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方言区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方言区学生普通话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方言区学生普通话语音学习过程中,由于方言母语的影响和缺乏对普通话语音的系统训练,经常会碰到语音学习上的困难。文章试图利用迁移理论,归纳语音迁移的类型,分析方音对普通话语音学习的正、负迁移影响,并根据语言习得的特点和要求,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方音;普通话语音;迁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陈才佳,贺州学院副教授;梁安,贺州学院教师,广西贺州542800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lO一0182―04

方言母语是学生的第一母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语行为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思维模式化,因此普通话一般要通过它来学习和使用。它必须经过受与原有方言母语系统相依存的思维结构的制约,到通过重组部分思维结构而融合于已有的语言系统的“过渡语”阶段。普通话教学不考虑利用甚至完全排除方言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方言区普通话教学的高耗低效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普通话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的母语系统,按照语言迁移的规律,促进“正迁移”而减少“负迁移”的干扰,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迁移理论

“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学。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蒋祖康,1999)。在语言学习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奥得林(Odlin)把迁移定义为:迁移是一种影响,它来自于已习得语言(可能是错误习得)与目的语之间的共性与差别。1994年,埃利斯(Rod Ellis)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将母语迁移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正迁移、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由于本文主要讨论迁移现象,所以这里介绍一下此理论中的正负迁移的两个方面。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目的语学习的负担,减少目的语学习中的错误,促进目的语学习。这时母语对目的语学习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这种影响叫正迁移。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目的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目的语学习。此时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此种影响叫负迁移。

在学习普通话中,迁移现象同样存在。由于方音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教师认为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大于正迁移作用,过分强调母语对于普通话学习具有的干扰作用,因为人们发现母语干扰是导致普通话学习者出现语言错误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原因,而且这种干扰如此明显以致有人甚至认为普通话学习完全是一个克服母语影响的过程。所以研究者在探究母语影响时,往往侧重于研究母语的负面作用,主张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避免母语干扰,提倡在课堂上不涉及母语,而把普通话当作自己的母语来学。但是,事实上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离的,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又是思维的载体,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母语迁移,既要承认它干扰普通话学习的一面,也不能否认它的正迁移作用,而是要承认它能帮助我们学好普通话。

二、方音迁移的影响与迁移的主要类型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的基本原则,方言区学生在普通话学习的过程中会使用他原有母语的所有经验来促成普通话学习的成功。也就是说,普通话学习是一个创造性地构建一个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实际上在构建具有其自身合理性的一个语言系统,它使得学习者暂时能把摆在他们面前的混乱的语言现象理出一个头绪来。但是由于人们对母语的依赖心理直接影响着普通话的学习效果,在不同的方言之间,各自都有相对独立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而普通话作为一个学习、掌握运用语言的过程,肯定要受母语的正、负迁移影响。

正迁移。母语迁移可发生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语言的各个层面,而以语音方面最为明显。在普通话语音学习中,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母语中的语言知识与普通话的语言知识联系起来,凭感觉进行类推。此时语言系统中完全相同的子系统所产生的是正迁移。

语音。音质音位系统中的七个主要单元音[a]/[o]/[Y]/[ε]/[i]/[u]/[y],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大部分音理是相同的。辅音[b]/[p]/[m]/[f]等也是共有的。而非音质音位的声调,方音一般在6~9个,普通话4个,一般情况下也会有同调值的,只是调类不同。

词汇和语法。词汇和语法不像语音那样差异大,大部分的词汇(如基本词汇)、语法(如主谓宾句式)等与普通话差异不大。

学生把这些相同的语言要素迁移到新的语言学习中,不仅节约了学习时间,而且唤醒了学生原有的语言经验并融入其中,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普通话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

负迁移。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音系统和语音配合规律。方言区学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的差异不了解和学习时的“负迁移”干扰造成的。当然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在普通话发音时犯的毛病也不尽相同。

在音质音位中,舌尖前、后高单元音一i、卷舌韵母[]、辅音[tξ]/[t 5]/[δ]/[z]是南方方言没有的,撮口呼韵母是客家话中没有的。普通话语音中有而在方音里是没有的,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语音模仿和训练,就很容易从母语中去找相近的音来替代,从而产生发音上的困难或错误。例如平话方言区的学生会用还有方言里是同一音位的,而普通话分属不同音位,学生也很容易迁移到普通话中去,如客家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把[x]发成[f],桂柳官话区学生讲普通话不分[n]/[1]等。

