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在人的幼儿时期便表现出来,它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故学前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幼儿音乐教师是这一使命的执行者。创新型幼儿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创造品质,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具有善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等。

关键词:创造型 音乐教师 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迄今为止,教师具有的文化传递的基本职能没有变,但是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来,人们既对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同时又把教师视为课程改革的“障碍”而要求其进行自我改造,这使教师的发展陷入两难境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的教育改革。但是,无论课程设计理念出发点如何富有远见,最终要通过每位教师的具体实践来得以实施和实现。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所担心的不是资金和资源问题,而是人才素质问题。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即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创造型教师的培养。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造就出创造型的学生;只有充分挖掘教师的创造性潜能,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创造型的教师,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急切需要一大批创造型的教师。何谓创造型的教师呢?国外一些学者曾给创造型教师下过不同的定义。美国创造教育的权威史密斯认为:“创造型教师是吸取教育科学而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中积极运用并能发现新的实现方法的教师。”美国教育学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型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念、证明观念的价值、给予学习的机会、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等几个方面的原则。”

由此可见,对创造型教师的定义见仁见智。纵观学者们对创造型教师概念的阐释,我认为创造型教师是指那些具有创造性教育观念、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积极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师。音乐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一个有机的组织部分,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传递者和传播者,是培养幼儿学习音乐文化艺术,进行美育教育专门人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的教育功能,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使幼儿的智力与身心得到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一、成为创造型教师的必要性

(一)创造的基本概念

《创造心理学》中关于“创造”的定义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人在主观观念指导下,以全新独特的方式并付之于艰辛而灵性的劳动,改造更新活动的事物,使之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新颖结果的特殊性很强的活动”。我们这里所说的“创造”并不是狭义上指的科学发明、创造,也不能用搞了多少项创造发明,给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来衡量。我们应站在音乐教育的立场上,从育人的角度给创造和创造力下一个定义:创造是前人或他人不曾使用的方式进行思考、学习与活动,具体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

(二)创造型教师是人才的关键

在强调以人为本和弘扬主体性的现代教育时代,教师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育人策略,更新自己的育人理念,要大力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及创新能力,使每个儿童成为他自己知识习得、能力发展、素质提升的主人和创造者。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认同、期待、鼓励,能增强人的自信,使人更好地发展创造潜能。创造型的教师往往更容易认同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有利于幼儿向创造性人才的方向转化。另外,教师的创造品质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格只能用人格来陶冶。”[2]教师具有好奇心、挑战性、自信心、开放性、幽默感等个性特征,可以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有利于克服他们创造性发展的“文化障碍”和“情绪障碍”,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塑造自己、发展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所在班级的幼儿(只有五到六岁)特别喜欢唱唱跳跳,敲敲打打的活动。一次下起大雨的时候,有好几个男孩子趴在窗户上听外面的雨声。有的说:“我喜欢听下雨的声音。”有的说:“好像是大雨在唱歌呢。”有的说:“大雨的声音真好听,就好像在炒豆子一样。”我及时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机会,组织孩子们打起雨伞,到大自然中感受雨的奇妙。孩子们在雨中玩耍可兴奋了,老师提议他们用小雨鞋唱歌,于是他们就用鞋子踩出许多好听的节奏,接着,我让孩子们去听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发出什么声音,孩子们很好奇的去观察、倾听,最后发现了“滴答答”、“笃笃”的声音。在那之后,我利用自己学习音乐的特长,又不断地进行类似的活动。如:倾听自然界的流水声、打雷声、鸟叫声;让幼儿发现大自然中的节奏,感受节奏的有趣与节奏美。通过日常生活,感受节奏。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节奏,如切菜声、门铃声、洗衣声、汽车喇叭声;生活中的观察彩灯的闪烁、钟摆的摆动,聆听时钟的报时声,扶着孩子在秋千架上摇荡,让幼儿两两拉手玩“拉大锯”、“拔萝卜”的游戏……这样,幼儿最难解决的节奏问题,很轻易的就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让他们在活动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可以这样讲,随机教育在幼儿园非常重要,具备创造性的教育观、创造能力、创造人格、热爱创造活动并愿意在创造性教育中尝试创造性方法的教师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三)创造型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

