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B超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通过B超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不论血脂高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药物治疗同治疗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3、6个月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膜厚度(IMT)。 结果:颈动脉斑块IMT在6个月后治疗组厚度缩小,对照组IMT厚度增加,2组与初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阿伐他汀;颈动脉斑块;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70-02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CVD)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CVD的70%。而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1]。动脉硬化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基本病因。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 和粥样斑块已成为检测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指标。本文选择我院 2008 年8月-2009 年2月住院并完成随访研究的 80 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量检测,评价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的抗动脉硬化和稳定及缩小斑块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8月-2011 年10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被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脑梗死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62.6±8.2)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6例,糖尿病史10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0~74岁,平均(63.2±7.6)岁;原有高血压史10例,糖尿病史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心源性脑梗死或其他原因梗死。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病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治疗组不论血脂高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每晚顿服20 mg,并依据病情需要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检测肝功能,若肝功能明显异常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予以排除。对照组血脂异常者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药物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门诊或再入院方式在治疗后第3、6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1.3IMT测定方法:采用PHLILPSEnvisorHD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查频率10MHz,专人操作,分别检查患者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部(BIF)、颈内动脉(ICA)起始部有无斑块,并测定各斑块的最大径和斑块厚度。斑块厚度定义为管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记录双侧CCA、BIF、ICA的6处粥样硬化斑块最大IMT,取其平均值,IMT不区分软硬斑块,亦不考虑斑块的长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 组间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