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汲取养分滋养心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汲取养分滋养心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诗歌犹如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潮流,不管是晦冥风雨,还是在丽日晴天,它都徜徉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诗歌,不仅是各种文学要素的整合与浓缩,更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思想精髓以及艺术的精华,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延绵不息。诗歌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还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它不愧为我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的瑰宝。

一、加强诵读,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在诵读古诗中,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展开想像的翅膀。启发各种思维活动,在领悟诗的旨意的同时,客观准确地认知实世界,正确认知现实中的自我,认知历史与未来。因此,诵读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客观正确的认知。朗读中的“悟”其实就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悟”常常能训练中小学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诵读时,学生的情绪随着诗歌的激昂高亢或低沉舒缓的节奏而共鸣,并逐渐悟出诗人在诗中抒发的强烈或深沉的感情。在共鸣和悟的过程中,学生因被诗中的情感感染而激发了内心的各种道德感、理智感,长此以往,可促进这些高级情感的稳定建立。例如:在教学《春望》时,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感伤的情绪,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进而为作者感时恨别,国破家离的愁怀苦绪而深深感动,当学生悟到这是一首抒发强烈的爱国忧民之情的诗时,学生的爱国主义和体恤黎民的道德感也逐渐在诵读中形成。其次,诵读诗歌也可在悟出诗中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

二、结合背景,更深刻地解读古诗

诗歌都是作者在特定的背景与环境中写的心声,它表达着诗人的情感。要深刻的解读诗词,就要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这对理解诗歌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为了节省时间,一般很少补充相关的知识。而正确的办法是,先把古诗置于一个背景下,把诗人的经历作简单的介绍,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诗歌学习的目的不能局限在让学生会背一首诗,会解释,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骆宾王的《咏鹅》时就先介绍背景,骆宾王做这首诗的时候年仅七岁,被当时的人们称作“神童”,骆宾王早年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学生了解到骆宾王的一些故事后,就更加想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所以说对诗人的解读非常重要,小学生读过很多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作品,在学习这些作品时,要给学生介绍他们的创作诗歌的历史背景,这对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有很大的帮助。

三、激发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诗词中,其反应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非常的久远,诗歌中所反映的情感、境界以及社会、民俗、人文等与学生生活和体验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诗的意境,并受到熏陶感染,促进学生想像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刘禹锡的《望洞庭》时,当学生初步对洞庭湖的景色产生美感后,作者创作的意象也就被学生描绘来了,这时再引导学生开始想象:那朦胧的月光、平静的湖面、小巧玲珑的君山……这是多么和谐的美景呀!假如你漫步洞庭湖边,你将怎样来表达你的心情呢?学生通过这样的想像,心灵被这美好的景色洗礼过一次,因而纷纷举手表达自己想象:“老师,我想诵读这首诗来表达洞庭湖的美景”、“我想用画笔来描绘这其中的意境美”、“我想用彩色来表现诗人所表现的意境美”等等。接着用多媒体播放播放那优美动听的《渔舟唱晚》的旋律,学生在充满个性的诵读中生动而又形象的感受其中的意境美,使幼小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感悟诗情,体会诗歌精妙之处

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着十分精辟的论断,他们强调读诗主要品味诗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意、一种情、一种韵,而不是落得太实,讲解太清楚,因为很多诗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回肠荡气,使人百读不厌。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歌之精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就采取多种读法。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配合诗歌内容,我还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并配合乐曲伴奏诵读,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深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那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凝练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小学语文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金湖县塔集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