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新理念,创建平等高效教学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新理念,创建平等高效教学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更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高效教学环境。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新型师生关系;高效教学环境

一、深入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的潜能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便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神圣使命。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和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和高素养,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使自己在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革新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要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也只有通过不懈地学习和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并有效实施,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此,作为新时代、新形式下的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找准自己的位置,清晰自己的坐标系,要形成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思想认识。

二、加快实施新课改研究步伐,改变课堂教学师生角色

新的课程理念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在新课程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要让位于师生更为平等的、互教互学的学习模式,形成一种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的“双主体”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 影响、相互补充。

三、注重更新新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建平等互通平台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倾向。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还要让学生多做探究性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要科学合理地构建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的“八个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理解反思并不断开发教材,正确树立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尽量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五变”:即“在听中学”变为“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自主地

学”;“单一个体地学”变为“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地学”,

“机械模仿地学”变为“探究创新地学”;“单一向书本学”变为“多提供各种经历在体验中学”。只有真正地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才有可能实现有效教学;另外,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赞赏、引导与帮助”来支撑学生的学习。精讲精练,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强调教学的过程性,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形成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

五、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宗旨,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首先,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其次,要建立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即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评价为辅的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必然要求在评价内容上不能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应当注重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上,要不断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学科学习水平。

在新的课堂理念指导下,全新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活力,教师会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考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基础,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的,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达成课堂的高质量、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建银.大众化进程中我国教师教育体系转型的走向与反思[J].高教探索,2012(1).

[2]马玉宾.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注: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1270)成果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 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