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vy Bridge—E或将是英特尔顶级桌面处理器的绝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vy Bridge—E或将是英特尔顶级桌面处理器的绝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特尔并不是独孤求败、停滞不前,在研发上几乎每年都会带给伙伴们一些新意。按部就班的依照“Tick-Tock”(一年更新制程,下一年更新微架构)钟摆模式更新CPU。从第一代酷睿i7-9XX+X58发烧平台出现,到目前ivy bridge-E的酷睿i7-4960X+X79平台。自上代Sandy Bridge-E平台开始,英特尔的桌面顶级处理器也由曾经的至尊版处理器单独划分出来,被称为“High End”,即高端桌面处理器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这款产品可能性能提升不会很大,它在架构上并没有太多改变,只是制造工艺上有所改进,推断性能提升可能都不到10%。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

英特尔每隔两年会更新一款Extreme Edition处理器——酷睿至尊版产品,提供给喜欢超频和追求极限的硬件爱好者。虽然也有酷睿i7的头衔,不过它的规格显然要高出酷睿i7很多。高主频、高功耗、大容量三级缓存、六物理核心,这是普通酷睿i7无法比拟的。所以,它有两大特点:性能强,强的没边;价格贵,贵的离谱。

Extreme Edition处理器的市场主要是面向硬件爱好者,为极限发烧友提供更强的性能规格,便于发烧友发挥处理器的极致。而实际应用中,它经常出现在DIY爱好者和小型工作站的平台上。

英特尔酷睿i7-4960X处理器

英特尔酷睿i7-4960X处理器是一款6核12线程处理器,默频3.6GHz,最大睿频可提升至4GHz,配有15 MB三级缓存,售价6000元,比上市已久的i7-3970X稍贵一点。

I7-4960X代号 Ivy Bridge-E,相比上一代Sandy Bridge-E架构上的改变不大,制程更新为22nm。为防止出现高发热现象,处理器采用最新的锡焊顶盖核心连接技术,并没有采用曾惯用的硅脂。可提供40条PCI-Express通道,支持DDR3-1866MHz内存规格,沿用LGA2011插槽,兼容X79芯片组主板(原主板须更新BIOS可支持)。

睿频加速

睿频加速最开始应用在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通过该技术CPU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负载在睿频范围内自动调整核心频率大小,换句话说就是智能超频。这项技术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更为合理化管理CPU多线程或单线程应用,同时让CPU的整体功耗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内存管理

从Sandy Bridge架构开始,英特尔处理器的最大变化还有内存管理,英特尔完全取消了主板上的北桥芯片+南桥芯片的固有结构,把主要的PCI-E和内存控制器均集成在处理器芯片当中,提升内存访问的带宽和速度,扩充PCI-E的通信。到Ivy Bridge-E平台,内存频率已经可以支持到DDR3-1866Hz或更高。

Ivy Bridge-E或将成为绝唱

目前,英特尔桌面级处理器中最为顶级的处理器依旧是Ivy Bridge-E,它很有可能是英特尔在至尊处理器上的绝唱。为什么这么说呢?英特尔Haswell架构处理器在桌面市场销售上其实并不如意,过于密集的堆叠晶体管本身是为了提升性能,但是在发热量控制上做的并不好。很多用户抱怨Haswell处理器发热过大,而且性能对比Ivy Bridge提升并不明显。Haswell的笔记本电脑市场销售情况看起来比桌面级市场要好一些,但是并不是得益于Haswell在发热量方面的控制,而主要是因为核芯显卡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Haswell架构处理器的核芯显卡比Ivy Bridge架构处理器核芯显卡性能提升近2倍。更高性能的核芯显卡,显然能为无独立显卡的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而处理器本身的运算性能对比上一代产品提升小的可怜。传统桌面处理器市场一再受挫 ,竞争对手差距很大, 再投入很大精力研发顶级桌面处理器对于英特尔而言已无必要。

再来看看英特尔未来的规划蓝图,从2012年英特尔IDF大会上出现的很多新技术都与移动计算相关,已经很明显可以感觉到英特尔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移动市场。虽然网上已经透露出一些关于22nm工艺的Haswell-E处理器的资料,但其是否如期与大家见面还是一个未知数,Ivy Bridge-E很有可能会是一个绝唱。

对比测试

为了体现测试的公平性,我们会按照英特尔官方推荐的性能指标调试平台,在酷睿i7-3960X推荐的1600MHz频率下对平台进行测试,然后再对酷睿i7-4960X推荐的1866MHz频率下对平台进行测试。通过内存测试和综合性能测试的结果,对比酷睿i7-4960X和酷睿i7-3960X的测试成绩,观察有哪些性能上的变化。

从测试结果来看,英特尔酷睿i7-4960X在内存管理上有一些变化。基于官方推荐的1866MHz频率下运行后,大部分内存测试均有不同幅度的领先,不过整体领先幅度并不明显,综合在10%以下,其中甚至内存写入还落后30%。排除软件和驱动方面的因素,经过反复调试和重试后,内存写入速度单项测试成绩均无明显变化,看来酷睿i7-4960X内存管理上并没有带来可喜变化。考虑到如果主频相同,同样内存频率下两者很有可能打成平手也不一定。

