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济新闻报道:民生新闻栏目的潜力“短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济新闻报道:民生新闻栏目的潜力“短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济与民生紧密相关,经济新闻报道对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而言,是一块极具潜力的“短板”,未来大有可为。本文以厦门电视台品牌民生新闻栏目《特区新闻广场》为例,探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做好经济新闻报道。

找准观众 “看人下菜”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不能缺少经济新闻报道。要做好经济新闻,第一关就是要确定好的选题。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经济事件可谓层出不穷。面对这些经济事件,新闻工作者必须明确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经济新闻的观众群在哪里,不同层次的观众群对经济新闻报道有何不同的需求。只有从这里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发掘出经济新闻的选题,做好策划。通过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将经济新闻的观众分为以下三大群体。

“消费者”群体。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经济新闻而言,“消费者”是一个数量庞大的观众群。这个群体所关注的“经济新闻”,是个人经常涉及的消费问题。同时,直接关系“消费者”生活的宏观经济信息也属于这个观众群关注的范围。另外,从地域上看,本地经济新闻对“消费者”群体影响更大,比那些不太重要的国内、国际经济新闻更受这个群体喜爱。

针对这一观众群,《特区新闻广场》从2010年6月开始,开设了“消费提示”板块,将消费投诉、质检监察、工商提醒等内容统筹起来做成一个子栏目。消费市场的舆论监督是这个子栏目非常受重视的内容之一,节目通过一个个案例使观众了解,消费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如何鉴别假冒伪劣商品,如何防止上当受骗,如何进行举报投诉等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涉农人员”群体。对于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而言,涉农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报道领域。一是因为农村观众是民生新闻栏目数量很大的一个收视群体;二是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从国家到地方的一项重点经济工作。“涉农人员”观众群包括农民、渔民、农业生产组织者、农产品经销商、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者等。其中,农民、渔民等又是该群体的核心和主要成分。所以,这个观众群关注的经济新闻,一般都紧紧围绕着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围绕着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等话题。

自创建之初,《特区新闻广场》就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经济领域的报道,主要以厦门岛外一些区域的农渔业生产情况为报道主体。目前,节目基本上每周都有3至4条农业经济新闻播出,具体内容涉及农业合作社、农副产品供求状况、农村脱贫致富的门路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节目也培养出了一些“泥腿子”名记者,在“涉农人员”群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投资者”群体。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观众中,“投资者”群体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个群体中有人数众多的普通股民,也有具备一定财力的富人群体,还有一些小型私营企业的投资者。这个群体的经济知识并不非常专业,但比“消费者”观众群具有更强的经济意识,更希望通过有限的投资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回报,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目前,对于这个新兴的观众群,《特区新闻广场》还没有非常有针对性地推出经济新闻报道。不过,采编人员已经开始研究这个群体的偏好,以后可能会增加一些证券投资、百姓理财等方面的内容。

电视经济新闻“双报道公式”

如何走出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瓶颈”?通过这两年的实践,笔者大致总结出了两个公式:“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经济事件+民生视角+电视语言”和“电视经济新闻报道=民生问题+经济视角+电视语言”。值得注意的是,在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中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并非是将以上三者简单相加,而必须使三者相互融合。

要想依托民生新闻栏目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就必须从意识上有所改变,树立“经济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经济化”的专业的经济民生融合意识,才能打破目前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困局。

经济新闻民生化。在电视经济新闻报道中,除了存在经济新闻报道常见的枯燥、乏味等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声画两张皮”的现象,也就是解说词与画面内容脱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经济新闻活起来,在新闻实践中,必须使“经济新闻民生化”。“经济新闻民生化”指的是在经济新闻采访过程中,更多地从百姓的视角看问题,发掘经济新闻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以此为切口,以通俗化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用社会新闻的拍摄手法拍经济新闻。

民生新闻经济化。所谓民生新闻经济化,是指在民生新闻中发掘内在的经济因素,通过民生新闻事件体现其背后的经济现象。其实,这种民生经济新闻,既可以使经济新闻更具有可视性,同时也解决了民生新闻容易流于肤浅、深度不够的难题。

在民生新闻栏目中,许多投诉、纠纷其实都蕴藏着经济新闻线索,需要采编人员以经济角度来看待问题。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厦门市的住宅小区内突然出现了很多“酒店式公寓”,这些“酒店式公寓”人员流动性大、管理不善,引起居民们的投诉。针对这一情况,《特区新闻广场》推出系列报道,引入经济视角观察“酒店式公寓”这一民生现象,大大提升了报道的高度。报道引起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管理部门重新调整对“酒店式公寓”的管理,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的发展需要。

平民视角讲故事。说起经济新闻,很多人头脑中可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数据、晦涩难懂的术语。其实要把电视经济新闻做好,可以借鉴报纸新闻“讲故事”的手法,以平民的视角来看待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

在实践中,电视经济新闻可以从普通人的生活开始讲述,然后由简单的生活故事提升为一种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阐述。比如,《特区新闻广场》的涉农经济新闻领域,这类新闻的观众群大多为务农人员、涉农产业者,要让这类观众能看得懂并喜欢看,经济新闻报道就必须增强贴近性,做到“平易近人”。在这类经济报道中,记者大多从普通观众最容易接受的事例出发,拉近观众与经济新闻之间的距离,以剥笋的方式,由小见大、由浅入深地进行报道。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观众以后只要遇到这类生活情景,就会联想到与之相关的经济现象。以平民的视角讲故事使节目更加直观,更加贴近观众生活,把经济新闻展示得非常有人情味。

熟练运用电视符号。画面符号、语言符号是电视最重要的表现符号。要做好电视经济新闻,必须增强可看性。

利用语言符号做好“翻译”工作。首先,应该要尽量运用语言符号,做好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术语的“翻译”工作。具体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把经济专业词语换成一些容易被普通百姓理解的词汇;第二,如果有些专业词语不能替代,就尽量在提及专业词语时用贴近群众生活、容易理解的说法予以简明扼要地解释,甚至可以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段,尽量让观众听得懂、听得明白。

与纸质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对形象、动态的事物擅长表达,对抽象的心理思维、经济原理和统计数字等表现力较弱。这就要求我们除了以语言符号补充画面符号之不足外,还应借助动画、字幕、图表等形象化的材料去表现。另外,在画面符号上,应尽量避免游离主题的空画面。

在阐述一些较为抽象的经济现象、经济发展趋势时,可以尽量采用同期声、记者出现场的方式,会比配音加空画面的传播效果更加理想。2011年春节过后,厦门沿海地区用工需求非常大,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除了表面的薪酬待遇问题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社会“人口红利”可能到期,倒逼企业产业升级转型的问题。《特区新闻广场》推出了系列报道,在制作这组报道时,笔者发现,如果单纯采用空镜头配解说词,很难吸引观众看下去,也很难让人看明白。最终,节目采取记者出现场,发表观点,再配合画面、字幕等方式,清楚地阐述出这次“招工难”背后隐藏的产业升级的挑战和机遇,让经济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也更加好看。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现象纷繁复杂,经济新闻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未来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个领域。媒体工作者应该注意在报道经济新闻时,多从百姓视角出发,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让报道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新闻采编过程中,媒体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经济专业知识储备,善于利用经济专业知识,对各种新闻事件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报道,提升媒体在经济新闻报道领域的舆论引导力。

(作者单位:厦门广电集团)

栏目责编:邵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