教师必须了解这种差异,因为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哪些音是方音中没有的,哪些音容易受方音的干扰,方言、普通话语音之间是怎样相互干扰的,并预见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以便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在非音质音位里,声调是辨别不同意义的,声调读错了意义也就不同了。因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读本》中说:“声调是辨别普通话与方言以及不同方言的基本标志,是一个人的语音面貌。调值到位了,哪怕声母、韵母的发音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语流上下的帮助,其他方言区的人也能大致听懂你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就承认你说的是普通话。”可见声、韵、调是汉语音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以声韵为中心,忽视了声调的教学。以至于不少大学毕业生不知道调值、调类为何物,由于声调知识的欠缺,加上母语声调的干扰,方言区学生说普通话出现“北调南腔”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以贺州市客家话、桂岭本地话、钟山平话为例,

普通话的阴平(55),与之同调值的有桂岭本地话阴上(55),类似的有钟山平话的阳上(33)、人声调(44),但音高不同,莲塘客家话没有;普通话的阳平(35),与之同调值的有莲塘客家话阴平(35),钟山平话阴平(35),类似的有桂岭本地话的阳上(24)。普通话的上声(214),与之同调值的有桂岭本地话阳去(214),类似的有莲塘客家话阳平(213)、钟山平话阳平(213);普通话的去声(51),与之同调值的有钟山平话阴去(51),类似的有莲塘客家话去声(52)、桂岭本地话阴平(52)。学生按各自母语声调迁移,往往导致普通话的阴平调(55)偏低(约为33或44),上声(214)读成21或212,去声(51)只降至53。这样一来,声调部分便出现了系统性缺陷,说普通话自然地带上了方言的声调(见表1)。

语调的负迁移,方言与普通话不仅在发音上有差异,在韵律、语调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普通话的语调是指说话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抑扬、轻重、高低、快慢的变化,是体现在句子上面用来区分句型和句子的意思的。主要表现在说话或朗读时,学生忽略了普通话句子的轻重音和语调的规律,往往习惯于把普通话句子中的每一个词念得一样重,导致语流不畅和语感缺乏,同时也失去了普通话的韵律。如“那地方的东西太贵了”这句话,学生没有轻声的意识,也就无法把“地方”、“东西”的后音节轻声化。更为典型的是普通话的疑问句,学生全读成降调。如“你吃过饭没有?”这句话,由于受母语声调的影响,语调随着“有”的半上(21)被降下来了。当学生把握不准时,很自然地会受其母语语调的牵制。笔者认为学生所说的“汉语的声调很难”,就是指声调和语调的变化。

所以我们认为语音教学不管是集中进行还是分散进行,应在大量的语流中练习声调,这实际上是声调和语调的同步训练,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声调难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语调的听和说的强化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接收语调信号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普通话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具有驾驭普通话的能力。

在词汇方面,方言、普通话词汇都有它的意义、搭配习惯、搭配范围,若不了解这些,就容易把方言的词汇错误地迁移到普通话中。如:

那个人很神经,你别理他就是了(方)。/那个人精神不正常,你别理他就是了(普)。

看球赛你去吗?如果不走,我可去了的啵(方)。/看球赛你去吗?如果不去,我可去了(普)。

跟语音和词汇相比,方言语法差异虽不如语音、词汇那么明显,但毕竟是存在的。语法方面的负迁移以语序、双宾语句、比较句和持续体等方面最为常见。例如:

东西搬完了,你该给钱我了(方)。/东西搬完了,你该给我钱了(普)。

我的年纪当然大过你了(方)。/我的年纪当然比你大了(普)。

你先去吧,我正吃倒饭呢(方)。/你先去吧,我正吃着饭呢(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语音迁移是语言学习中较为突出的现象,尤其是“负迁移”对语音学习的干扰,在普通话学习中是十分常见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任务,我们的语音教学如何才能避免迁移性错误的发生。在普通话语音教学时,首先要找出普通话和方音存在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让学生自己去校正、去练习、去体会,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去克服母语的干扰。其次,遵循语言学习的原则,不能脱离语义去学习语音,使学生过分遵守读音规则,而忽略了正常交际的语言流畅。我们认为,在发音基本正确的情况下,自然流畅的语流比单音发得准、但表达不流利更能实现交际目的,这并不是说语音不重要。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语音发音的掌握上,还应从交际的目的出发,把语音带入句子、语段中练习,使其产生意义,在练习中多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其中的语言节奏、轻重的变化、语调升降的起落,从而达到流利表达、顺利交际的目的。我们唯有重视语流、语调和语感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普通话语音教学策略

