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元阳新街镇 山街子上的绣花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元阳新街镇 山街子上的绣花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云南,街子就是集市,街子天就是赶集的日子。

多年的旅行探访,我发现云南街子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集市文化本身,它包括的内容更丰富,至少还呈现着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多样性,记录着从古代到现今各种形态的生产生活方式,鲜活地反映着我们曾经的生存智慧。云南街子在这方面所具有的原生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是其他地方集市无法具有的。

中午时分,云南元阳新街镇的街道热闹起来。这是一条依山建成的小街,它既是新街镇的街道,也是从元阳县城南沙前往绿春的通道。当然,还有另外一些更小的街道或者说横街也在山坡上。

新街镇是元阳县的旧县城,就在高高的哀牢山上。新县城南沙则在红河河谷中,那是一个新兴的小镇。外地人所说的元阳,往往是以新街镇来指代的。

夏天的阳光艳艳的。因为山高,这里并不使人感到热。相反,因为山风过耳,倒具有别样的清凉。山街上,哈尼族、彝族、傣族(自称汉傣)等妇女多彩的服饰飘动着,在呼呼的山风里,遥远而神秘。我所住的招待所就在山街的顶上,整个热闹的山街尽收眼底。人们背着柴木、野菜、刀烟、水烟筒、自酿的酒、衣服或者背兜、自家养的鸡鸭或者蛋类等日常用品及山货来来往往。

等待,只为那山顶上的街子

我在这里已经等待了两天,目的就是为了感受这遥远而神奇的山乡街子天。这里的街子每隔四天赶一次,所以,只要愿意,也是很容易就能“赶”上的。

这天是8月5日,在人类的生活中,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但对新街镇的人来说,这一天却有一点点特殊。

在云南,街子就是集市,街子天就是赶集的日子。云南街子和其他地区的传统集市一样,曾是我们经济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我以为它有四个基本特征,首先它是商品交易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具有定期聚集性,有间隔时间,与现代的城市市场每天都开张的情形不同;三是它一般存在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云南各地仍存在着众多的街子,正是这样的原因;四是它还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在传统农耕年代,交流的功能也许比交易的功能更重要。

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第一次无意中撞进元阳新街镇就赶过一次这里的街子。那时没有什么目的,四处跑,也不知道元阳有梯田美景。到了元阳就被无穷的美丽所吸引,在这里整整待了三天,我用双脚把附近的村庄和梯田都跑遍了。梯田和云海是元阳贡献给世界的两份大礼。冬季,正是属于“云海”的季节。清晨起床,在黑暗中到招待所的楼顶,看远处的山头和寨子浮动在云海里,太阳出来,霞光铺镀在上面,那种感受真是奇妙极了。

如果说云海是自然景观,那梯田则是哈尼族人的人文贡献。哈尼族先民隋唐时就已在这里开垦梯田,种植水稻。一千多年来,他们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用惊人的智慧和想象力垦植梯田。这些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他们还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沟渠,大大小小沟堑中流下的山水被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水利问题。任何看到过哀牢山上绿春、元阳一带哈尼梯田的人都会由衷地赞叹。

而民族风情独特的街子,则更强烈地吸引着我。

此后的十多年,我一直惦记着那山顶上的街子。

新街镇的街子

这次,我就是专门为新街镇的街子而来的。就在前一天,这里还很安静,因为那不是街子天。但今天不一样了,四处涌来的人群给新街镇带来了热闹。

我早早起床,前往招待所旁边正在修建的梯田广场上看群山在清雾中的涌动。虽然冬季是看云海的好季节,但在夏天,高山上的雾岚也会使远处的山寨和眼前的山镇恍如仙境。看了半个多小时,爬上附近的一座山头。大约9点的样子,看人们带着山间新鲜的气息来到了山街上,人渐渐地多了起来。于是下山,消融在街子天的人群里。

多年的旅行探访,我发现云南街子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集市文化本身,它包括的内容更丰富,至少还呈现着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多样性,记录着从古代到现今各种形态的生产生活方式,鲜活地反映着我们曾经的生存智慧。云南街子在这方面所具有的原生性、多样性和民族性,是其他地方集市无法具有的。

新街镇街子正呈现着元阳哈尼族独特的风情。每一个民族在前进的征途上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征,这种特征首先体现在外在的衣饰上。我们知道,云南大部分民族的衣服都是色彩多样的,对普通人来说不易区别,但实际上各民族衣饰上的差别是相当明显的,而且都有自己的传说,有着自己的文化特征,是地理环境与民族心理长期选择的结果,这也正是他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新街镇的哈尼族正是以自己独特的衣着显示本民族对美的独特追求。

