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富二代”正在制造“覆巢”危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富二代”正在制造“覆巢”危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辈打江山,一辈坐江山”可能演变成“一辈创业赚钱,一辈败家覆巢”,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危机

一直以来,宗庆后接班人问题就是国内企业界人士倍感兴趣和倍加关心的问题,原因有两点:一是宗庆后已偌大年纪,在接班人问题上仍旧纹丝不动,坊间从来没有发现他选择、更不用说手把手培养他的接班对象;二是娃哈哈目前家业已经做到这么大,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之一,但始终是宗庆后一个人在独掌江山,一臂擎天,有关娃哈哈发展的所有主意和决策几乎均出自其一人之手,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接得了宗庆后的班?

在中国企业界,娃哈哈的宗庆后和万向的鲁冠球业已成为两个传奇的时代标志。一是两人出身皆低,一个是下乡知青,一个是地道农夫;二是两个人都将事业做到了出乎所有人想像的大;第三是最重要的一点,两个人都做得一帆风顺,中间几乎没有遇到大的坎坷和挫折,更别说是重大失败,被誉为中国企业界的两棵长青树。鲁冠球的接班人问题早就解决,就是他的儿子鲁伟鼎,剩下一个宗庆后,业内几乎是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等着看宗庆后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如今消息出来了,据说宗庆后挑选的接班人就是他的女儿宗馥莉。这条消息既让人意外,又让人觉得不意外。不意外的原因,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当家人一贯愿意选择自己的血亲做接班人,甚至连旁系都丝毫不加以考虑,更别说职业经理人,这也算是一项中国特色吧;意外的原因,是因为宗庆后的女儿未免太年轻了,2006年只有24岁,非但从来没有过做企业的任何经验,而且从十几岁起就被宗庆后送到美国读书去了,对中国国情可谓相当陌生。在国内这样讲究特色并且确实充满“特色”的市场环境下,这么一只小“海龟”,能够接得下宗庆后的班,打理好错综复杂的娃哈哈?的确令人质疑!更为令人不看好的是,20多年来,其父均是以企业强人的形象“独立”出现在本企业和社会公众面前。娃哈哈可能是国内市场上惟一一个从来看不到“团队”踪影的销售超百亿元的巨型企业了,这也使得宗馥莉接班后,将缺乏有力的臂助。如果该消息属真,并且就在此时此刻,那么除非宗庆后学习方太茅理翔,将接力棒交给儿子茅忠群后,再来个“带3年、帮3年、看3年”, 否则,可以断定娃哈哈前景堪危!如果宗庆后学习茅理翔,也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宗氏已经60多岁了,他还有这个精力吗?

所以有人怀疑宗庆后将接力棒转交女儿的消息是在故意放风。放风者,有可能是娃哈哈,也有可能就是宗庆后本人。其目的则是测试企业内部,尤其是市场的反应,也算是未雨绸缪。消息出来后,娃哈哈面对各方探询不置可否,显得莫测高深,而宗庆后则断然否定,坚称“没有这回事”,也可以看出“有意测试”的痕迹。可惜测试的结果是市场反应不佳,外界并不看好24岁的小“海龟”宗馥莉接班后娃哈哈的前景,使得宗庆后踌躇未决。一个办法就是将女儿接班的时间往后推,但这又会造成另外一个困难,就是宗庆后交班越晚,宗氏本人和娃哈哈就会越被动,主要原因就在于宗氏年纪已大。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疑虑,将极大影响到娃哈哈未来的发展。

其实,接班人的问题并不是宗庆后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娃哈哈一家企业的问题。在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中,几乎都存在这个问题。我国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出现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当时创业者群体主要有三类,一类就是像宗庆后这样的返城知青,一类是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的闲散人员,被迫去创业,还有一类则是像北京大亨李晓华这样的“两劳”出身人员。迄今已近30年,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多已到了交班年纪。一些民营企业家对交班问题考虑得比较长远,他们想学习香港李嘉诚培养接班人的做法,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公司事务,比如希望集团的刘永行。李嘉诚的办法是让自己的两个孩子李泽楷和李泽钜从4岁起就开始列席公司董事会,以便从小就让他们熟悉公司事务,熟悉公司的运营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公司的人脉。然后送他们到国外读书,而且专找没有中国人的学校送,也不派人陪伴,目的是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当他们在海外学成后,回来再从企业最基层岗位做起,像一个打工仔一样,一步一步从基层升起来,目的是让他们学习和熟悉企业的全面工作,同时考察他们的能力。最后是交给他们一个企业,让他们独立打理。李嘉诚的这套办法确实相当稳健,而且效果不凡,看看李泽楷和李泽钜后来在商业上的表现就知道了。但是这套办法对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创始人却不太适用,因为他们起手时年纪就已经比较大,当他们的孩子还小时,自己尚且摸不到北,不知前景是福是祸,更别说培养接班人。而当他们事业有成时,孩子也已长大了,所以像李嘉诚那样培养接班人根本行不通,弄不好就搞成了一锅夹生饭。更多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只好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硬交班,其结果便是他们花费数十年心血辛苦打造的航船,交到第二代掌舵人手里没几天就被碰漏,甚至弄沉掉了。还有些“第二代”更加想得开,干脆将老子打下的江山一卖了之,就像说的:“崽卖爷田心不痛”,然后靠着父辈的血汗财富,自己过那悠游潇洒的日子去也!

若干年前,记者在做民营企业研究时,就在中国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浙江发现了“富二代”悄悄卖售上辈企业的事情,但是原来还只是小规模地、慢慢地卖,“富二代”们还有些当“败家子”的羞耻心。如今则已经不愿意这样做了,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公开地卖,大规模地卖,甚至开始打包出售父辈资产,包括父辈历经一生,辛苦打拼起来的企业。报载,浙江义乌一位李姓青年准备在报纸上打广告卖掉父亲的企业。这位李先生的父亲是浙江义乌第一代商人,摇过拨浪鼓,摆过小地摊,后来呕心沥血办起了一家彩泥厂。他父亲脚踏实地,硬是把一个小厂办成了年创产值近千万元人民币的大公司,产品绝大多数出口到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去年9月,李先生的父亲中风去世后,家里把整个公司交给李先生打理。几个月下来,李先生忙得焦头烂额,可公司却接二连三地出事情。他实在撑不下去,认为自己不是做企业的料,于是想把父亲的公司处理掉。刚开始的时候,他找好了一位买家,但当他将手续交齐全以后,那位买家却变了卦,因为对方已经从另一位“富二代”手里以更便宜的价钱买到了一家质地更好的企业。另一位姓徐的青年则在刚接班没多久,就坚决要把父亲的服装厂卖了,为此不惜与父母大闹,甚至把父母气得生病,最终还是让他把父亲的工厂卖掉了。

这种事情在各地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令一些“首代”民营企业家为此伤心、痛恨、痛苦不已。在自己无力解决的情况下,义乌一些“首代”民营企业家甚至联名向义乌市委市政府上书,呼吁政府出面,加强对“富二代”艰苦奋斗的教育,帮助“富二代”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但是很多人怀疑,这样做有用吗?

美国有研究报告指出,在美国能够把家族企业发展到第四代以后的仅占到全部家族企业的3%,不要说第四代,我们能把家族企业发展到第二代以后的能占到百分之几?从目前情形看,我们还真的没有理由乐观。另外,据报道,民营企业如今已占到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已经不仅仅是那些民营企业老板的事,而是事关整个国家经济。对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问题,国家应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