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一个完美的外来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一个完美的外来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少旅行者喜欢将世界级博物馆作为首选的参观目标,其实还有一些地方同样具有参观价值――那就是宗教建筑,尽管有些建筑所代表的信仰与我们自己不同。

不是非得信仰某种宗教才能参观其神圣殿堂,不带任何宗教目的,只是身临其境去仔细观察,定会从中获得启发,体验一次精神上的升华。

“我们生命中的大量精神财富需从其他民族那里分享得来,需从我们以外的世界体验得来。只要敞开胸怀,就会获得这样的体验。”《如何做个完美的外来者:世界宗教基本礼仪手册》的合编者斯图阿特・马丁斯如是说。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世界上各种宗教教会的背景知识。

马丁斯访问过各种教派的宗教殿堂,从未遭受过冷遇。而且往往殿堂越大,对外来者就越热情,清真寺、犹太教堂、基督教堂皆是如此。“这就是我编写这本书的动因――让您了解各个宗教的基本仪轨,避免因行为失当而造成尴尬,从而将自己融入到其他人群的精神世界中。”

外出旅行时,周日我都会参加当地基督教堂的活动,不仅是为了做礼拜,也是想通过一种最原汁原味的方式去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花个把小时参加一下这类公共活动,能够获得一种归属感。例如,我每次去曼哈顿述职时,总要到阿比西尼亚浸信会教堂去看看。这座非裔美国人最古老的教堂已经成为旅游热点,参观者必须排队获取有限的席位,而且只能参加上午11点举行的礼拜活动,穿吊带衫、人字拖或短裤者一律不得入内。每到周日,教堂里总是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教堂人员不得不特别告诫初次来访者,其礼拜仪式“并不是福音音乐演出或其他任何娱乐活动”。

马丁斯认为需要牢记的一点是:即便只是作为一名游客,参观一座正在举行仪式的宗教殿堂,与参观一座博物馆也是有所不同的,不论该建筑属于什么教派,我们都是在与他人分享一段特别的时光,不要把自己仅当成一名旁观者,应该敞开心扉去体验这个过程。

那么,当我走进一座清真寺、一座佛教或是印度教寺庙时,如何知道主人是否会欢迎我呢?

马丁斯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时,也曾有类似的担心,后来他结识了一位当地的穆斯林人士,说很想参观清真寺的礼拜活动,对方欣然答应带他前去。他也曾在无人带领的情况下信步走进新加坡的印度教寺庙和日本的佛教寺庙,就像许多游客那样。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弗朗西斯・克鲁尼说,在印度教寺庙中,大小不等的宗教仪式每天都在举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如果主人欢迎你的到访,通常会允许你在仪式举行过程中进入寺庙。

在参观宗教殿堂之前,不妨事先查阅一下当地文化或相关教派的书籍或网站,有些网站有数千条对世界各地教堂及其仪式活动直截了当、不无幽默的评论,涉及教堂的方方面面,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到斐济的卢尔德圣母院石窟,从布道演讲的长度,到长椅的舒适度,以及教堂对信众的热情度等,无所不包。这些关于教堂友善程度的评价,为旅行者提供了大量背景资料。

充满好奇心且心胸开阔的旅行者,不应该因为自己不是信徒就放弃参观宗教建筑。正如马丁斯所说:并不是只有美食家才能去品尝美食,同样道理,并不是只有信徒才能去体验宗教仪式庄严肃穆、充满激情的过程。就像在剧院看戏,观众必须深入剧情,暂时忘掉自己的身份。很多旅行者都曾通过这样的经验体会到:尽管人们的国籍、文化和信仰迥异,但彼此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若想在下次旅行时参观一下宗教殿堂,不妨记住马丁斯和克鲁尼提供的几点建议:

心怀敬意。身处被当地人视为神圣的地方,应该穿着得体,举止得当,不要破坏这种神圣的氛围。

小心谨慎。喧宾夺主和漠不关心都不对,要拿捏分寸。每个宗教建筑都有一处最为神圣的区域,注意哪些地方是“非请莫入”的。

入乡随俗。应尊重当地习俗,例如脱鞋、戴头巾、男女分开,以及是否允许讲话、拍照等。

察言观色。你或许听不懂当地的语言,但要善于感知他人的内心世界。

坐在后排。这样既可以避免打搅正在举行的宗教活动,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误,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

莫琳・詹金斯(Maureen Jenkins)

美国非裔女作家,自由撰稿人,作品发表于CNN官方网站等欧美媒体。曾旅行过35个国家和地区,近期作品关注旅行、美食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