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长安古乐研究需向音乐外扩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长安古乐研究需向音乐外扩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到底是长安古乐还是长安鼓乐?长安古乐为何不吹奏“红白喜事”?长安古乐又与其他古乐有着哪些渊源?所有的问题和争论都与几十年的古乐保护工作缺少明确的方向和完整的方案、随意性太大、只停留在音乐形态研究阶段,没有向泛文化外延扩张有关。

长安古乐有“盛唐燕乐,御苑绝响”之称。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存,长安古乐无论其所用曲谱、韵曲方式、曲体结构、使用乐器以及演奏形式等都保留着古老的方式,被学界誉为“音乐的活化石”。

长安古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宫廷音乐,流传于陕西终南山以北、渭水以南关中平原一带,以周、秦、汉、唐都城古长安(今西安)为中心,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唐宋以来中国乐坛重要的宫廷和都市音乐。乐谱至今沿用古老的俗字谱(公尺谱系列)。据长安古乐研究专家考证,长安古乐流传至今有文字记载、有乐谱相传的曲目近500首,类别可分为古代佛教音乐、古代道教音乐、唐代宫廷音乐、民间祭祀喜庆音乐。

对长安古乐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唐宋以来音乐,特别是唐大曲的真实风貌,这一点已被许多研究成果所证实。也正是如此,长安古乐的神韵召唤过不少音乐史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关长安古乐的研究自50年代以来基本未间断过,学者们在不同时期、从不同方面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长安古乐的研究应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53年7月15日-31日,时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副所长的杨荫浏从北京到西安。到西安之前,杨荫浏一直在研习宋代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但是苦于其玄奥而不得其解。看到长安古乐老艺人赵庚辰保存的长安古乐谱,杨荫浏找到了破译《白石道人歌曲》的符码。杨荫浏看到赵庚辰拿出来的古乐曲谱说:“谱子与敦煌的乐谱相似,与白石道人的乐谱相似。”――自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杨荫浏、李石根等人为代表,对长安古乐进行了基本的调查研究。从杨荫浏走访现存的古老乐社开始,这一当时并不为太多人知道的民间乐种,逐渐被揭开神秘的面纱走进了音乐学术界的视野。那时的长安古乐曾经经历了一段好时光。50年代初期,西安的城墙四面都有高音喇叭,人们每天都能从城墙的高音喇叭听到东仓鼓乐社演奏的长安古乐,“斗艺”也是那时西安城里的几十家鼓乐社还经常切磋的一种形式。

80年代以来,一些老艺人提出将长安古乐恢复起来。后来经过文化厅和有关部门的考察和探访,将民间的许多老艺人以及他们的弟子请回乐社,各民间乐社的活动也逐渐复苏。此间,陕西学者集天时地利之优势对长安古乐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西安音乐学院正是在这一阶段加入到这一行列中,1985年还成立了“长安古乐学社”,请来老艺人余铸教授大家长安古乐使用的俗字谱。并以其研究、表演、教学的综合优势,成为其中的主力军,其影响波及海内外,出版了曲谱集、论文集等,在欧洲六国的演奏实况被录制为CD,并获得法国查里・考斯学术唱片金奖。在众多民间老艺人的帮助下,古乐专家还成功地将部分唐乐谱“移植”成现代简谱,为艺术团普通团员准确演奏唐乐提供了方便。整个来说,这一时期的研究在音乐形态分析、古谱解读以及音乐创作等方面成果卓著,为音乐学术界所共识。

90年代末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民族音乐学研究在视野以及方法论上的扩展,人们已不能满足过去有关长安古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2005年在西安召开的长安古乐研讨会上,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在今后应把研究的目光投得更远一些。除了乐种的基本形态、曲谱解读、乐器研究以外,还应该包括传承、乐社、艺师、仪式、民俗、保护等不同方面。比如绝大多数鼓乐都是以吹奏“红白喜事”为重要内容的,可长安古乐的宗旨却是:不为婚丧嫁娶奏乐。这与长安古乐脱胎于宫廷音乐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是我们现在应该深入研究的内涵所在。这样,对长安古乐的研究才可能真正地步入全面了解,才可能和世界性的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保护联系起来。但实际的情况是,虽然已经有了十多年的预期目标,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局限,这一阶段的研究始终难以真正深入进行。

长安古乐研究在西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科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西北惟一一所专业音乐院校西安音乐学院应该充分发挥其研、演、教的综合优势,在其中承担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