综合测试

WorldBench 8.1最终测试结果为酷睿i7-4960X总分369,酷睿i7-3960X总分为355,并没有拉开与Sandy Bridge-E酷睿i7-3960X之间的性能差距。对比酷睿i7-3960X整体性能提升幅度为3%,提升幅度最大的是WinZIP测试,幅度为14%。另外一项提升较大的是PCMark7综合测试项,性能提升3.1%。更大的内存带宽和更高的主频,虽在多线程任务执行中获得一些优势,但是整体对比来看优势非常小。这一切的确让人失望,不过目前它依旧是桌面级处理器中性能最强的产品。

功耗测试

通过功耗测试仪作对比测试后,我们发现待机应用状态下酷睿i7-4960X平均功耗81W,酷睿i7-3960X为95W,功耗降低了17.2%;满载状态下,酷睿i7-4960X平均功耗192W,酷睿i7-3960X为249W,功耗降低了29.6%。这让人们感到些许欣慰,兴许是22nm制程和更新后的电源管理模块发挥了功效吧。

与Sandy Bridge-E相比,Ivy Bridge-E在核心架构设计上没有什么太多区别,三级缓存没有改变,功耗也没有降低,且不支持ECC内存。3D晶体管技术的首次应用和22nm制程上的变化并不会为新的处理器带来性能上质的飞跃。惟一可喜的是,这两项主要变化的参数可以为我们带来更低的处理器功耗。

评测总结:

酷睿i7-4960X采用更为先进的22nm工艺制程,也沿用了三栅极3D晶体管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让它在能耗控制方面有所建树。从功耗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这两项技术对于功耗的实质性影响。正如我们测试前预想的一样,这款处理器对比酷睿i7-3960X整体性能提升幅度仅为3%,远远低于我们预计的10%提升幅度,更没有达到10%?15%的可观性性能提升。两款处理器采用几乎相同的微架构,依据英特尔历来的研发习惯,本质上性能不会发生多大改观,在测试前我们心里已经有这个准备,而测试的结果也恰恰印证了我们的预判。

作为英特尔桌面产品中的最强产品,却略显疲态,或许预示着英特尔PC时代的消亡。有利润才有市场,移动互联迅猛发展,传统PC市场份额一再降低,未来趋于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留给传统PC发展的空间只剩下商用和游戏两大产业。至尊处理器代表最强的桌面级产品,它的地位可能会受到英特尔未来研发思路的影响。这个影响可能的结果有两方面:放缓研发进度,保持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即可;彻底停下研发新品顶级处理器的步伐,保持常规酷睿系列产品的研发节奏,把更大精力投入移动市场。

Ivy Bridge-E到2013年第三季度才真正上市,以至于我之前怀疑它会不会出现。而它最终出场的方式似乎也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已,性能几无变化。下一代的Haswell-E产品能否如期而至很难判断,虽然已经有相关的信息透露出来,也并不能代表英特尔不会爽约。游戏玩家们的呼声肯定是不约而同的,大家都期待更高、更强的处理器出现,而作为英特尔企业本身,终要追求利润,但就现在来看似乎英特尔在High End处理器部分已经丧失了创新的动力。

华硕

ROG RAMPAGE IV EXTREME主板

ROG玩家国度是华硕旗下的高端子品牌,RAMPAGE Ⅳ EXTREME是其中最顶级的型号。华硕ROG RAMPAGE Ⅳ EXTREME主板基于英特尔 X79芯片组,支持LGA 2011接口,采用E-ATX规格。配备华硕独家的X-Socket插座,可兼容LGA 1366规格的散热器。通过板载的iROG芯片和扩展OC KEY部件,可实现主板硬件参数实时调节,并且可以在显示器上实时监控;Subzero Sense则可让用户在超频时实时监控主板各部位的温度;PCIe 3.0 Ready、Multi-GPU、VGA Hotwire技术的加入,能让玩家获得最极限的显示性能。

金士顿HyperX 10周年纪念版

(DDR3-1600-8GB)

金士顿为庆祝HyperX骇客神条产品诞生10周年而发售,专门针对使用四通道主板和超频而设计。拥有出色的C9时序,符合Intel XMP标准,因此只需开启英特尔Extreme Memory Profile即可获得更高运行频率。外表覆盖时尚银色散热片,产品采用矮版设计,可以安装在体积较大的散热器下。

三星840 EVO固态硬盘

三星840 EVO固态硬盘是目前市场中最为优秀的固态硬盘之一,利用主板南桥磁盘阵列技术将两块三星 840 EVO 500GB固态硬盘组建为RAID 0模式。在满足测试平台中磁盘不会成为瓶颈的同时,也来试探一下RAID 0状态下的SATA固态硬盘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