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中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中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对如何在高中问题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问题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所具备的三大能力,在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素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也是衡量学生数学思想素养的重要标志。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特点是学生思维分析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学生思维能力有效发展和提升的条件之上。教学工作者必须善于运用现有教学资源和有效教学手段,将学生思维潜能进行有效激发,使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实现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思维能力的有效形成。”由此可见,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在促进学生和推动学生智力发展和行为能力增强方面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心理学也指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水到渠成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提升和发展起来的。但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有效的培养,致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思维的空间受到限制,分析问题的能动性得不到激发,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质量的有效提升。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改革,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基础上,更针对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提出了“学会思维”的要求和目标。在这一大趋势的影响下,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围绕如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认真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实践成果。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体会,就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善于挖掘数学的趣味性特点,运用生活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数学学科作为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基础知识学科,在数学内容、规律定理、实际应用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但随着数学问题和知识的难度和容量递增,许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的压力和解题的能力逐步增大,普遍感受到数学学科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学习缺乏一定的能动性。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数学学科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和浓厚趣味性,实时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实例进行有效衔接,让学生在探究新知、解答问题和思考练习中,体味数学学科的浓厚趣味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学科具有的生活特性,使学生的思维激情得到点燃,实现思维由被动向主动的切实转变。如在教学“平面向量”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向量知识,将生活中在海难事故救援过程中,采用确定方位进行救援的实际事例与向量知识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性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进行向量知识的有效解答和成功运用,从而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生活性,为学生内在学习情感的有效激发和能动思维特性的有力激发奠定坚实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二、重视数学知识的发散特性,运用开放性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创新性思维作为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基准,在学生有效解答能力的提升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长期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制约,许多教师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上,而轻视学生创新解题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教育,导致学生的解题创新能力“停滞不前”。因此,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前进的理念,将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创新,设计出具有开放特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问题解答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激发和养成。如在“不等式”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知识的前后联系,向学生设置了开放性问题:“某厂使用两种零件A、B装配两种产品X、Y,该厂生产能力是月产X最多2500件,月产Y最多1200件,而组装一件X需要4个A,2个B,组装一件Y需要6个A,8个B。某个月该厂能用最多14000个A,最多12000个B,已知产品X每件利润1000元,产品Y每件利润2000元,欲使该月利润最高,需要组装产品X、Y各多少件,最高利润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不等式定理性质法则等,进行问题的解答和训练。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方面的思考、分析和解答,对这一知识的网络体系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求异性思维得到有效提升,思维变得更加灵活。

三、抓住数学知识的关联特性,运用综合性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数学学科知识要点、定理、性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关联特性。学生在解答问题中也深刻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角度,采用不同的解题方式进行有效解答。这就可以看出,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都会存在和隐含复杂而深刻的关联性,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复杂性等特性也就由此表现。当前,高考知识点的考查也更加注重学生综合性知识能力,综合性问题的运用和解答,可以起到很好的训练和培养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抓住综合性问题的特点,将知识点之间的内涵特点进行有效联系,并通过解题方式进行掌握,引导学生先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然后进行问题解答,实现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形成。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知识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在ABC中,已知三边a,b,c满足acosA+acosB=acosC,试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条件,结合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条件思考“面面俱到”,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总之,思维能力作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进行知识有效接受和问题有效解答的重要基础。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的特性,运用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问题教学活动,切实实现学生思维特性的有效提升,为学生思维能动性、创新性和灵活性的培养,打下思想和条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