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应投建公益性的现代化农批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赵尔烈简介:
1981年吉林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原商业部经济研究所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商业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十多年,被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1994年调入中商集团、中商企业集团公司任总裁助理兼策划部经理,1996年任总经济师,同时兼任中商国际咨询服务中心总经理、北京中商西友大厦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现任中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北京八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
当买三根大葱需要花上五块钱的时候;当今年的雪灾早已远去,但人们还对物价热议不止的时候;当二月的CPI数据格外受人瞩目的时候。有关农产品市场和流通的问题也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为此,我们敲开了农产品专家赵尔烈办公室的门。
记者:赵总您好,在采访您之前,我们了解到,您作为一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老总,以前是专职做市场研究的,现在是又做市场管理又做研究。我想问您的是,在管理市场和研究市场的过程中,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在哪里?
赵尔烈:这几年来,我一边做批发市场的实践工作,一边做农产品流通的理论研究工作。实践得越多,研究得越深,感触也越多越深。
最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农产品流通应该进入一个现代化的推进阶段,而这个问题目前在我们国内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每年,我们政府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但在谈农业问题的时候,对农产品流通的发展问题有所忽视,缺少整体的认识,重视不够。没有从战略性的高度,来规划、涉及、推动农产品现代化的流通的发展。
我平常很注意观察农业部和商务部两个部委,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举措。两个部门都谈到过这方面的问题,但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有战略高度的规划,都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大的战略来推动。
但是,这个问题如果忽视了,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将会遭遇到瓶颈。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无论从三农问题角度,从扩大内需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化的角度,都应该把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现在许多人都等遇到问题了,才真正意识到流通的重要。出现了假种子、假化肥才知道流通的重要;农民购买力低了,要扩大内需了才意识到流通的重要;农民出现了新的农产品卖难,才知道流通重要。但是,到底怎么做,理论界缺少系统的研究,政府行政部门也缺少认真的规划。而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划,去做去推动,说重要也就是一种口头形式。这就好比等一个人感冒发烧了,才重视,赶紧给吃退烧药。等烧退了以后,就又不重视了。
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体系。我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
记者:您是认为,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吗?
赵尔烈:是的。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我国农业生产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过结构调整,我国农产品生产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由粗放式向优质化、高效化转变。“十五”时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结构过剩。进入“十一五”时期,随着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结构将进一步进行战略性优化调整,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这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产品共给格局,实现由数量增加到质量全面优化的转变。
2.农产品消费的变化。200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2000美元,预计2010年将超过32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农村居民纯收入4140元,达到初步小康水平。在此期间,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进入了重大的结构调升时期,将实现由追求温饱的生存阶段,转变为追求安全、营养、健康、特色的优质化享受阶段。同时,城市化率也将由目前的43%,提高到2010年的47%,到2050年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城市化。农产品消费也将由以农村为主,转为城市为主,带来优质农产品的全国性大批量流通。
3.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05年,进出口总值达到262.9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110%,净增值294.7亿美元。2005年农产品贸易逆差由上一年的46.6亿美元,减少到11.4亿美元,下降了75.5%。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欧盟、加拿大、巴西之后的第5大农产品出口国。“十一五”时期,国家更将“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加快。
以上几点表明,生产的变化、消费的标化、国际贸易全球化需要农产品流通适应这些变化。但是目前农产品流通的现状、体系显然不适应。
我国目前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呈二元状态:一个是以传统批发市场为枢纽,以个体商户为主体,以中低档农产品为客体,以城镇集贸市场和菜市场为零售末端;另一个体系是以物流配送为枢纽,以大型的农产品流通公司(包括连锁超市)为主体,以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为客体。这两个流通体系在我国并存。
这样的流通体系存在一个症状:现在我国的农产品,需要有足够的流通规模,把农产品都卖出去,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档次,能使优质品卖出好价钱,这样农民才能增收,老百姓对优质产品的消费才能得到满足。但是,事实不是如此。如今年的雪灾,导致了江西省上犹县的有机脐橙出现了卖难。由于流通问题,这种脐橙错过了春节这个最佳销售期,加上市场上普通脐橙具有价格优势,农民辛苦一年种的有机脐橙面临了深深的卖难困境。后来,经过政府和各方市场的帮助,最终才得以卖出去。这就是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带来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一年四季都有这种脐橙卖,并且味道始终保持鲜美。这正是由于他们的流通储藏条件能使农产品长年保鲜保质。而在我国却不行,水果通常摘了就要卖,放时间长了就变味,现在大多只能卖应季性的水果。
目前,我国农业结构性调整力度比较大,尤其是农村。许多农民为种植优质农产品,投入较大的成本,但是许多农产品种出来后,如何卖出,能否卖出满意的价格,却成了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某某县委书记为卖贡橘在人民大会堂开新闻会等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卖起来真费劲!然而,怎样才能保证这种优质农产品实现保质、畅销、优价呢?这就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而我刚才提到的,我国目前的二元农产品流通体系并不适应这种优质产品的生产。目前二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要还是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这个体系当初的建立是基于农产品数量的扩张。并不适应卖优质品。冷库设施明显不足,运输过程中没有冷链,没有保温车,采摘以后冷藏加工条件基本不具备,到了批发市场枢纽和零售终端,交易环境不能保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无控温设施的条件下,夏天,肉类交易厅的温度有时会高达三十六、七度,不能保鲜,这样再好的肉类也卖不出好价钱。
相比之下,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经过几轮的升级改造之后,销售环境都实现了现代化,并且整个流通过程也具备冷链。
我认为,为全国的农业生产运输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化流通体系网络,对我们国家目前来说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建立一小套服务于优质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一个现代化的流通体系,调整农业结构以到达农民增收的目的就难以真正实现。
记者:另一条以物流配送为枢纽,以大型的农产品流通公司(包括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各方面设施和条件都比较好,依靠这个流通体系不行吗?
