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乡结合部小组 在束河创造“里希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乡结合部小组 在束河创造“里希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秋日的束河,因为有了COART艺术项目的进驻而变得特别。在这个离丽江很近的古镇中,戏剧、音乐、当代艺术、舞蹈、诗歌等免费的艺术形式充满每个角落,让游客每一刻都可能与艺术相遇,或者擦肩而过。

城乡结合部小组”是其中的一个参与者,由艺术家李景湖和龚剑组成,小组的作品就放在束河幸福三村的院中。他们本来要在院门前的影壁上作画,结果尺寸不合适就现建了一座假影壁放在院中。斑斓的色彩从远处看非常像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抽象画。这位在世的最贵艺术家,一幅作品要两三千万欧元,而城乡结合部的作品则是去怀疑一个艺术作品的符号价值和普遍价值。有趣的是,由当地人做出来的这个作品既有里希特的影子,又有云南的特色,甚至一个当地人干脆给这座影壁起名为“七彩云南”。城乡结合组一直关注各种力量纠缠、争斗的场域,以及这些力量的纠缠、争斗所能带来的各种想象和可能性。束河,很符合他们一直的研究,“这里既不是城市又不是农村,是另一种形式的城乡结合部”。

今年2月,一位名叫科琳娜·贝尔茨的女纪录片导演花了数月时间,跟踪拍摄里希特的一个抽象画系列的创作过程。这部名为《Gerhard Richter Painting》的纪录片已经是她拍摄的关于里希特的第二部纪录片,而城乡结合部小组以这部纪录片为素材,与现场参与创作的当地人交流,然后完全把绘画颜料和批灰刀交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创作。“这个作品里不存在指导,更多的是强调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比如在颜色的选择上,工人完全自主,然后工人参与者可选择其他的颜色在上面覆盖,这样的不断重复过程就是一种交流的过程.游客和其他非雇佣的参与者也是这样。”

当地人用了四个小时就完成了这幅“抽象画”,城乡结合部小组觉得效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其中一位三十多岁的工人甚至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看的出来他很喜欢做这件事,有些欲罢不能的感觉。

在影壁的第二面,城乡结合部在尤伦斯微博上召集了三十位志愿者来继续参与创作,志愿者来了之后,他们简单播放纪录片后一句“怎么弄随便你们”就跟着志愿者一起涂抹色彩。整个过程随时有人加入、有人退出,一切都是随心所欲的。城乡结合部对这次的作品呈现非常满意,他们说“艺术品都是公共性的,不论多私密的创作也要在公共空间展示才能被观众知道。展示艺术的空间都是不同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所以说,所有的艺术品都是公共艺术。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说,习惯于根据所谓的专业的展示空间创作的艺术家,把作品放到非专业展示空间,甚至是街头、集市这样的空间,会创造出不同的语境”。

在束河的日子,龚剑和李景湖“晃荡”在各个演出场所和酒吧中,这也是大部分人来COART活动时的常态,项目负责人李亚鹏曾表示,在年底还将在丽江设立COART艺术小镇,内有艺术酒店、电影院等。也许,我们彼此的艺术乌托邦不再是梦。

策展人尤洋Q&A

Q:展览的名字为什么叫《局气》?

A:“局气”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一个北方的方言,可能北京人会知道,局气是指大家互相做一个事情,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因为就COART艺术展来说,CO就是Corporation,合作的意思,合作做艺术的概念。这次的展览我们强调在地性,所以希望作品与作品之间,作品与当地的文化之间能形成一个气场。

Q:那这个展览与UCCA做的展览有什么不同?

A:我并不希望做一个它出身在北京尤伦斯里的展览,因为美术展览它可以放在北京、纽约、东京,它其实和展览空间的相对关系是不大的。永远都是一个白色立方式的空间。

所以束河的很多作品都是户外装置艺术,有些也是结合了当地的建筑特色形成的作品。观众在去看艺术展的时候,他更多关注的是作品本身。从策划的角度来说,我是希望在束河当地呈现一个具有独一性的,只属于束河当地的展览。

Q:那你认为在束河的展览效果如何?

A:我们的大型装置作品完成后,很多的表演团体就找到我,他们希望围绕着这些装置作品做一些表演。这些都是美术馆内的作品无法达到的效果。有时候我们走在街上,影壁上就有艺术作品,这时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是一个十分轻松休闲的状态。而艺术馆内的展览,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受仪式感影响也好、敬畏感影响也好可能不会特别放松。但是这里基本是公共艺术,所以观众特别放松。

Q:你在这次展览中不断提到“在地性”,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

A:近年来,在地性成为一股较为突出的策展方向,结合当地自然或人文风貌形成的展览风格成为这些项目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动机的背景,往往被认为是应对文化同质化的自我反应。此次展览并不是质疑同质现象对于当地文化的侵入,在地性向来是不同文化之间冲突和协调的结果,并且在其过程中实现自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