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一凡:灵感无处不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一凡:灵感无处不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简介

杨一凡,女,生于2000年7月,浙江绍兴县实验中学学生。2011年8月开始创作,至今已在《少年博览》《童话世界》《初中生》《小溪流》《读友》《语文世界》《新民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著有22万字长篇幻想小说《铃月的玫瑰花》。2013年7月获得第十四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文学类一等奖。

作品展示

时间

时间在我的生命之树上

刻下第十三个年轮

我已不是那个懵懂的女孩

不知不觉中,我已慢慢长大

小心翼翼地规划明天

看未来在面前一点点清晰

扬着希望的帆起航

看理想在明天开成一片花海

我知道我已长大

开始试着自己飞翔

我的翅膀不会像伊卡洛斯的那样融化

只因为它是我心中

由理想与奋斗组成的不灭灯塔

站在梦想的天地之间

我知道,我已十三岁

我以辛勤的汗水

纪念我逝去的童年

憧憬我未知的明天

我,十三岁了

夏日午后

阳光踏着碎步

屋后的黑影短了又长

时间无声流淌

在蝉鸣中渐渐慵懒

外婆的黑猫打着呼噜

蜷在摇椅里享受温暖

青石巷里飘荡着粽香

它飞快地跳起,追踪而去

过路的云朵摆了摆手

大雨袭来,打湿了记忆

不知何时风起

绿叶紧抓着树梢不放

忽而雨过天晴

留下一地的氤氲水汽

彩虹微笑着面对太阳

在它之上 夏天的午后悄然滑过

桑蚕街幻影

薰儿坐在自家园子的凉亭里,抬头看了眼月亮。

才只是半月而已……还要好几天才有满月呢……

薰儿收回思绪,开始对着园里那几株茉莉发起呆来。这里是青塘镇,一个偏僻的江南古镇。薰儿的父母是研究古建筑的,他们初春时才搬来此处。转眼已是夏日,蝉鸣声不绝于耳,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晚风轻轻吹过,拂去了些许燥热,送来了芬芳的花香。

远处忽然亮起一蓝一绿两个小灯笼,慢慢向薰儿靠近。薰儿眯起眼睛,在夜色中分辨出了那一身漆黑的皮毛。

是一只黑猫,黑色的皮毛油光水滑,没有半分杂色。它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一只蓝如大海,一只碧如新叶,在月色下更添一份神秘。

薰儿微微一笑,放下了悬着的心,转身回了屋子。

第二天早晨,薰儿从梦中醒来,脑海中又浮现出那只黑猫的身影。

她翻身下床,推开朝向后院的窗子,向下望去,在树阴下找到了那个黑色的身影。

薰儿赶紧洗漱,然后迅速跑下楼,来到后园,临出门时还不忘拿一包饼干。

她走向树阴。谁知黑猫一看见她,便飞快地跑开了。

薰儿赶紧跟上去。追了几分钟后,薰儿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她一手扶住膝盖,一手擦着汗,四处张望着,却并没有看见那个黑影。

直到这里,她才注意起周围的环境来。

这是一条青石板街,两边的房屋都年久失修,大门上满是灰尘和蜘蛛网,一派萧瑟之景。

忽地,薰儿看到了一栋房屋,比其他的都要新一些,门上及屋檐下都干干净净。

这房子……应该是有人住的吧?

薰儿不禁向那屋子走去。

还没走到那里,那屋子的门突然发出“吱呀”的声响,缓缓地开了。一个一身白衣、满脸皱纹的老奶奶站在门洞里,看着薰儿所在的方向。

“奶奶你看到一只黑猫吗?不知道它跑到哪儿去了。”薰儿小心翼翼地问。

“小姑娘,进来坐坐吧,这儿好久没人来了。”老奶奶似没有听到她的询问一般,自顾自地说。

薰儿犹豫了一下,走了进去。

一进门,一股闷热的风便迎面扑来,带着老房子特有的气味,薰儿不禁皱了皱眉。

“来,往这儿走。”老奶奶引着她走过天井,来到一间屋子里。这里有不少老人,都身穿白衣,在织布机前忙碌着。薰儿走近看了一眼。

是蚕丝啊。

这间屋子里也同样闷热,薰儿的额头上已在流汗,那些老人们却安详地织着布,仿佛一点儿都不觉得热一般。

薰儿环顾四周,见屋角有水滴落。是因为有水,才这么闷热吗?

“奶奶,这是哪里啊?”

