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效果,并且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脑模型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鞘内注药;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比较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为结核之重症,是神经系统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病变,除累及软脑膜外,蛛网膜、脑实质和脑血管常同时受累[1]。临床上多表现为呕吐、剧烈头痛、精神萎靡、乏力、低热、食欲不振,颈项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神志模糊,甚而昏迷。结脑病情凶险病程长、痛苦大、恢复慢、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与其他结核病相比在治疗护理方面比较复杂。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有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血管病性疾病,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原因不是很清除,估计与环境污染可能有关。一早期发现与诊断、正确治疗和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我院2001年6月至2010年6月对52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组患者10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结脑病患者,全部病例的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核抗体及PCR等检查符合结脑的相应改变。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2~78岁,平均(42.5±4.3)。70例患者均有不同类型的肺结核病史,病程1~13年,其发病诱因均为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中发热52例,恶心49例,头痛48例,呕吐4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41例,颈强直40例,咳嗽9例,昏迷8例,躁动惊厥抽搐12例。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和脑脊液压力、蛋白、糖、氯化物及细胞数恢复时间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使用抗结核药物、保肝和激素、脱水剂等治疗,病情控制,脑脊液氯化物正常后逐渐减量;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治疗,可以取5 ml 脑脊液弃之,缓慢注入相应无菌生理盐水,重复2~4次,最后弃掉脑脊液后,鞘内注入异烟肼50~100 mg,地塞米松2~5 mg,每周2~3次,直至脑脊液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稳定3周以上。

1.3疗效标准参照《现代医院诊疗常规》结脑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脑脊液常规明显好转;(3)未愈:症状、体征存在,脑脊液常规无改善。

2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表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是肺外结核中的重症结核,多源于血行播散。结核杆菌侵犯脑膜尤其是颅底脑膜,大量炎性渗出。该病病变严重,累计范围广泛,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易造成脊髓蛛网膜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脑积水。W-eacker报道合并脑积水的发生率达100%,张小明等报道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73例有脑积水,且脑积水越重,预后越差。采用脑脊液置换术置换出部分脑脊液,能及早清除炎性渗出物,减少对脑膜的刺激,并能快速降低颅高压,缓解临床症状。通过置换,能直接降低脑脊液中蛋白含量,防止或减少蛋白沉积所致的粘连和梗阻,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脑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一旦确诊,应该分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现代治疗观为指导,以治疗程序为基础,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已经在医疗界得到了开展[3]。

通过整体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静卧休息,氧气吸入,肌注镇定剂,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预防感染,口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吸痰管、引流管等措施,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结核性脑模型患者104例,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为本文的治疗组,另外一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及激素、脱水剂等治疗为研究的对照组。进行一个疗程以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治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脑脊液蛋白、压力、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由于结脑病程长,致残率高,临床上如何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其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所以在常规治疗中也要包括对于日常生活和个项生命指正的观察,尤其注意安排好三餐时间和进食量。对于年老者要主要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鼓励有效咳嗽。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躁动者床边加床栏保护。女性患者注意会清洁。保持大便通畅,可给予缓泻剂,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吸痰管及所用无菌液要经常保持无菌,吸痰次数要适当,最好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按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引流管治疗,防止感染。治疗组选择脑脊液置换的方法置换出部分脑脊液,快速降低颅高压,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避免发生脑疝,也可以适当减少脱水剂和利尿剂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因药物局部浓度高,能更有效地控制结脑的炎症,减少脑脊液的生成;联合鞘内注射异烟肼,使异烟肼在脑脊液中直接发挥其杀菌作用,还可以减少其全身用药的副作用及消化道副作用,尤其适用于肝脏疾病或肝功能有损害者。有报道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蛋白、压力恢复正常的时间缩短。还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尿量,15~30min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1次,特别是血压、瞳孔,以便于确认患者有无脑水肿和脑疝的出现,观察患者的头痛是否剧烈、呕吐的性质、抽搐的次数、抽搐的部位及间隔时间,以确定颅内压的变化。患者绝对经静卧休息,注意观察有无偏瘫、截瘫并注意瘫痪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进行性加重,采取正确的,使头与躯干保持30°角,保持颈静脉回流通畅,减轻患者头痛。

参考文献

[1]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296.

[2]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理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1):1.

[3]王藿,于莉.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6):83-90.

作者简介:

李祥秋,男,(1965-),湖南安化人,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人民医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