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看待“多才多艺的童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看待“多才多艺的童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6月末,一名12岁的少年通过各大网络论坛、社区及微博出在人们的视野中:他品学兼优,乐于助人,最重要的是,他拥有着多项才艺,在街舞、踢踏舞、爵士舞、蒙古舞、印度舞、新疆舞、唱歌、绘画、节目主持、指挥、演讲、吹小号、足球、篮球等方面在国际、全国、省、市各项大赛都分别获特等奖、金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其中仅一等奖就超过100个,被网友封为“特长帝”。最近,“特长帝”到各地频繁演出,最多的时候能一天演10场。这个仅12岁的初中生吴致旭引起了众人的热议。

12岁获得100多个冠军,在平常人眼中无疑是神童。但这100多个冠军的背后,又让人有些担忧。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身心还未发育成熟,他能否承受身体之重?能否承受成功之重?能否承受心理之重?……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访谈了一些社会人士,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反方

过度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对其成才不利

归一(厦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并把艺术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对的。因为艺术教育只有从小抓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艺术的种子,使他们体会到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的魅力,才能使孩子接受的艺术教育成为今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社会上的艺术教育却出了一些误区,有的家长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作为升学考试的砝码,被功利性地划分出不同等级,灌输给孩子。还有的家长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把孩子培养成明星的途径,热衷于各种赛事,使孩子变得非常浮躁。

申伟(科学导报编辑):完善个人提高素质可以理解,但作为12岁的孩子成为社会瞩目的“帝王”未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会受到影响,在他的眼中获得更多的奖项就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关注,这将影响他今后的人生定位。心理加生理的同步成长,这才是健康的。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拔苗助长”,是一种过早的“鹤立鸡群”,可惜在真正的“鹤群”中,他又是排不上号的。这个跟原先实行的那个神童教育很类似,最终会毁掉孩子。他跳舞等未必是他自己所愿。你看国外的教育,孩子教育目标明确,一生只做一件事,往往会成就很多大师。而中国,行行通,行行不精,在中国出不了大师,估计就和这种“特长帝”的教育模式有关。

郑玮(诗人,作协会员):读了吴致旭同学的相关报道,我并不认为凭着“多才多艺”就一定能够打造美好的未来,相反,少年时期的“多点开花”倒有可能让自己无端耗费过多宝贵的学习时间,找不着生活的“主旋律”,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我相信吴致旭的发展如他母亲所言是“顺其自然”,但我身边更多的孩子发展所谓的“兴趣爱好”却是在“逆自然”,因为他们不一定真有兴趣,更没有精力分身去致力于各种所谓的“兴趣爱好”的发展。但为了升学,为了就业,他们只能勉为其难,挤出时间强迫自己出在各种“兴趣爱好培训班”上。就算原先有一点兴趣爱好,但在这毫无喘息之机的苦熬中也会丧失殆尽。“小钢琴家”砸坏钢琴、“小画家”撕碎宣纸之类的事我听说得多了,这当中透出的是对逼迫式教育的反叛,是对艺术教育的绝妙反讽,甚至是对艺术的亵渎。

曹木静(自由撰稿人)天资聪颖,能力出众,这令人欣喜,但不能因此而大肆宣扬,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以往有多少少年天才,一朝成名,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关注,整天忙忙碌碌,频繁出席各类活动。耽误了学业。影响了生活。使特长也变得庸碌了。但愿小男孩能健康茁壮地成长,不要在众人的围观中迷失了自我,希望社会能给他一个安静而正常的成长环境,但愿方仲永的悲剧不再重演。

正方

兴趣广泛使人的生命丰富多彩

王艳红(南昌市某中学教师):艺术不等于一个人的素质,但一个人的素质绝对离不开艺术。我始终这样认为。其实。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是多才多艺的。拥有“万事师表”之称的孔老夫子精通礼、乐、射、御、书、数,―人充当着文学、数学、政治、音乐、书法、体育多门学科的老师,培养出了那么多叱咤风云的人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还是一位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不敢说是丰富多样的兴趣促成了他们的事业,但至少可以认为兴趣爱好不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反会使一个人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使他学习工作起来更投入,更触类旁通,更有质量,也就更有效率。从媒体上读到“特长帝”吴致旭的故事时,我实在难掩心中的赞叹:为他的“十八般技艺”样样精通,为他超过百枚的金质奖章,更为他的“品学兼优”――因为他没有因诸多的文体爱好而伤及自己的学业,这一定会打消许多学生和家长心中“课余爱好会影响学业”的顾虑,使他们可以有充足的理由把自己、把自己的孩子从繁重的课业中释放出来,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用自己的爱好来驱除疲惫,寻找灵感,焕发生命的活力!

魏久华(某大学教师,教育学硕士):“特长帝”之所以拿下如此多的奖项,是因为他确实兴趣广泛,并且吴致旭的身上有一个特别让人称道的地方:对各种爱好毫无功利之心。“我参加比赛和演出,并不是为了获奖或者出名……没想过做拉丁舞名家,也不想当歌唱家,体育明星也不太可能,”他坚持认为,自己只是喜欢学点东西,“跟长大后的工作没关系。”与今天那些为以艺术生、特长生身份进入各类高校而将艺术当敲门砖的孩子相比,吴致旭这种为提升自身素质而发展兴趣爱好的行为更令人激赏。

专家

给孩子没有功利色彩的舞台

范崇(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大众娱乐”时代下的今天,节目形式的开放、新媒体渠道的多样化为平民大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才艺展示平台,在“造星”风暴席卷全国的同时,各种童星面孔也不断被人们熟悉。

对孩子而言,多参与竞赛类节目原本是一件好事,孩子在比赛中就是一种学习过程,一次交流机会。但是在有些媒体节目或赛事商业气息太重,这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负面效应。另外,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家长如果是抱着让孩子成名、赚钱的目的奔波于参赛或参加各大商业活动,即便孩子成为众人瞩目的童星,一时看来自己好像是成功的父母,但是从长远看,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孩子过早地被人为塑造成童星,在今后的发展中会出很多问题,容易失去自我、迷失自我。

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童年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一生都可能是乐观的。如果童年就被金钱牵绊。被名誉压得直不起腰来。那将来很可能会被实的落差打击,一生被功利心所累。

所以家长对童星孩子的发展方向把握上要正确。不要把成败看得太重。一时成功或失败不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对孩子而言,自然状态下的展示就是一种锻炼,家长的功利思想太重,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