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策略学习已经成为时下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高职英语专业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并对下一步的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 高职高专 非英语专业 元认知策略

1.引言

通过对高职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观察发现:作为二语学习者,高职生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进入大学后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也没有高考这个门槛要跨越,很多学生却对英语茫然不知所措,学习没有计划,或开始时一味蛮干,后期不能坚持,学习没有成效,感觉英语在一段时间后不进反退。这些都反映出学生没有从过去老师传授、学生学习的模式中走出来,还没有体会到只有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学好这门语言。 正如文秋芳在《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中所言:“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最重要的差别是在管理策略上(即元认知策略)。学习成功者能成功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成功者则缺乏成功的语言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如自我意识、宏观调控能力等,即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控制远未达到意识层面。”(文秋芳,1995)所以要改善高职生的学习状态不再是多教会他们一些语言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学会怎样获取知识,怎样管理自己已有的知识。

2.前人对元认知的研究

元认知理论最早出现在心理学界,开始由弗拉维尔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Flavell,1985:103-240),后来有些学者对其基本组成做了增加,如加入动机、自我效能、成就归因等。还有些学者使用了另一些类似的理论,比如戴斯等人在1999年提出的人类智力活动三级认知功能系统中的计划系统。

元认知在外语学习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外国的一些学者如:Forrest Pressley&Waller,Wenden,Oxford,Victori &Lockhart,O’Malley&Chamot等起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和教师加入到对外语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研究中来。有前文提到的文秋芳,在英语元认知策略研究中发现英语学习成功者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较强,学习主动性和计划性强,而英语学习不成功者在元认知策略使用上意识淡漠,英语学习盲目、被动。文秋芳沿袭O’Malley&Chamot的观点,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策略使用的成败”(文秋芳);另外,一些在元认知策略方面投入了较多关注的中国学者还包括:桂诗春、董奇、皮连生、张庆林、武和平、杨宁则等。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对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3.研究方法

3.1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Oxford 的学习策略问卷――语言学习策略量表(R.Oxford,1990)发放试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3份,受试学生的专业覆盖面广,文理科比例文科略多。并对量表使用统计软件SPSS15.0 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八项元认知策略相关项目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3.2调查结果

可以看出,总体上学生使用元认知学习策略的频率并不高,属于有时使用水平,另外,对开放性话题的回答中可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策略是什么,把学不好英语归咎于周围没有适合英语学习的环境,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学习还处在中学时期老师、家长牵着走的状态,觉得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就是全部的学习内容;另外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所谓的计划和组织也不外乎是围绕着考试所从事的一些活动而已(袁凤识,2004 ( 5):)。

八项元认知策略按照使用从多至少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元认知32:我注意别人说英语。

元认知33:我试着去了解怎么样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英语学习者。

元认知31:我注意我的错误而且利用它帮助我做得更好。

元认知38:在学英语的过程中,我思考我的进步。

元认知37:我对提高我的英语有清楚的目标。

元认知34:我做计划,这样我就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英语。

元认知30:我试着找出能利用英语的尽可能多的方法。

元认知36:我尽可能地去寻找阅读英语的机会。

元认知35:我寻找一些我可以用英语和他们交谈的人。

4.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训练

4.1元认知概念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管理与评价策略。使二语学习者具有能够自觉、主动的管理自我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学习新知识前的积极准备,对学习目标的自主了解,制订学习计划,集中注意力在目的语学习上,能对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材料作出准确的评判,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习目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等。

元认知策略被归为学习策略,是为了成功学习第二外语采取的管理措施,如,计划、监控、评估。O’Malley & Chamot(O’Malley & Chamot,2001),Oxford(Oxford,1990),Flavel(1987:22-23)从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三方面给元认知知识下了定义,即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了解,也就是自己擅长哪方面的学习,如是文字能力还是空间能力;对学习任务及要求的判断,即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花费不同气力去解决;以及对如何以最佳方式达到目的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学习性质的元认知意识也属元认知策略(Wenden,1987a:160)元认知知识或意识是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基本。Flavel 曾定义元认知知识,认为是学生对自我认知能力的了解,对学习任务的判断,对达到学习目的所要使用的最佳方法的了解。

4.2元认知策略训练模式探讨

4.2.1评估学生现在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上文中发现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不高,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4.2.2接下来让学生了解各种学习策略,增强策略意识(Strategy Awareness-Raising)。鉴于研究表明单纯培养元认知意识效果不佳(Wenden,1987a:164)。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认知策略前还要向他们介绍各种其他的策略。比如认知策略,因为元认知实际上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认识,是认知的认知。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来自认知策略,例如,培养学生善于采用各种手段去学习,除了课堂活动还要通过电视、电影、报纸、书刊、广播、演讲等方式,创造丰富的语言习得环境输入和产出语言。情感策略的引入,可以告诉学生学习中的“情感过滤假设”,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自信、不焦虑的心态。社交策略的介绍,告诉学生语言失去交际作用是不利于学习的,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语言实践的环境和机会。以及记忆策略,介绍更多的记忆单词的方法等。

4.2.3接下来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元认知策略。因为(O’Malley & Chamot ,1990)曾经指出:“缺乏元认知策略的学习者,根本没有方向或机会计划他的学习,监控他的进展情况,或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确定未来学习的方向。” 大量对成功的外语学习者的研究(O’Malley&Chamot,2001;Oxford,1990;Naiman,1975;文秋芳,1995)都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与外语学习的成功有紧密联系。因此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要开展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监控、管理和评价能力。按照Oxford所说,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可分为制定学习重点、安排和计划学习及评估学习效果三类(Oxford,199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帮助学生指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调查发现,很多高职从开学就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多数目标是通过各种等级考试,这种强烈的工具型动机更加需要学生后期做计划,反思自己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指定短期学习目标,根据目标指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每期的重点突破口。

2)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包括自己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向老师咨询学习方法,并在每个短期目标结束时考核自己的学习效果。

3)教师可以一学期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学生对使用的具体学习策略,以及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价的评价。再根据使用情况学习效果进行调整、完善。

以上元认知学习策略培训主要帮助学习者选择和使用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结论和启示

通过对高中高专学生学习策略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了解发现:他们的元认知策略属于有时使用阶段,不利于英语的语言学习,学生缺乏主动性、计划性、独创性及策略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元认知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基于此种情况,以及元认知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这些策略的培训和教学旨在“改变学生对自己能力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失败不是自己能力差或不用功,而在于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Jones,et al,1987)。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同时要研究教材、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计划,在教学中贯穿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特别是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安排、计划、监控、调节和评价,不断完善与调整,最终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Znd.Englewood Cliffs[M].Newjersey,Prentice-Hall Inc.1985:103-240.)

[2]Jones,B.F.et al.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M].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7.

[3]Naiman,N.et.al.,The goo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J].TESL Talk,1975,6,(1):58-75.

[4]O’Malley ,J.and A.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O’Malley,J.M.,and Chamot,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6]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90.

[7]Wenden,A.Incorporating learner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A].Wenden,A.&Rubin,J.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C].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87a.

[8]袁凤识,刘振前,张福勇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差异研究[J].外语界,2004,(5).

[9]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 [M].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66.

[10]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论文资金来源: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10校科研项目(青年项目――培养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