“是桑蚕街啊。”那个带她进来的老奶奶回答。

“你们为什么不住到镇上呢?这里这么热,你们难道没感觉到吗?”薰儿问。

突然间,四周的一切都暗了下来,房子不见了,老人不见了,回荡在薰儿耳边的,只有此起彼伏的尖叫声,绝望而凄厉。

薰儿尖叫一声,蹲下身,紧紧地捂住耳朵,闭上了眼。

不知过了多久,一双冰凉的手拉开了她的手。白螺的声音温柔地传来:“你怎么在这儿?”白螺住在镇边上的山林里,平时与人少有往来,与薰儿却是一见如故,薰儿就喊她白姐姐。

薰儿睁开眼,发现自己正蹲在石板路上。而刚才进去过的屋子看上去破败不堪,与先前截然不同。

“这条老街,平时都没人来了,你怎么会在这儿?”白螺见她不答,又问了一遍。

薰儿这才回过神来:“哦,白姐姐,这里是不是叫桑蚕街啊?”

“那是晚清时候的街名了。以前这条街上都是养蚕抽丝的工厂,所以就叫这个名字。”白螺答道。

“养蚕抽丝?蚕茧的丝抽出来,蛹不就死了吗?”薰儿问。

白螺点了点头:“把蚕茧放进沸水里,然后就能抽出丝来,只是,蛹就都死了。”

薰儿站了起来:“刚才,我好像看见那些蚕蛹了……”

白螺用手轻轻抚了抚薰儿的脑门,无声地叹了口气:“走吧,我送你回去。”

薰儿回到家里,不久便发起高烧,浑身滚烫。

就像蚕茧在沸水里一样……

第二天,薰儿的烧才退了一些。

母亲一边在衣柜里翻找着,一边说道:“你也真是的,一大清早的,跑去老街那儿干什么呢?还有,最近你可别出去了呀,在家好好养病。”

薰儿点头答应。

“把这件睡衣换上,再睡一会儿吧。”母亲丢给她一件冰蓝色蚕丝睡衣。

薰儿伸手接过,却蓦地松开了手:“好烫……”

“烫?你不会是烧糊涂了吧?”母亲讶异地看着她。

薰儿低下头,这灼热感,绝不会错。

“妈妈,你说人们抽取蚕丝时,蛹在想什么呢?”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了?”母亲顿了顿,“是绝望吧。有人说蚕吐丝便是为了给人做衣服,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掠夺吧。”

“其实它们很可怜啊,辛辛苦苦吐丝结茧,到头来却是……”薰儿感叹道。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这么多愁善感了?别想那么多了,先睡一会儿吧。”母亲走出了房门。

薰儿闭上眼。

有时候最自私的,是人类呢。

专家评点

沉稳的文笔,敏锐的感知

读了杨一凡同学的诗歌和散文,首先让我惊讶的是她沉稳的文笔。她的文字有种一气呵成的语感,但又不急不躁,不拖泥带水,我们可以在《桑蚕街幻影》一文里体会到这些。

不过,如果我们就此认为一凡少年老成,那就错了。在她颇为老到的文字里,跳跃的却是少年特有的细腻感触。她敏锐地感知到了时间:“时间在我的生命之树上/刻下第十三个年轮”“我知道我已长大/开始试着自己飞翔”,最后她强调:“我,十三岁了。”而在《夏日午后》一诗中,她对夏日午后这一时光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蝉鸣”“屋后的黑影”“外婆的黑猫”“绿叶”“水汽”“彩虹”,这些细微的事物,恰当地体现出夏日午后的味道。最后,该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夏天的午后悄然滑过”。虽然午后就此滑过,但已经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了。

感觉和文字驾驭,是诗歌写作必备的两项能力,可以看出一凡在这方面颇有天分。但小说的写作,在此之外,还需要布局谋篇的组织能力。在《桑蚕街幻影》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感觉”有余,“组织”略为不足,比如白螺的出现,似乎有点突兀。当然,这是对于一凡的更高期望。对于一个有天资而又勤奋的少年写作者来说,她面临着更加广阔的文学天地。

(易翔:诗人,出版诗集《世上的光》,曾获“2009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

作者访谈

细心观察生活,保持敏锐心灵

1.你更喜欢自己的诗歌还是小说?为什么?

答:还是小说吧。我觉得在小说里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在叙述上也更加无拘无束。我尤其喜欢写奇幻故事。我留恋那些古老的传说,那些山鬼精灵、魑魅魍魉,它们有着自然的气息,让人产生美的想象。

2.你写了这么多文章,学习有没有受到影响?你如何处理文学爱好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答:没有。初一期中、期末考试总成绩我均是班上第一。我一般都是以学习为先,在闲暇的时候阅读、写作。我觉得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让我的学习成绩变得更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写作灵感呢?

答:对我而言,灵感无处不在。有时候一片雪花、一条小鱼都能让我得到灵感。写作最大的诀窍应该就是细心观察生活中每一件微小的事物,还有,就是保持敏锐的心灵,这样,对于事物才能及时产生共鸣,才能激发灵感。

4.你觉得写好作文的前提是什么?

答:应该是阅读和观察吧。首先要细心观察,寻找灵感,构思内容,而大量的阅读则能让好词佳句从笔下源源不断地流出,让你下笔如有神助。当然,无论如何,多写多练是写作的基本功。从量到质的飞跃,在不经意间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