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古代教育思想的宝库中吸取营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古代教育思想的宝库中吸取营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代教育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古代教育积累了异常丰富的教育经验,从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见解,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这些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在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想在作文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向传统教育思想中汲取有益成分,应当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一些思考,进行了一些尝试,主要的体会有:

一、尊重个体差异,提倡主动学习,互相学习

小学作文教学应借鉴传统教育“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精神。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组织和进行教学、教育工作。这一思想产生于孔子,他在教学实践中,常按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论语·先进》云:“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就是因材施教。孟子继承发挥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强调教学方式的变化。孟子曾经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之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子·尽心上》),就是将学生分成五种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宋代的张载进一步发展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提出了教人“必人尽其材”(《张子全书》卷12《语录抄》),认为既要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才能,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考虑来自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难易”,又要考虑学生才资方面的“美恶”,从而切合学生的实际来传授知识。

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改变现行的作文评价做法,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做硬性规定,评价标准因人而异。每个层次的学生作文均进行纵向比较,只要看到学生在原有的起点上有所进步,就给予鼓励,对有新颖独到之处的文章,就采用作文展览、推荐发表等形式进行鼓励。教学实践中,班级后面学习园地中的作文角,几乎张贴过所有同学的习作;笔者所带的学生已在学校举行的“爱我招信”等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多次获奖,有数篇作文被学校广播站作为范文例作面向全校播发。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直到他们有所领悟,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这方面,古代的教育家们同样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学而》)目的是要学生在一定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不仅注意了教学要掌握恰当的时机和难易的程度,并且要求学生在启发后进行积极思维。教师应该向古代教育家学习,像孔子那样,善于启发诱导,多方面激发学生“好学”、“乐学”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得自求,独立思考。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让学生适时地点评互改,互找不足。虽然学生的评改能力与老师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他们渐渐学会了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现技巧等方面去分析优秀作文的成功之处,分析自己的习作与范文的差距所在,客观评价自己的作文水平,既看到距离,更看到希望,从而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锻炼,他们绝大部分可以从不知从何下手、评语不知所云,变得知道将作文的评改与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敢于用自己的标准对同学的习作发表自己的观点,作出评判。也许大家的评点用成人的眼光看来依然稚嫩,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主动作出的能动反应,为自己、为同学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定的真实体验,在享受自我肯定的愉悦的同时,可以大大调动同学们写作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写好作文,锻炼才干。与这种互评互改相适应,我们一直注意及时将好的习作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展示,请作者自己、或者是别人朗读出来,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同学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劳动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主观能动性。

二、着眼融会贯通,鼓励独立思考,积极创新

小学作文教学应注意要求学生重视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一直受到后来的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对此曾详加论述:“须是温故方能知新,若不温故便要求知新,则新不可得而知亦不可得而求矣。”(《朱子语类·卷一》)在他看来,“故”是“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而“时习”则集中体现了二者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含有转化的意思。“时习”能使其所学融会贯通,转化为技能并应用无穷。实践的经验证明,学习本身是不断探索的实践过程,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只有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才可举一反三,由已知探求未知。作文写作是一项需要多种技能协同作用的综合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均会得到充分的锻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要求学生在每次写作时,主动将以前学过的语言知识、写作知识进行一个快速的回览,为将要进行的写作做好准备。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还要多动脑筋,调动自己的多学科知识,让自己的作文内容充实。

学与思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离开思考的学习只能是知识的堆砌,而脱离学习的思考则无异于虚妄的空想。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而不思考,必然消化不彻底而毫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必然流于空幻而有害。学与思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由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教者必须注重创设条件,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鼓励学生在作文时力求创新,鼓励学生在作文时多角度思考,多方面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