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平衡供给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农村公共产品供需平衡供给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2-3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投入大大加强,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和改善。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生产生活水平依然不高。鉴于这种现实状况,本文从公共产品供需平衡规律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品 供给 平衡

伴随着2004年国家对农业各种税费的相继取消和对农民、农业、农村种粮直补和各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医疗条件、社会生活保障制度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效率不高、特别是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使本来已是有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物质基础雪上加霜。本文试从公共产品供需平衡规律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

萨缪尔森(Samuelso)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是:“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减少任何其他人的消费①”。这个定义包含了两方面:一是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这一产品,即有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能排除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这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二是任何人对这一产品消费的同时都不影响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这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这两方面是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萨缪尔森给出的关于公共产品的定义是指最典型的公共产品,也即我们所说的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农村地区这样的公共产品主要有: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环境保护、跨区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等。实际上,完全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农村公共产品是很少存在的。所以,我们将农村地区及其居民所需的,为农村及其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具有一定程度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广义上的农村公共产品。其中,不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农村公共产品叫做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排他性但具有非竞争性的农村公共产品称为农村俱乐部产品。这类公共产品主要有:小流域治理、农村医疗、农田改造、农村社会保障等。此外,农村地区还有一些天然形成的资源,比如天然的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我们称之为公共资源。

二、公共产品供需平衡关系

宏观经济学关于个人对私人产品的消费描述具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该产品的价格越高,此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相对越少。也就是说,此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会随着该产品价格的升高而有一个递减的趋势。同理,如果我们把赋税作为购买公共产品的价格,那么,随着公共产品价格的提高,每个人也都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赋税,即所消费的公共产品呈减少的趋势。如果以O为原点,以Q(公共产品的数量)为纵轴,以P(公共产品的价格或者说赋税)为横轴,可得出个人A对于公共产品消费的需求曲线。即:随着公共产品价格(赋税)的提高,此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数量呈递减趋势。事实上,每个人愿为公共产品所承担的心理价格(赋税高低)是不同的。而社会公共产品的总需求量为所有成员需求量的总和。整个社会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同样随着公共产品价格(赋税)的提高而呈递减趋势。

宏观经济学认为,公共产品供给的供给量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公共产品供给者对于公共产品的供给量由公共产品本身的社会价格决定。单位公共产品的价格越低,供给者所能承担的供给数量也就越多,反之,单位公共产品的价格越高,供给者所能承担的供给量也就越少。所以,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会随着公共产品价格的提高而有一个减少的趋势。同理,我们可以得到整个社会的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社会公共产品的总供给量等于其所有供给者在一定公共产品价格基础上的供给量之和。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结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量随着公共产品价格的提高而有一个递减的趋势。

前面我们通过分析得到了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的规律曲线,如果把这两条曲线划于一个平面图形上,会发现,这两条曲线交于一点,如图1中的Z点,这一点便是社会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点。那么,为什么说Z点是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点呢?我们先在供给曲线S上取位于Z点下方的任意一点Z1,如图1,此时相对应的社会供给量为QN,供给价格为PM,而在PM价格上的社会公共产品需求量为QN。由图上可以明显看出,QMPM,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总价格高于社会公共产品需求总价格,很明显,投入量大于需求量,易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可以得出,Z1点不是供需平衡点。同理,我们在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曲线上取位于Z点的上方的任意一点Z2,如图2,如图此时相对应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量为QJ,供给价格为PJ。而在社会公共产品需求量为QJ时,其需求价格为PK。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PK

图1

图2

三、供需平衡关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路径分析

社会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理论仍然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尤其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中要的指导意义。那么,为什么说尤其对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呢?首先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政府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相吻合。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就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标。政府就会增加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发展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就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标。并且,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主要为政府、农村社区集体和农民个人提供,供给主体比较单一和固定。所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曲线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得。其次是由我国农村地区的相关特点决定的。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除外出打工者,人口流动较城市而言小;农村地区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为第一产业;虽然我国农村各地区文化比较多样,但是同一地区的文化趋同,风俗相近;再加上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制度方面。这些特点决定了获得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需求信息较城市容易。

公共产品供需平衡中很重要的基础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方能够提供足量的公共产品。但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国家财政资金向城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少,农村公共产品还主要由基层政府或组织来提供和生产。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基层政府和组织的财力非常有限,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这主要变现在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居民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对此,有两个途径改善现在存在的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大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量。我国在2004年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乡镇政府丧失了主要的财政来源,农村基层财政成了“吃饭财政”和“教育财政②”。所以,基层政府无力提供足量的公共产品。对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基层政府的财力,建立相关农村公共产品专项基金,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其次要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供给结构失衡。一些农村居民并不真正急需但是有利于基层政府提高形象和政绩的公共产品却供给过剩,这进一步加重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程度,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公共资金的浪费。对此,本文有如下建议:第一,重视农村地区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如道路、饮水设施、电力和通讯设施等。第二,重视大型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一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生产和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小坝、小库、人畜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第三,重视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视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支出,其远远高于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需要在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农村的各项医疗卫生制度。通过增加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和改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平衡,真正使我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

注释:

①睢党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

②石洪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1).

参考文献:

[1]睢党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44-50.

[2]石洪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