和点评。

五、课堂结尾单调乏味

相信很多教师在一节课结束时会采用这样的结尾: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这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结尾方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教学目的性。课堂的结尾应该是强化信息传输,促进双边交流,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思维活跃。结尾的设计与安排,是教学艺术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随意性大,科学性低,艺术性差的课堂结尾,将会使整堂课功亏一篑;好的课堂结尾,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豁然于胸,而且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展开新一轮教学实践活动。

对策:课的结尾如果达到言已明而意未尽,尾已收而思未止,能够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之火花不断涌现,那就足矣。例如,在讲网页制作时,我故意在所用素材中多发给学生一个Flas,到课堂快结束时,学生会发现其他的素材在网页中都用到了,这个动画却没有用到,都想把这个漂亮的Flas插入网页中,我故意卖弄关子,给学生产生一种悬念,预留思考余地,也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不断追求“精品”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值得讨论和思考的细节问题,我们坚信“细节决定成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精彩的课堂,还需要教师不断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去关注每一个课堂细节,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相信我们一定能打造出精彩的信息技术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01.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李锋,王荣良.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能力发展的方法及对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