首先,教育创新的具体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从教育创新目标的实现到课程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育的组织、对课程与教学过程的控制及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等创新措施的落实,都需要创造型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他的参与,教育创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我曾记得在听专家讲一次音乐活动中提起,当时本班的幼儿节奏感不好,让幼儿听着老师拍手的节奏走路,幼儿总是走得不好,这时老师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幼儿做一个游戏---《听着鼓声走》。老师站在孩子中间,边敲边带动孩子们一起走。老师敲得慢时,孩子们也慢慢地走;老师敲得快时,孩子们就由慢变快。这样在游戏中,比老师自己拍手有意思多了,孩子们可喜欢啦!如果老师没有当机立断的创新,怎么会把这节课上的如此生动,有意思呢?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天性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习得经验,在多次兴趣盎然的游戏中,幼儿很顺利地就学会了剪直线。

其次,创造型教师是教育创新思想、观念的传播者,甚至是创造者,许多创新的思想观念来源于教育教学改革,而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创新的进程。

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和幼儿看到绕着一颗树长满了牵牛花,非常惹人喜欢。我即兴唱了一首儿歌《牵牛花》,告知幼儿牵牛花象小喇叭,哒哒嘀嘀哒……他们居然兴奋地跑向花丛,摘起花来,此情形一时难以控制。是强制制止幼儿的行为,还是怎么办,我迅速的思考。“哎呀,怎么这么痛呀?”我故意夸张地大声叫道。幼儿停手了,跑到我跟前,关心地问:“老师,你哪儿痛?我们把花送给你,你就不痛了。”我用铃鼓把花接住,“我心痛,牵牛花妈妈心也痛,你们把她的宝宝摘掉了。”(幼儿已有些感动)“树上的花好看还是老师铃鼓里的花看。”有的幼儿说树上的好看,有的说铃鼓里的好看。(当时的比较幼儿无法分辩)我没急于解释,而是等待。 和幼儿一起把花带回教室用篮子装起来,放在区角里让幼儿随时观察。幼儿的热情非常高,不时向我报告变化情况。第三天户外活动前,我拿出篮子,请幼儿观察:花怎么了?幼儿都说:“花‘烂’了,不好看了。”带着它,我们来到牵牛花丛边,再次请幼儿观察:树上的花和摘下来在篮子里的花,哪个好看?幼儿都说:“树上的好看。”(直观形象的比较顺利让小班的幼儿分辨。)“你们喜欢那里的花?”“树上的。”幼儿肯定而 坚定。“哪以后我们出来玩还摘树上或花园里的花吗?”“不摘。”“花园花儿好看也我不摘……”教育到此已达成目的,牵牛花虽然枯萎了,但孩子却成长了――不再随意摘花。

5―6幼儿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直观地了解事物,感知事物,教师应该学会等待,让幼儿慢慢成长。避免一味说教,为幼儿创造一切条件,让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可以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可以给他一点提示。

二、“创新型的幼儿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良好的创造品质是创新活动的保证

创造型教师总有一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强烈创造意识。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创立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开始时曾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他坚持不懈,进一步将体态律动教学法扩大到舞蹈、戏剧和其他相关领域,随后,在伦敦开办了达尔克罗兹律动学校。经过努力,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在国际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肯定。幼儿音乐教师要想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应基于献身教育、献身幼儿的执著追求,这必须是教师对学生强烈的爱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这是完成“创新教学”的根本动力。

(二)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

知识不等于创新能力,但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从事较高水平的创新活动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之上。所以,要学会创新就必须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没有“传承”怎能“创新”?

