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晋商史料全览》总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晋商史料全览》总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面深入挖掘晋商史料,编纂出版《晋商史料全览》是第九届山西省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03年列入计划以来,经过全省各级政协特别是各级政协文史委的共同努力,这套系列丛书将要陆续问世了。这应该是一件总结前贤、惠泽后人的事情,也是体现政协特点、塑造政协形象的工作。

大凡征编出版史料,是以研究历史、总结经验和教训、警示后人为目的的。晋商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山西人多地少,土地贫瘠,虽有盐铁煤炭等资源优势,却由于生产力条件所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明代山西商人抓住朝廷为地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实行“纳粮中盐”的开中制的历史机遇,走出口外,走向全国,一步步把生意做大,占据和分割了全国市场,甚至走向海外,形成了海内最大的商帮,居徽商、粤商等十大商人集团之首。晋商现象是山西乃至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一个综合反映。在经济方面,它开辟商路,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各地城市集镇的兴起及国内外贸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所谓“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先有复盛号,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市”等民谚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它首创票号,开异地汇兑、转账结算之先河,汇通天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近代银行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它积累了丰富的商贸经验,创新了经营体制,如“酌盈济虚、抽疲转快”,如两权分立、掌柜负责制、设立人身股等,为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在文化方面,它创建了灿烂的晋商文明,以其开拓意识、敬业精神、诚信理念、经营策略、管理方法等晋商精神和与之相适应而形成的建筑风格、戏曲艺术、饮食文化、道德伦理、社会风尚等,丰富了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

晋商研究首先是经济研究,但又不完全是经济研究。晋商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具有多学科、多角度、多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审美意义。综观国内外晋商研究历程,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晋商的创新业绩就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一些赞成实业救国的学者开始整理晋商文化遗产,并出版了相关学术专著。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探究和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想。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挖掘晋商史料,编纂出版《晋商史料全览》目的之所在。归纳起来,我想其重要意义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史,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明清晋商已消亡近百年,民国晋商也过去了50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事人的离世,直接反映晋商商人和家族的史料如族谱家乘、墓志碑文、传记家训、店规行规、会计账簿、当票汇票等文献和实物在不断流失;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建设,晋商在全省及全国各地留下的遗址遗迹如商号店铺、作坊宅院、庙宇会馆、碑刻楹联等在不断被拆除或损坏;随着各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历史上晋商活动过的商业城镇、商品集散地、商业口岸、商路要地、渡口、驿站所在地等在不断消失;随着晋商后人的去世,一些口碑史料也在不断被带走,留下无法挽回的遗憾。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搜集整理晋商史料,就带有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性质,这项工作不但很重要,而且很紧迫。

二是资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实施“十一五”规划,坚持改革,扩大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培育新晋商,促进多种经济共同发展……这些都需要借鉴历史经验和教训。晋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哲学和理念,晋商积累的经营管理策略和技巧,晋商创立的组织制度如行会制度、企业制度、财务会计与核算制度等,都有可资借鉴的丰富内容。特别对山西来说,晋商史料的搜集整理,可以促进景点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促进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档次的提升,为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山西人文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

三是育人,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晋商500年的兴衰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晋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山西宝贵的文化遗产。晋商精神中勤劳俭朴、团结互助、诚信敬业、开拓进取等思想理念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如晋商以诚信闯市场,以诚信创大业,“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的大生意经,对我们今天发展信用经济,构建信用社会,建设信用政府,争做信用公民,就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从晋商史料中发现晋商精神的这些亮点,加以总结推广,使之发扬光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晋商的兴衰成败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四是为晋商研究提供史料基础,促进晋商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晋商研究目前已成为省内外相当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但就目前晋商史料的发掘来看,却相对滞后。历史上晋商遍布全省全国,但晋商史料的发掘却主要集中在晋中一带,远远不能反映晋商的群体历史。在研究方面,虽然已经作了较深层次的开拓,著作论文也很多,但许多著作所引用的史料却大同小异,缺乏新的历史资料,“炒冷饭”的现象和问题比较突出。史料征集工作如果不能有大的突破,晋商研究就很难再有大的发展。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广泛、全面、深入地搜集晋商史料,以促进对晋商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挖掘,引深晋商研究。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搜集整理晋商史料,编辑出版《晋商史料全览》,就是一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山西政协工作实际的举措。首先是省市两级政协和多数县(区)政协都有文史资料委员会,有专职或兼职干部,其主要业务就是征集和利用文史资料。其次,各级政协有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作用,就可以动员一支很大的力量。第三,各级政协相对于政府来说,位置比较超脱,具体事务性工作少,三级政协上下联动可以取得很好的协作效果。从上述几层意义上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政协的一项使命,也是我们履行职能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把这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集中了上下三级政协一定的人力财力共同来完成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