街子天,穿着五彩衣裙的哈尼族妇女是主角。她们从四周高高的山岗上隐着的寨子里走出来,成群结队,背着硕大的背篓来到街子上。在云南很多地方的街子上,都有一些属于本地民族服饰的一条小街或者店面和摊位,妇女们赶街时总是三五成群地聚在这些摊点前,互相帮助挑选,斟酌再斟酌。买布料,选花样子,挑绣花线、饰物等原料。在劳动之余,缝绣自己的向往和美丽心思,编织生活。

新街镇的这些衣饰和绣花摊点,正保持着传统的风韵。

绣品与服饰

我在人群中慢慢走,在一个拐角的地方,见到十数个哈尼族衣饰摊点,它们大多由身着彩色衣群的妇女们经营。在这里,有人出售绣花线和布匹之类绣品的原材料,有人出售自己的绣品。有意思的是,她们都将衣饰放在一起经营,而手中也一直忙着绣花。绣花针在手中灵巧翻飞,嘴里则聊着天,有的还背着孩子。有客人来了,她们中的某一个就会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接待,与客人聊天交流。

摊点上出售的布多数是黑色的,这是哈尼族妇女们自制的布匹,哈尼族是崇尚深色的民族。云南哈尼族支系众多,各个支系的服饰是不一样的,让人以为是不同的民族。即使在元阳,我们也能看到不同的哈尼族服饰,但他们在衣着上对深色底色的选择是一样的。元阳哈尼族多称为窝尼支系,她们的服装也多为蓝靛染的土棉布做成。她们善于用蓝靛染衣服,各家房前屋后种植蓝靛,取其叶放入缸内加水泡成蓝色。在衣服缝制前,将土白布放入靛青汁液中染色,然后制作或者出售。

通常,窝尼女装由头饰、上装、下装三部分组成。她们把头发与毛线做成的假发一同编成发辫,盘上头顶,戴上坠有银泡和蓝绿紫三色线的三角帽子,再穿长衣,将前摆右下角系在左腰前,成三角形,然后穿褂子、长裤,用腰带固定后,系后披。后披是两块四方形的绣花布,很漂亮。窝尼男装比较简单,主要有包头、紧身对襟上衣、绣花腰带、蓝裤脚大扭裆裤。和大部分哈尼族服饰一样,元阳窝尼支系也以银币和布条作纽扣,胸前的坠饰主要是银饰,从后脖颈处沿着两肩搭在前胸,一直坠到腹部。

元阳窝尼人会随年龄变化换装,以女装为例,女童幼年时,戴猫头鹰帽,穿短衣,十六岁后要加后披。据说在老人面前必须佩戴后披,结婚后短衣更为长衣。

在一个单位的门口,我看到了一个哈尼族女子在背篓上自摆一个小摊点,摆卖的是她自己做的绣花鞋和鞋垫。与她聊天,问是否好卖,她说还不错。其实,绣花鞋的故事太多,哈尼族姑娘从小就开始学习绣花,而做鞋子可能是最早学习的内容之一。她们将心思幻化在绣花针上,绣出脚上的风情。姑娘要嫁人了,在绣花鞋上也许用的心思最多,给自己绣上几双,而且总舍不得穿,珍藏着,多年后拿出来,回忆当年的幸福。

街子上有专门的绣制花样摊点。花样就是照着绣花的底样。这些花样在云南民间流传很广。街子上出售的花样,有的直接绘在布上,有的绘在纸上,有的用剪刀剪出来,仿佛很随意,出来的结果却实在让人佩服。姑娘和媳妇们将花样子买回去,又和伙伴们交流,创造出更新鲜的花样来。即使相同的花样子,经过每一双灵巧的手,绣出来的也各不相同。这就是民间艺术上的个性,当然,中间包含的情感因素更厚。

在街子上,我也看到很多哈尼族妇女在一起交流绣花技艺。街子就是平台,她们聚在一起,互相欣赏对方的绣样和绣法,在欣赏的过程中就完成了相互的学习,使绣艺的交流从各自的山寨来到集镇上,得到更广泛的学习、交流与传播。一些绣得好的人,就会在更大范围内传开。

生活渐渐改善,爱美的哈尼族妇女们正创造着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时尚。

现代经济形式和经济活动正冲击着传统的街子,并最终消灭街子。云南街子上所展示的这些生存细节,在其他地方的集市中已经消失。伴着街子的消失,这些古老的生存细节也将消失。

傍晚,街子正在散去,绣花的姑娘们收拾衣物,放进背篓,背上,又消失在苍茫的大山里。而她们彩色的衣裙,则是大山中最灵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