赵尔烈:你说的这条线的流通交易条件虽然比较好,但是在这条线上流通的农产品数量实在太少了,市场占有率太低。所以行不通。
并且,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离连锁超市公司替代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早期提出的“农改超”,到现在成功的案例就微乎其微。欧美高度发达的国家实现连锁超市公司替代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主渠道也都是90年代后了,而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直到今天,农产品流通还是以批发市场为主。
农产品流通二元体系,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连锁超市替代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还需要相当漫长的过程。
但是,伴随着我国农产品优化生产的过程和优质消费的发展,急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与之适应。传统的农产品市场目前的状态并不适应,而现代的物流配送和连锁超市又难以取代批发市场成为主渠道。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现在只有下大力气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事实上,政府也对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如商务部、农业部推出的“双百市场工程”就是。但是我认为这种改造只是针对中低档的农产品,没有以卖优质农产品为目标进行升级改造。
所以中国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适应生产的优质化、消费的优质化和进出口贸易的优质化。而现有的农产品二元体系体系都不适应。一个现代化规模太小,短期之内,成不了主渠道;另一个规模大,但各方面设施都落后。
记者:那该怎么建设这种以卖优质农产品为目标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体系呢?它们又具有哪些特点?
赵尔烈: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除了连锁超市以外,也有一些社区菜市场,而这些现代化的菜市场都是政府建造的,属于公益性的。我们国家一方面应该继续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这样的流通体系。另一方面,可以从传统的批发市场体系中分离出一块,建设一个国际水平的、现代化的流通体系。这样我国的流通体系就会出现三元状态:第一个是作为主导的传统批发市场;第二个是进行过升级改造的现代化的批发市场;第三个是物流配送的连锁超市。而第一个会逐渐向第二个过渡。
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仍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但其各方面的设施都应该具备现代化。如交易环境可控温。从源头采摘到储藏,到物流配送,到销地市场,再到终端都有冷链作保证。到今天这个阶段,要想提升批发市场的档次,需以改造交易环境为重点。交易环境要封闭性,可控温,并以冷链为支撑。
2.以具有实力的大营业户为经营者,能远购深销。
3.经营的商品应该是标准化的、优质的。但要注意的是优质和标准并不等于就是贵。
4.交易方式以订单交易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为主。
只有改造升级成这样的一个现代化的交易中心,才能使农产品优质优卖,才能使采购方有购买到优质产品的地方。
建设以卖优质农产品为目标的,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和物流体系,可以这么做――从传统的批发市场体系中分离出一块,进行升级优化。但是,这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而一般企业选择做这样的事的时候,往往会考虑一点,那就是投入后有没回报,没有潜在利润的事企业不会去做。
记者:企业不投资建造这种市场,那该由谁来建造?
赵尔烈: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我认为建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应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点认识不够。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作用简单讲主要是为农民服务,把产品卖出去;为城市服务,能买到需要的产品。现代意义的农产品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时候,就是为了城市化的需要,由政府为主导建立起来的。
依据欧美的经济发展史和农产品流通史,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如法国政府就于1953年9月制订了《为了国家公益,建设有组织的批发市场网络》的批发市场法。包括巴黎在内的23 家批发市场被指定为国家公益市场,并设置了信息中心。全法的农产品流通网络由9个大规模公益性批发市场,和其它中小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组成。
巴黎汉吉斯国际批发市场是1969 年建设投入运营的,建筑面积达50 万平方米,所有食品都在这里批发交易,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农批市场。这就是由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联合投资建设的。许多国家的公益性批发市场的管理员都还是国家公务员。
这些市场往往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才走向民营化。许多学者去美国考察,表面一看,认为批发市场都是企业办的。事实上不是。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最早的一些批发市场都是政府办的。如很有名的马里兰食品中心,这个中心实质上就是批发市场,它是美国马里兰州通过立法,政府拨款建造的。
我国由于经济水平和改革的特殊环境,批发市场基本都是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这种运作管理方式有种弊端――批发市场的投资者和管理者通常以批发市场这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为农民卖难和供应问题为目的。当市场主办方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市场肯定牺牲后两者,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我呼吁政府应从战略的角度和政策的高度来重视公益性批发市场的建设、管理。
农产品批发市场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安定,及时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建立一批公益性的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需求和保持市场繁荣稳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