晋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兴衰成败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到明清时期达到极盛。当时晋商的足迹遍布于全国以至海外许多地方,特别是在省内,无论大小城镇,甚至偏远山区,都有规模不等的晋商产生,当时就形成了平阳帮、蒲州帮、潞州帮、泽州帮、汾州帮、太原帮、大同帮、忻州帮、代州帮、崞县帮等商帮。像临县这样的贫困大县,都曾有繁华的碛口镇;像右玉这样的穷县,也曾有兴盛的杀虎口……可见史料十分丰富。但如前所述,目前晋商史料的征集大多仍局限于文字资料,局限于明清时期,局限于晋中地区,这是很不够的。因此,我们希望进一步拓宽晋商史料搜集的视野和范围,力求更广泛一些,全面一些。因而也把书名定为《晋商史料全览》。《晋商史料全览》是一套大型系列丛书,分专题卷和地方卷。地方卷为综合卷,11个市各成一卷,按专题编排。《晋商史料全览》的所谓“全”,是相对而言,是尽力而为,事实上也不可能这一次就把晋商史料全部搜罗殆尽。我们力求做到“全”,一是指在时间上重点突出,主要收编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晋商史料;二是指在地域上全方位、尽可能地把全省各个市县及外省市有关地区的晋商史料收编进来;三是指在角度上多侧面,包括晋商的人物、家族、行业、字号、商埠、码头、宅院、店铺、商路、文献、碑刻、传闻、风俗和其他社会活动史迹等内容。

史料工作是史学范畴最基础的工作,就像盖楼一样,基础必须扎实牢固,否则楼房就会坍塌。史料工作这个基础打不好,就会给史学研究造成错误。因此,我们在搜集整理晋商史料工作中,坚持了一个总的精神,就是重在存史,贵在挖掘,急在抢救。重在存史,就是强调严肃对待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对所搜集到的史料,我们都加以认真细致的整理、鉴别和考证,力求做到求实存真,一丝不苟,以真实地记录历史,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贵在挖掘,就是要求我们的文史工作者深入下去,发现和搜集各地具体的史迹、史料,像考古学家一样,从历史文献、文物古迹和民间口碑口述中深入细致地发掘学术界尚未公布的史料。这像采矿淘金一样,是很艰苦细致的工作。急在抢救,就是要抓紧时间,特别是对那些年事已高、有“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资料的老人,抓紧进行访问;对一些很容易失传的老照片、票据账簿、手抄家谱和残碑碑文,抓紧搜集回来;对一些正在损坏的晋商店铺、宅院、码头遗址,抓紧拍摄下来。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史料征集工作,征集到上千万字的晋商史料。

在《晋商史料全览》编纂过程中,我们要求所有编纂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精品意识,力求做到“三个体现”,体现史料性,体现晋商精神,体现完整性;力求做到“三个突出”,突出晋商名人,突出名老商号,突出地域特点;力求把好“三关”,把好政治关,把好史实关,把好文字关。一句话,我们力求向社会提供一套内容丰富、史料价值高、实用性强、好看可读的精品图书。我们尽力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现在这套书就要陆续出版了,我们期待着读者的评判。

编纂出版《晋商史料全览》的基础工作是搜集整理史料,而搜集整理史料的大量工作在市县。在几年的工作过程中,各级政协领导和文史工作者都做出了艰辛的努力,特别是基层政协文史委的同志,在人员少、经费紧、工作条件差的情况下,不辞劳苦,甘于寂寞,付出了许多心血,借此,我以编委会的名义,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并向支持我们编纂出版这套图书的各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朋友及山西人民出版社编审人员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我们工作水平还不高,本套图书一定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是为序。

2006年5月

(责编 穆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