音乐领域内进行创新活动离不开与之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顺利进行“创新教育”,保证完成活动任务的基础。传承不等于照搬,而是一种扬弃,获取现成的知识技能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获取未知的、需要探索的知识经验。创新型音乐教师应具备声乐、器乐、指挥、音乐理论及创作等等的知识,这是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保证”。另外,创新型的音乐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学习掌握创造力的原理方法,并有意识地迁移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让鲜活的教育理论之花植根于肥沃的音乐教育实践土壤之中。例如,幼儿园小班歌曲《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在教幼儿学习这首歌曲时,应向幼儿提供一些熟悉的音乐元素:基本的节奏、基本的音调、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把各种小动物的体态特征、行为习惯等综合知识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幼儿。这样,可以激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在学唱、表演这首歌曲时才能体验和感悟得更深刻,并使幼儿在创造中获得满足。再如,大班的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教师要想把这首形象鲜明的乐曲鲜活地展示给幼儿,必须具有乐曲分析的知识,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其次,要熟悉乐曲中各件乐器的发音特点,教师可运用奥尔夫体态律动教学法让幼儿进行创编、表演各种小动物,并结合音乐形象来表现各段音乐。教师的知识如同源头活水,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活水”,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清泉”流淌。

三、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

传统音乐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势必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创新型音乐教师已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导航者,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一)热情鼓励幼儿的创新行为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呢?教师有责任为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画画等教学手段来发掘幼儿的想象力,诱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小动物看花》,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想象动物形象,这样唤起了幼儿的好奇心,音乐进行到低沉的旋律时有想象成小熊的,有认为是大象的;旋律轻盈、欢快时有想象成小鸟的、也有说是小兔的。当柔和、优美的音乐进入时小动物们仿佛看到了远处盛开的鲜花,有个别幼儿还主动站出来,用身体语言做着各种姿势,代表着盛开的各种各样的鲜花。

音乐确实是一种语言,它所描述的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给人们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巨大空间。幼儿教师应运用这一优势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积极参与幼儿的创新活动

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独占三尺讲台,师生每天聚首,近在咫尺,但心理距离却十分遥远。现代教学中要求幼儿教师转换角色,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把自己当作“领头羊”,甚至也像小孩一样带着头饰与幼儿一起唱唱、跳跳,把音乐活动营造得生动活泼。例如,幼儿园音乐活动课听辨音高时,老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瓶子,老师组织幼儿在同一类型、同一大小的瓶中分别装入容量不等的水,鼓励幼儿敲敲打打,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游戏幼儿很受到了他们之间音高的不同。之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动手,添加适当容量的水,从而达到do mi so的音高,并鼓励幼儿用这三个音创编音乐。从表面看,这只是上课形式的变化,但这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以慈爱的微笑打消学生的顾虑,以宽容的心态拥抱所有的学生,以热情的目光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设高度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

四、幼儿教师应具有善于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它是创新活动的核心

兴趣对活动最突出的作用是它的动力作用。它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可以产生惊人的意志力和勇气,并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很高的创造力。只要激发起幼儿的浓厚兴趣,幼儿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创新型幼儿音乐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和变通性,而不是单方面、单角度、单一思路地思考。培养幼儿多解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在这种思维指导下,教学形式应该生动、多样,教学内容应该广泛、有趣,教学方法应该机动、灵活。例如在声势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设问:“试试你的双手能拍出多少种音色?”结果引起全班幼儿热情、积极、多样的参与活动。孩子们除了传统的双手正面击掌的方式外,派生出一系列新奇、多样、复杂的击掌形式,如空心拍、手背拍、手指拍、掌前拍、交叉指掌拍、拳对拳拍等等,学生在无拘无束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生动探究、主动表现,教师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组织引导,随时调整纠偏,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期是创造力萌芽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期为创造力发展和形成期,有着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对其整个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创新型音乐教师应随时随地营造一个创造性的音乐活动,给幼儿提供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探索精神、自信心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刘铁芳.教师教育创新的主要内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

[2]崔富强.与时俱进,做创新型教师[J].教育艺术,2005

[3]陈敏,张玉龙.培养创新型教师之我见[J].黑河教育,2004

[4]王喜玲,许占忱创新教育呼唤创造型教师[J].辽宁教育研究,2003

[5]张祖华.创造型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艺术[J].中国轻工教育,2002

[6]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5.

[7]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

[8]徐 韵.新教育与幼儿音乐教学[M].文系音韵,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