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症86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症86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环枢关节紊乱症;短杠杆微调手法;临床观察

环枢关节紊乱症也曾称之为环枢椎不稳、上颈椎不稳症、环枢关节错缝或环枢关节错位,是指由于各种急慢性损伤或先天发育畸形等因素造成环枢关节正常解剖改变,如关节松动与位移,并伴有相应症状者。环枢关节紊乱与环枢关节半脱位、脱位没有明确的界限,其机制及临床症状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环枢关节紊乱的错位程度一般较半脱位轻,但临床表现与错位程度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临床上经常可见轻微的错位引起明显的症状,纠正错位后症状即改善或消失。由于错位较轻微,达不到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放射学报告常以“不明显”或“姿势未摆好”等而否定其临床意义,一般的临床医生对该症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该症常被忽视或漏诊。临床表现方面,环枢关节紊乱主要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头痛(偏头痛或枕部痛、麻)、颈痛、恶心、耳鸣、失眠、颈活动受限等。其中,头晕或眩晕最为常见,发生率可高达95%以上。笔者白2007年以来,运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和传统手法治疗本病各86例,对比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172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86例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26-65岁;病程7天-1年。对照组86例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25-66岁;病程9天-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表现为:①以颈部活动受限为多见,伴有颈部僵硬,疼痛;②伴有五官症状,如视力调节障碍,视力疲劳,眼胀痛,复视眼蒙。此外尚有鼻塞、鼻过敏,耳鸣,听觉障碍,颞下关节紊乱;③脑血管神经症状,以椎一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和枕大神经受刺激受压为主,如眩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血压异常,患者有头痛及偏头痛;④全身症状,以周身困累,四肢疲乏,若有脊髓,韧带受牵拉或脊髓前动脉血管痉挛、缺血,患者可出现步态失稳,甚至猝倒,共济失调,病理神经反射阳性等体征。上述症状极少单独存在,多为几种症状同时并存,仅严重程度各异而已。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病史:病史的采集尤为重要,大多数患者有颈部外伤史、头颈部活动频繁或持久固定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职业姿态。体征:体查时仅仅触及颈部偏移的骨性标志和颈枕部关节压痛,颈部肌肉紧张,大多无明显的其他体征。在一般情况下,损伤移位的部位与出现的症状在同一侧。以上所述头面、五官、脑血管神经及全身的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伴发,仅为发生的先后而已。颈部x线片:颈部正侧位片主要观察颈椎正位开口片,如C1侧块偏移(即齿状突不居中)枢椎棘突偏离中轴线,两侧环枢关节间隙不等宽等,即可初步确诊。但要排除环枢椎骨折、脱位以及先天性畸形。环椎侧块或枢椎棘突偏移的方向与头面,五官症状大体上都在同一侧,但由于个体的差异,代偿能力的强弱,x线片的阳性体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呈正比。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分述如下。

2.1.1药物治疗:使用脱水及神经营养剂,环枢关节紊乱早期可有环枢椎椎体周围组织的水肿和粘连。常规用七叶皂苷钠15mg加入5%葡萄糖盐水,或20%甘露醇静脉点滴,或加地塞米松针5mg加入0.9%氯化钠行静脉点滴,以缓解和消除病灶组织的水肿和粘连。伴有颈肌痉挛、僵硬、紧张,采用柴葛解肌汤(柴胡、黄芩、芍药各6g,葛根9g,甘草、羌活、白芷、桔梗各3g)合白芍木瓜汤(木瓜15g,白芍24g,灵仙12g,葛根30g,甘草10g,云苓20g,鸡血藤15g),每日1剂,水煎服。

2.1.2基础按摩:行按摩,手法应轻揉,以放松、理筋为主。具体如下:①拿揉风池穴1min;②按揉或拿捏颈椎两旁的软组织,自上而下,反复多次;③攘或配合按揉颈项部,以放松颈部软组织;④于颈项部压痛点施拨筋手法,行点拨和揉按、提拿;⑤然后嘱患者略抬头,术者顺势托住颈部向上牵拉;⑥头痛甚者可按揉头部穴位:太阳、百会、风府、率谷等。

2.1.3中药熏疗:可解除颈肌的痉挛,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病理产物的分解和吸收,重建颈椎周围肌群的力平衡。熏疗药方:秦艽、夜交藤、青风藤各20g,川芎、羌活、桂枝、桑枝、透骨草、川牛膝各15g,防己10g,白芷12g,乳香、没药各9g,采用广东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JS-809A医用智能汽疗仪,局部熏蒸30分钟,每日1次。

2.2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短杠杆微调复位手法。操作: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头端,以与患者同侧之拇指顶住患者枢椎之横突外侧,手掌则托住患者枕部,以对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则置于患者对侧面部和颞部。先将患者头颈纵向拔伸片刻并慢慢侧屈至15°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再突然加大头颈侧屈运动,幅度3-5°,同时拇指向内侧顶推患椎横突,即可复位。上述手法每次治疗15min,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主要纠正颈椎存在的旋转异常、错位。

2.3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坐位旋转复位手法。操作:患者坐于矮凳上,身体稍向后仰,靠于医者身上,摸准其第2颈椎棘突(以第2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按于第2颈椎棘突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皮肤拉紧,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用肘弯勾托于患者下领、前臂及手配合胸部将其头颈部抱紧,并同时向上提拉,带动其头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该棘突有被推移感,并且可伴有咔的响声。然后令患者摆正坐姿,用右手拇指触摸其第2颈椎棘突是否复正,如无完全复位,可按其操作再进行1次。

两组均在手法复位前后均进行基础按摩,在手法复位后进行药物熏疗。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头痛、眩晕及交感神经激惹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X片示双侧环齿间隙基本对称;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X片示双侧环齿间隙基本对称或部分恢复;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优于对照组的81.39%(P0.05),见表1。

4、讨论

环枢关节紊乱的症状呈现多样化,且休息后往往能自行缓解,故往往不被重视,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环椎、枢椎构成环枢关节,由于环枢关节结构复杂,上承枕环,两者之间无椎间盘,颈部伸肌群主要覆盖在枢椎,使枢椎成为旋转的应力中心。环枢关节因其解剖、力学及其与椎动脉的密切关系,易因炎症、外伤、劳损、退变等因素而致环枢关节紊乱,直接或间接影响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引起眩晕等临床症状。环枢关节紊乱的治疗多采用局部按摩、中药熏疗放松颈部肌肉,牵引和手法复位,辅以西药脱水抗炎。调节小关节紊乱最常用的的手法是坐位旋转复位手法。粗暴旋转扭转、按摩,可能造成而造成脊髓受损甚至高位截瘫。研究表明:旋转手法对颈椎管内的解剖结构有明显的改变作用,如果退变严重,或椎体缘出现较大的骨赘,此时再行旋转手法,容易造成脊髓损伤。短杠杆微调手法以节段微调代替解剖整复,特点是手法的力直接作用在病变节段,无须通过上下椎体依次传递,从而减少对周边软组织及其他椎体的继发性损伤,避免脊髓受损等。因此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环枢关节紊乱疗效和安全性更好。

参考文献:

[1]赖在文,环枢关节损伤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5):226-227

[2]潘之清主编,实用脊柱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4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4]王楚怀,环枢关节紊乱与颈性眩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1997,4(12):190-192

[5]张国庆,乐兴祥,周秉文,颈椎间盘与脊髓和神经根的对应关系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8,4(16):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