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始”,更要善“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第一步,与全文密切相关。我们常讲“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文章开好了头,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写作思路流畅顺利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那么究竟如何巧写作文开头呢?古人也有云:“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下面就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之结尾,来窥探满分作文结尾之“绝招”:
第一招:卒章显志的总结归纳法
[绝招要义]这种结尾方式的要义:在全文结束的时候,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言简意赅地点明本文的中心思想,或议论,或抒情,或夹叙夹议,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这种结尾方法,一般都要照应开头,突出主旨,结尾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
[典型实例]
例1:亲情是一种动力,它能让你走进“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能让你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能让你品味“报得三春晖”的快乐。
(2007年北京市中考作文满分卷《动力来自亲情》)
例2:这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它让14岁的我懂得了,两代人的沟通,需要彼此的爱与理解,不是吗?
(2007年上海市中考作文满分卷《记住这一天》)
[技巧点拨]例1是今年北京考场上出现的一篇精美绝伦的抒情散文,文章结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排比句的运用,使句子在“动力”一词的统率下,有机地解读亲情的内涵,有机地揭示亲情的力量,将亲情的魅力展示得情感飞扬;二是材料底蕴丰厚而文采飞扬,句句卒章显志,字字真情流露,一段引用的诗词,总结归纳出文章的主旨思想。例2语言朴实,真切感人。小作者叙述了在生日那天发生的事,从对妈妈的误解写到理解,事情完整,抒情真切,结尾简洁有力的议论更是突出了中心:两代人的沟通,需要彼此的爱与理解。真可谓直接点明主旨,深化了主题,引起人们无限的思考和回味。总之,这种方法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
第二招:戛然而止的耐人寻味法
[绝招要义]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作文收尾时,不写出对文章所叙事件的评论或抒情,文章结尾自然简洁,干净利落,如果写的是议论文,对观点进行剖析和推理之后,阐述议论的事理已经说清,文章就可戛然而止,不另外再写结束的话,意完语完,不结为结,决不拖泥带水,显得意味深长,含蓄蕴藉,发人深思。这种结尾往往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总会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
[典型实例]
例1:“补鞋喽!补鞋喽――”如今,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心中总会涌起一种无言的感激。
(2007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满分卷《留点感激在心中》)
例2:我无奈地喘息着,在一个不需要我、甚至排挤我的世界里,我的路在何方呢?我继续着我微弱的呼吸,期待着有一天能够找回自己的家。
(2007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满分卷《那一双流浪的眼睛》)
[技巧点拨]例1是今年得满分的一篇中考作文,这篇考场作文得满分,巧妙的结尾也功不可没。文章以皱纹与脸色为重点,刻画了老人和善、勤劳的品性,将“我”的“捉弄”与老人的“无私”对比鲜明地放在一起,让“我”在这一风趣而尴尬的事件中默默地得到了成长。结尾一句,文字不多,却神形兼备,令人品味,叫人思索,含蓄蕴藉,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例2是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满分卷《那一双流浪的眼睛》的结尾,文章结尾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理性的内涵,独特的材料与巧妙的构思,让文章光彩夺目,不落俗套,没有正面赞美,也不从正面收束,而是让“流浪的眼睛之魂”在无助与失望中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悬念与震人发聩的思索空间,让文章散发出了深刻的理性之光。
第三招:文采飞扬的运用佳句法
[绝招要义]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作文在收尾时,作者运用各种修饰语言的方法,特别是运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它往往可以运用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神奇效果。如果一篇文章的结尾的语言生涩、呆板,面目可憎,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就会让人产生厌倦而欲早早弃之的情绪,这样的文章的得分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我们在结尾能展示自己出众的文学素养,巧妙地点缀佳句名言,就可以把已经有些疲倦的评卷老师带入到一种非常美妙、充满浓情的世界,从而使自己的文章不同凡响,以至出类拔萃。
[典型实例]
例1:看轻自己是福,骄傲自大是祸。奋斗路上,送君一句:“人生路上笑着走,切莫骄傲带着走。”
(2007年江苏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你还会骄傲吗?》)
例2:岳飞,你满腔热血,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训导早已深深烙在你的心头,但那帮只会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奸贼又何曾体谅你的艰辛,他们只希望搜刮民脂民膏,只能给你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小重山下永远屹立着你“精忠报国”的丰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颗丹心系祖国,历史长河放光芒!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满分卷《一颗丹心照汗青》)
[技巧点拨]例1是一篇颇具规范的考场议论文的美妙结尾。篇首以名人诗句来引出论点,接下去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的方式展开对比论证,阐述对于个人而言应“看清自己”,然后扩大到一个民族,以满清的衰落反面论证“骄傲是祸”,结尾再以设喻警句和俗语作结,恰到好处,画龙点睛,这个佳句早已深入人心,用在这里,有机地深化了文章论点,为本文得满分也立下了汗马之功。例2是一篇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考场佳作的结尾,作者敞开心扉,思接千载,巧妙地摄取了历史上三个人物爱国至上的镜头,运用细致的描写情境再现了三人的生活场景,精彩的赞叹浓缩了三人心系国家命运的高尚品格。特别是文章的结尾不拘一格,收到了绝美的写作效果:一是用诗词佳句增添了文化气息,笔墨含情,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处处闪烁着斐然的文采,值得称赞的是这些诗词均巧妙地结合了各个诗人的命运与生活感受。总之,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的几例分别引用的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只要发于心,出于情,再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一定能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第四招:余音袅袅的景物烘托法
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在文章的结尾,巧妙自然地来一段景物描写,这段描写应是自然的生发,不能人为式的硬贴,通过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来有力地烘托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起到升化主旨、总结全文、引申启思之多重作用。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从全局考虑,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切忌离题万里,故作玄虚。另外,环境描写的内容不宜过多,结题要快,形式要巧。
[典型实例]
例1:在这个飘雪的夜晚,我懂得了很多,尤其是家人给我的那份爱。天亮了,灿烂的朝霞。风停了,雪也停了。
(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满分卷《风停了》)
例2:天上的细雨交织成一面灰蒙蒙的细纱,秋风萧瑟,略带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落。伫立在秋水之畔,凝视湖中那寂寞削瘦的背影,我,惟有默默地流泪,因为这一切,是我应付出的代价。(2007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作文满分卷《惜》)
[技巧点拨]例1是2007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作文满分卷《风停了》的结尾一段,它既没有诗意的语言,也没有华丽的文采,考生只是选取雪夜这个特定的场景,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渲染父母所给的这份浓厚的爱,心系子女成长,这是本文的亮点,这也是较为典型的余音袅袅的景物烘托法。这也给我们很多启示:满分,其实离我们并不远!例2是今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作文满分卷《惜》的结尾部分,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天上的细雨交织成一面灰蒙蒙的细纱,秋风萧瑟,略带些寒意。发黄的树叶无奈地随风飘落”。这一段可谓感情真挚、细腻,于平凡中见真情,用景物的灰暗来体现“惜”的主题,情韵深厚,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