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寇伯龙:关节病患的贴心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寇伯龙:关节病患的贴心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方龙,京城红,北京出了个寇伯龙;他为患者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这是一位患者家属,为表达千百名患友的敬意和爱戴,写给寇伯龙教授的一首诗。寇伯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教授,擅长关节外科手术,人工关节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以及髋、膝关节翻修术。他专门从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临床工作21年,成功完成手术4000余例;他代表中国在人工关节问世25周年庆典上发言,成绩获国际认可。

技术好:接诊大量疑难手术 效果折服患者、家属

敢给百岁老人换关节

年龄是骨关节置换的“指征”和“”。太年轻了,“翻修”之忧大增;年纪太大,性价比有限,还要面临麻醉、并发症、康复等多重难关。因此,不少医院将关节置换的“上限”,定在80岁上下。

寇伯龙教授做过最年长的一例患者,则是百岁有余。30多年的从医经验和丰富的手术经历,是他的信心之源。

他从1979年开始从事骨科专业。1989~1991年赴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Emstek骨科医院,专门学习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手术,回国后就将髋膝关节置换,作为工作重心。截至目前,仅髋膝关节手术,他就完成了4000余例。

2012年3月,百岁叶老人因摔伤,股骨颈骨折。几家医院碍于其高龄,担心手术风险,都建议其回家,卧床静养。不到一个月,老人健康状况频出,一度有了轻生念头。而在摔伤前,老人完全独立生活,是全家人的老宝贝。

束手无措的家人在多位朋友的推荐下,找到寇教授。寇教授在第一次门诊中悉心解释,半髋关节置换技术是成熟、先进的,能明显改善老人生活质量。经过各科的会诊、评估手术风险,老人身体基本能耐受手术。寇伯龙的自信、果断,是黑暗中点燃家人信心的一道光。寇教授亲自给老人做了手术,经过10天住院治疗,老人恢复良好,出院时已经能拄拐,短时间站立了。

做与不做,全面综合判断,让患者心里有底

在寇教授的患者中,疑难复杂和翻修病例,层出不穷。

一名20多岁的患者因类风湿性关节炎,卧床8年,全身关节僵直变形,肌肉萎缩。生活毫无质量可言。他四处求医,却屡屡被拒。有的医生说他年龄太小,最好熬过30岁再考虑手术。他有些不甘心。年轻的他对未来还有太多憧憬和期许。一个“熬”字包含的辛酸,只有病人和家属知道。有的医生认为需要手术,但碍于手术难度大,就建议他换家医院看看。

这名患者的老师曾在北大人民医院进修,对寇伯龙教授的医德和医术赞不绝口,极力推荐他要找寇教授看病。可他在“好大夫在线”上找到寇教授时,最初只是想咨询:“我这样的情况,还有治疗价值吗?”

面对这种情况,寇教授也觉得难:此时,单纯性单一关节置换已经没有意义。再加上卧床8年,其内科疾病、心肺功能如何,无从得知,是否能耐受关节置换术,也是未知。

寇教授在网上咨询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但又接了一句:“还有手术价值。您的病情较重,需要面见、评估后,决定手术具体方案。我以前做过类似病例,可以分次手术,一侧髋、膝关节置换,等6周后再做另侧。术后,一般疼痛可以缓解,关节功能需要一定时间康复锻炼才能达到。如果双足严重畸形,还可以适当进行矫形,或做踝关节融合。”

会省钱:2万多,也换了单侧膝关节

有患者因病房、床位紧张,只能入住招待所。寇教授就想办法,安排其提前完成术前评估、各项检查,入院便可马上手术,大幅缩短住院时间。

上了手术台,寇伯龙教授不忘贯彻“低碳环保、绿色医疗”理念。他扬了扬手中的一个碘伏瓶,告诉记者,有些医院在置换关节时,会用到一种一次性高压冲洗器。而他用的是消毒碘伏瓶,装上生理盐水后,二者的冲洗效果相差无几。但前者需患者自付1600余元,自制冲洗器则不费一文。

其实,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里,许多医疗器具都是一次性的。这不仅可能造成空间污染,其中携带的细菌、病毒,还可能污染生态环境,造成疾病传播,对人类健康产生隐患。使用自制冲洗器,不仅能为病人节省开支,还减少了医疗污染。“环保,要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个行业做起。”寇伯龙教授说到做到。

