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课堂中的“生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课堂中的“生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关注“生意”尤为重要。何谓“生意”,即学生的意愿、呼声、需求等心理要求。新课改坚持以人为本,强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改进课堂秩序,让学生有尊严成长。

关键词:生意 课堂 教学

一个国家长治久安,需顺应民意;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关注“生意”尤为重要。何谓“生意”,即学生的意愿、呼声、需求等心理要求。新课改坚持以人为本,强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笔者从教十余年,参与听评课几百次,欣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难免产生疑惑,留下些许遗憾。学生需求被忽视,学生意愿无法引起重视,已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主体地位无形中被扼杀,课堂教学经常陷入尴尬境地。

一.关注“生意”,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关注学生呼声,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灵活应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对课程进行调整、重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

(练习: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师出示4/9、4/7和4/5。)

师: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呢?

生:4/5>4/7>4/9。因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相同,所以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师出示3/7、3/5和4/5,一不小心把4/5写成了4/7)

师:对不起老师把4/5写成了4/7。

(这时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大声说):“4/7也没关系的,4/5与3/5、3/7比大小我们四年级时已经会了,我们现在想要学3/5与4/7比大小该怎么比?”

师(一怔,想想也是,于是问其余学生):大家想学吗?想学的同学请举手。

师(全班58人有45人举了手,心想那就将错就错吧。):大家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呢?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小组1:我们组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来解决。因为3/5=3÷5=0.6,4/7=4÷7≈0.57,0.6>0.57,所以3/5>4/7。

师:还有与他们组不同的方法吗?

小组2:我们组用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来解决。3/5中分母(5)×6÷10=分子3,4/7中分母(7)×6÷10>分子4,相比之下肯定是4/7的分母大一些,所以3/5>4/7。

小组3:我们小组也用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来解决。3/5中分母5是分子3的1.67倍,4/7中分母7是分子4的1.75倍,如分子相同的情况下,也是4/7的分母更大,所以3/5>4/7。

师:同学们真的很能干,创造出了这么多比较分数大小的好方法。古人云: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多多动脑,多想一个为什么,那么我们在学习上会有更多的发现。

此案例教师很聪明,课堂应变能力极强。教师如果按照之前的教学预想,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可能变得索然无味,个别学生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满足需要的追求中不断发展的。如果出现学习需要不强烈或需要不满足时,教师就应及时调控,运用教学机智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保持或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灵动。就如特级教师朱乐平所说:“当孩子的思维没有完全照着你的路子走时,请您允许他走。”惟此,课堂教学才焕发活力。

二.关注“生意”,改进课堂秩序

案例:

五月的一个下午,天气有些闷热,一年级同学们在教室里等着一天中最后的一节课的到来。英语老师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昏昏欲睡的小脸。“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上一节室外英语活动课,地点就在大操场。”老师的一句话,让孩子们突然间来了精神。没听错吧,到操场上也能上英语课?!

到了操场上,老师要求大家按小组排好队。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掌握1-10的数数,老师就地取材,指着校园里的小树、路牌和飘扬的不同颜色的彩旗进行教学。最后,老师布置给同学们一个任务:每个同学有十分钟自由活动时间,要求使用英语去数一数校园里有些什么,数完以后回到原地向老师汇报。第一次能够有那么多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大家都觉得很好奇。

五分钟过去了、七分钟过去了。已经有动作比较快的学生回到了原地。“老师,我先汇报”有几个孩子等不及了。“I can see 4 red flowers.”“I can see 5 doors.”“I can see 10 trees.”“对了老师,我们27 还没有学,可是我数出来那里有27张小椅子”随着问题的产生,学生又主动学习了一些新的数字。“老师快看,我捡了一些叶子,one, two, three, four……一共有ten”。有些没轮上的孩子,就拉着同学讲开了。

这节课的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一眨眼,下课的铃声就响了,许多孩子还是恋恋不舍地站在操场上不愿意离开。在这节课上,孩子们学习的效率特别高,不仅掌握了教学的目标所规定的数字,还把它们与许多学过的单词联系了起来,有的孩子还学会了更多想知道的数字用英语该怎样说。

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处于一种忽视、无视,或处理失当状态,由此导致学生问题行为深化、蔓延,并最终造成学生厌学、辍学,乃至出现极端行为。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走一步,学生跟一步。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速度各异,这种“跟学”所强制要求的“合拍”,使很多学生需要对思维进行有意识的控制,这种被动而紧张的操作很快使学生疲惫、厌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作为教育服务对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不尽相同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只有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充分重视和尊重,甚至把这一点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才可能建立充满秩序和活力、质量和效益的课堂。笔者认为改变此尴尬局面主要有以下二方面:

首先,给予学生提问的权利。在我国,许多学生即使有疑问也不愿或不敢提出,宁可留着课下自己解决或不去解决。这与个人性格有关,更与传统课堂长期不鼓励学生提问有关,对于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促进人际积极合作弊多利少。教师要给予学生各种形式的鼓励,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疑问,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其次,教师善于倾听。记得有一位作家曾经这样说: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没有倾听者。学生亦如此,他们希望拥有自己的倾听者,抚慰心灵的创伤,解答心中的疑问。对此,教师要持积极、包容的态度,要给学生留出比较充裕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尤其对一些后进生,他们这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教师如果视而不见,学生可能抑郁自闭,课堂教学他们永远是看客,无法参与其中。

三.关注“生意”,让学生有尊严成长

案例:

有一天作文课,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发现一大堆学生围着那几篇作文议论纷纷:

“这作文是抄来的,跟我那本作文书上的一模一样。”

“对,我也看过。”

“真不知羞耻!”

在教室的角落里有一位同学,没有参加他们的行列,而是面红耳赤,羞愧地低头不语。

面对此情此景,我经过瞬间的思考,我决定将这节课改为作文讲评课。

“同学们,你们认为贴出来的几篇文章写得好不好?”

“好是好,只是有一篇……”

“我问的是写得好不好,不管其他。”

“好极了!”

“那就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几篇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

由于课前大部分同学都已看过这些文章,而且都参加了讨论,这时已按捺不住,很多同学举起了手,甚至站了起来,高度地评价了这些文章,其中也有很多同学评论这篇抄来的作文,他们的注意力已经完全发生了转移。趁热打铁,我接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学到了几篇优秀的文章,而且还懂得了如何去欣赏一篇好文章。今后我们要多给同学们开展类似的活动,好不好?”

“好!太好了!”

“那么,今天给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么办?”

“谢谢!”“非常感谢!”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从此以后,我所教的班级里“课前五分钟训练”改为“向你推荐好文章”,文章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作文书上找来的,读完后可向听众提问题,也可以由听众做一些简单的议论。这样,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欣赏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实教育中,单纯追求教学效果急功近利的倾向仍然严重:少数老师关注的仍然是少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习惯把尊严、笑脸和掌声送给那些学习成绩好又听老师话的学生;发现优等生犯错宽容忍让,若发现差生睡觉却呵斥学生无药可救或视而不见;成绩揭晓时,对优等生褒奖有加,对差生偶有的进步总是疑心重重;平时请假,对优秀生立马应允,差生必须反复核查……

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老师给点“阳光”他们都会满足。这“阳光”就是尊重、关爱、激励和欣赏,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需要给所有的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与信赖,做他们的朋友和知己,陪伴他们一起成长。要用“爱”融化 “差生”心灵上的冰川,排解他们内心的矛盾和孤寂,消除他们的叛逆心理和对抗情绪,让学生在关爱与呵护中得到尊重,找回尊严。

孙犁,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