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呼唤责任心,培养责任感,构建和谐班集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95-02
最近在《特别文摘》看到一篇报道:“一封海外函件”。事件梗概为:武汉市鄱阳街的景明大楼建于1917年,是一座6层楼房。在1997年,这里突然收到当年的设计事务所从远隔重洋的英国寄来的一封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我事务所1917年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如再使用为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80年,不要说设计者,就是施工人员绝大多数也不在世了,竟然还有人为它操心,这就是责任。而我们周围呢?“苏丹红”“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等等,在学校种种事例也表明,一些初中生的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他们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恶性犯罪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学生中开展责任心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不仅终生受益,还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奠定基础,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针对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现状,我以班集体建设为突破口,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以此教育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帮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承担责任心,使责任心成为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际锻炼,强化责任,提高责任心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承担义务。每接一个班,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学生,在第一次班会上,让学生通过自荐、互荐的方式给每个学生安排一两个固定的班级服务岗位,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如值日班长、午休班长、早读负责人、扫帚(拖把)小管家、护眼小卫士、课桌管理员、考勤员等等,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闲人。如我班实行“值日班长”工作制度,让每人当三天的班长,负责从早晨的晨扫,教室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到课间教室卫生的保持,一天纪律,常规管理情况的记载等。培养和锻炼每个学生的责任心,从中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懒惰之处。
二、习惯培养,持之以恒,强化责任感
改变学生身上的坏习惯、不良思想,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先进思想,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做一个宽容体谅的人,做一个自立、自信、自控、自爱的人,这也是学生责任心培养的目的之一。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的同学为数不多,甚至有同学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为此,我利用晨会课经常讲一些名人成才事例和班中优秀同学的事迹,引导学生在书海中寻找答案,让学生明白“好习惯受益终身,坏习惯一事无成”的道理。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我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认真改正每一道错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十分重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改正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三、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培养
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首先要从家庭入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学校对他们的要求统一起来,让孩子们表里如一,避免养成他们“双面人”的性格。我认为可以按以下几点进行培养:
1.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2.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3.正确引导,让孩子明白个人的角色并不是有他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社会赋予的,让孩子明白他也是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要从小学会承担“小公民”的责任,遵守秩序,文明有礼。
4.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四、心理辅导,循循善诱,感染学生
责任心不够强的学生大多数存在心理问题,如学习情绪问题、缺少毅力和信心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只有采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才能得以解决。
1.用师爱唤起学生的责任心。“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学艺术修养,学生便能乐意接受“师之道”。这就需要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让学生感受到被爱。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潜在情绪,深化自我责任心。
2.用亲情唤起学生的责任心。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生活的港湾,同时也是学生道德发展的源泉。学生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在充分享受父母长辈和亲人关爱的同时,也应尽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与义务。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切不可操之过急,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自我责任心。
总之,责任心是学生做人之本,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教育者持之以恒,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步使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使他们从不负责任到被动负责到最终能主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