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货币政策猜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货币政策猜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货币政策在经过了由“从紧”到“灵活审慎”、再到“适度宽松”的大转变后,2009年又该如何演变?将会有哪些刺激经济的宽松政策出台?

2008年货币政策的转变反映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加速蔓延、我国资产市场大幅调整、经济景气度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抑制经济金融系统内在的紧缩趋势,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仍是中央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展望2009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更加复杂,国内经济形势也更为严峻,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更为巨大。

货币政策运行环境更为严峻

第一,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

尽管在次贷危机转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出台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特别是美欧出台了大规模的救市政策,主要央行还联手降息、注入流动性。但到目前为止,还未看到这场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有出现根本性转机的迹象,其在2009年的走势仍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首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由于次贷衍生产品设计复杂、杠杆率极高,因此其风险之高、影响面之广难以预料。目前投资者对该市场的疑虑还没有消除,金融市场信心至今未见恢复,与次贷市场有关的任何负面事件都可能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大动荡,并进一步加剧市场流动性紧缩。

其次,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不仅表现为流动性问题,还表现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和金融系统功能的严重损害,这个过程尚未见底。而即便这种情况不再恶化,在短期之内也很难恢复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的正常功能。

更为严重的是,金融危机已向实体经济发展,全球普遍出现企业和居民财富缩水、消费者信心不足、生产萎缩、就业减少的情况。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已出现经济衰退现象。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走低,三大经济体经济不同程度地衰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也大幅度降低。经济形势的恶化反过来会进一步加重金融危机,造成恶性循环。事实上,这场危机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但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不平衡才是根本原因。长期形成的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不平衡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调整,因此,2009年全球经济将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调整过程。

第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较大。

一是外需很可能进一步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国际市场需求会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也是受美国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可能继续走弱,将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自2005年以来,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都在20%左右,拉动经济增长2个多百分点。如果2009年净出口下降,无疑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并且外需下降的影响不仅仅只表现在净出口上,还会通过出口减少影响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更大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外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大,对于2009年外需下降的不利影响不能低估。

二是投资较快增长的困难较大。尽管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刺激规模,2009年的政府投资会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民间投资存在减弱的可能。其一,由于2008年企业经营困难逐步加大,企业利润增幅大幅度下降,因此企业的投资能力受到影响,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其二,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看淡,也会影响投资增长。其三,近些年来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一直是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2008年,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已出现下降。2009年房地产市场调整能否结束、房地产投资能否恢复较快增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消费需求可能减缓。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2008年城镇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率与前两年相比大大降低,农村居民收入虽然在前三季度加快增长,但四季度后,随着大批农民工返乡或工资降低、再加上猪肉等农产品价格降低,农民收入增长将逐渐减缓。从当前企业效益下降、就业困难、财政收入减少等情况看,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率还可能进一步降低。除收入外,财富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2008年股市的深度下调已使很多居民的财富缩水,这将影响居民消费的增长。

此外,近两年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和汽车消费迅速增长是带动消费加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近期居民住房和汽车消费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慢,消费增长缺乏强有力的带动因素。这些因素没有对2008年消费增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因为存在滞后效应,另外也是由于抗震救灾和奥运会刺激了消费增长。如果2009年不发生特殊情况,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会产生明显作用,因此2009年的消费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第三,需要防止价格水平进一步下降。

进入2008年四季度后,价格水平迅速降低。CPI的上涨率9月份为4.6%,10月份为4%,11月份又降到2.4%;9月份,PPI还高达9.1%,10月份则回落到6.6%,11月份进一步下降至2%,创31个月新低。影响价格大幅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二是在国内外供给因素的作用下,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下降;三是总需求迅速下降,致使供求关系发生改变。虽然2009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变动存在不确定性,但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上升的情况。

目前美国已出现连续的物价负增长情况,其他发达国家的物价也在降低,需要关注国际价格水平下降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特别重要的是,我国总需求下降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持续下降,尤其是M1增速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些因素都会对2009年物价水平产生较大的下降压力。

第四,金融风险将会增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在国外投资受损,二是引起在华外资机构的连锁反应,三是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急剧变化。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对外金融投资相对较少,在华外资机构出问题的也不多,至今尚未出现大规模资本流出现象,因此,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是,如果2009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恶化,国内经济困难进一步加大,则需要防范资本大规模流出的风险。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间接加大我国金融风险的问题不容轻视。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效益、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都会受到影响,致使企业、居民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恶化,进而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恶化。而且,由于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在调低利率时缩小了存贷款利差,因此,银行的利差会缩小,使银行的经营和利润增长面临较大困难。2009年需要特别注意防范和化解这些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面临两大挑战

第一,货币政策面临如何增强有效性的问题。

相对于抑制经济过热,促进经济增长对于货币政策更为困难。从理论上说,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存在局限性,并且对于货币政策能否真正促进经济增长一直存在争论。从目前各国的实践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也不容易很快取得明显实效。从其原因看,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要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需要经过从中央银行到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再到企业和居民的传导过程。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很强传染效应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将会更加谨慎,金融市场的功能也会发生萎缩,企业及居民的信心与预期都会受到影响,这些都会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下降,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2008年下半年后,我国货币政策逐步放松,但货币供应量仍持续下降,就反映出经济和金融系统内在的紧缩效应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2009年,如何抑制经济金融系统内在的紧缩趋势,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仍是中央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二,货币政策面临短期任务与长期目标的协调问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由于面临强烈的外部冲击而存在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风险。但在我国经济长期存在结构不平衡问题的情况下,这是必须逐步加以解决的。如何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结构调整目标是货币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在短期内扩大需求的同时防止造成中长期内过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是当前我国中央银行和世界其他国家中央银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五大货币政策建议

第一,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总需求较快增长。

尽管对于货币政策能否真正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很大争论,但目前货币政策仍是各国重要的反周期手段。在我国总需求面临较大下降压力、价格在较低水平上还可能进一步走低的情况下,需要更大地发挥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调节总需求的作用。要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促进国内投资和消费的稳定增长,特别是要支持在国际分工中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先进生产能力建设和最终消费需求的增长。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稳定市场预期,促进对外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二,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及分布结构的影响,加强对流动性的监测、分析,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必要时及时向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防止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受阻。通过可行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增长的信贷支持力度。灵活运用利率工具调节货币信贷需求,进一步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从供需两个方面促进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

第三,进一步通过“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继续运用差别性货币信贷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促进信贷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民生工程、“三农”、重大工程建设、灾后重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区域协调发展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率;适当控制对一般加工业的贷款,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

第四,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无论是经济理论,还是目前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都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密切配合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根据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同作用特点,进一步合理搭配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与财政政策手段,以更好地促进总需求扩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税收政策的刺激作用,带动银行资金加大对经济增长的力度。

第五,加强国际、国内合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在国际金融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金融风险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部门、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更好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

(作者焦瑾璞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任;作者刘向耘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