多数情况下,在北大人民医院置换单侧膝关节需4万~4.5万元,包括住院费、手术费、关节费。有个山东患者住院时只带了2万多。寇教授想方设法给她治疗,能省则省。出院时,2万多还有结余。入院时,她坐着一部借来的轮椅,锈迹斑斑,一碰就要散架的样子。出院时,寇教授给她推来了一辆别人转赠的轮椅,恭喜她即将开始新的人生。

爱提问:保证患者都听懂医嘱

跟随寇教授查房,感觉像是旁听一场“随堂测试”。

“你是哪儿的人?”“血压高不高,有没有吃过利血平?”“你家住几层?”“现在能出门遛弯、买菜吗?”“平时都有什么爱好?”……

寇教授接二连三地对患者提问。随后,他会像老师一样,逐一解释每个问题的用意。这些问题贯穿髋膝关节置换的前期检查、手术准备以及康复,关系到手术该不该做,远期效果如何。在不断的问答中,他与患者充分沟通,掌握详细病情,普及了手术注意事项、疾病知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更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陈阿姨告诉记者,每每见到寇教授,总能学到很多。“第一次门诊,寇大夫就问我,走路不好,是腿沉、无力,还是疼?我一开始答不清楚,他就要我走两步,再坐下来回忆,仔细检查,反复问是这儿不舒服吗,什么感觉。然后他解释,走路腿沉、无力,可能问题在腰。经过寇大夫的检查,我发现自己不仅膝关节有病变,还有腰椎管狭窄,症状都对上了。寇大夫叮嘱我,做完膝关节置换,不光要护好关节,还得护好腰。他教了我很多锻炼方法。”

在问答中,寇教授能得知患者住在5楼,没电梯。他会告诉患者子女:“你们的当务之急不是换关节,是搬家。要是我妈年纪这么大,腿脚不好,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她搬家,住一楼。若不搬,就算换了关节,磨损也会加速。”

仁慈心:每个患者都有他的手机号

患者和家属亲切地称寇伯龙为“平民教授”。因着他有一份平易近人和仁慈之心。

只要患者需要 就尽量加号

医院规定,寇伯龙教授每周一下午的专家门诊,需看15个号。记者采访的这一天,寇教授一共加了24个号。这还没算上“只是拿着片子来咨询一下”的人。一名患者指导记者登陆寇教授的网页,看看他常说的一句话:“建议您周一下午来门诊,如果实在挂不上号,我会尽量给您加号,请您放心。”

手术做完必查房 管了手术还管康复

为着这份信任,寇伯龙教授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每天7点,他准时开始查房,周一、二上午手术,周一、四下午出诊。手术日不管忙到多晚,下班前,他一定会去病房,看望当日手术的患者,交代护理事项。遇到手术难度较大或高龄老人,他一天会看望三四次。

每隔三四天,他还要抽空去一趟对口的康复医院,看望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指导其康复。同时,要根据手术和体质情况,为患者制定不同阶段的锻炼计划。

人工关节和其他治疗不一样,是一个永久植入物。骨折时若用钢板固定,一旦有问题,取出来就行了。但人工关节若要取出,关节就没有了,关节功能也会丧失。因此,关节置换并不是手术完了,就结束了,还必须结合及时、长期的术后康复和护理。

几乎每个经寇教授手术的患者,都有他的手机号。有的人是在网上咨询时拿到的,更多是出院时获得的。寇教授会叮嘱,如果术后护理、康复有疑问,随时可以打电话。有些患者还会通过短信,告知寇伯龙自己的恢复情况,探讨复查事宜。

为患者 他能主动当“护工”

患者在寇伯龙的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一对外地母女大年初四抵京,一早给寇教授打电话,想请他看病。闻悉患者病情严重,寇教授安慰道:“我现在还在外地,晚上5点回北京,你们就在医院等着我。”母女如约而至门诊,发现寇教授已经到了。因为刚到北京连家都没回,寇教授简单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就开始给母亲问诊。

寇教授注意到母亲坐在轮椅上,痛苦难耐,马上吩咐“住院吧,别耽搁了”,然后领着母女就往住院部走。看到女儿瘦弱,又拿行李又推轮椅,很费劲,寇教授主动拉过轮椅,一直推到了住院部。一路上,他不停和母亲交流,询问其身体情况。在外人看来,这是熟识的老朋友在关心问候。谁能想到,他们是两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