建立方言与普通话的迁移参照系。先行集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强化训练言语技能,可以充分利用方言的正迁移,尽可能减少负迁移,从而加快普通话参与思维模式化的进程。因此,教师要开展方言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再从语用学视角加以研究,找出语言各系统的对应关系,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迁移参照系。从基于脑的学习角度看,教师传授的只不过是陈述性知识(知道是什么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知道怎么办的知识),其实这至多只是掌握了表层知识。要获得意义知识,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学习。在母语和普通话的比较、迁移的过程中,使他们产生某种“顿悟”、“感觉”,即领悟出某些可迁移的显性对应关系或隐性对应关系,因此激起大脑瞬间的兴奋,并促进新信息与大脑中已知的或已经掌握的语言信息建立适当的连接。这样他们总是试图把信息镶嵌在大脑里,并与他当前语言经验、过去的语言知识和将来的语言行为联系起来,从而获取语言的某些感觉意义和深层意义。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机械、模糊地模仿和迁移了,而是变无意识迁移为有意识甚至强意识迁移,这种迁移才是持久性的,也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迁移错误。所以,在普通话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方言应用的研究,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教学实效性。

运用语言习得规律指导教学。听说是向习得语言的高级阶段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基础。有统计资料显示,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的听说读写各部分的比例是不同的,其中听为45%、说为30%、读为16%、写为9%。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把听说读写当作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是重在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检测。因此,许多学生普通话不流利、不准确、不生动,普通话语感不强。这种重语言知识轻听说读写能力的教法是不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规律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起源于发音,而后才有文字。从人们习得母语的过程看,也是先听说后读写的。当然,普通话教学不一定照搬母语习得的模式,但必须意识到听说训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普通话教学就是通过具体的言语信息的刺激,在学生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及兴奋中心的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知识体系。这一语言知识体系的内化需要一个过程,感知不等于内化。没有内化为思维工具的语言不属于个体自己的第二信号系统,当然也不可能具有交际工具的全部职能。这就意味着摄入在时间上要先于输出,在数量上要大于输出。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听说领先、读写随后的原则。心理语言学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我们的教法却本末倒置。

我们认为,只有在听说基础上的听说读写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兼顾听说读写和谐发展的方法才是可持续性的有效教法。

积极淡化学生的母语依恋情结。学生长期生活在母语浸润的环境,他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深受母语的影响,高度发展的母语系统已将思维模式化到相当的程度,未完全内化的普通话此时不足在已有水平上直接承载思维工具的任务。这样学生便依靠母语进行思维,而使普通话语言参与思维活动处于怠速状态。从母语习得实践中可知,母语习得不只是个体参与社会环境的心理需要,同时还有大脑生理机能发展的内在需要。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促使语言内化的仅仅只有心理需要,而方言交际环境又无处不在,这样心理需要就趋于弱化,在环境和个体心理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方言母语依恋情结。不愿意学习新的语言是心理上对母语的依恋,在这种母语依恋情结下,形成母语依赖习惯是学习普通话中普遍存在的。

如何积极淡化这种母语依恋情结,我们认为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并使其浸润于学习之中。其次运用调动学生情感联系、调动学生对意义的内在探求、调动社会交往、调动学生感知部分和整体的能力等原则,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创设知识之间的网络连接、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重新建构。只有通过创设情境和激发内驱力,才能淡化学生那种“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朴素的母语依恋情结。

学习普通话就意味着克服母语的言语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言语习惯。要养成正确的普通话言语习惯,重点要放在了解方言和普通话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两种系统之间的差异上,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正确把握好迁移参照系,预测方言对普通话迁移的影响,积极促进学生的正迁移,而有针对性地减少学生的负迁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