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危机后的市场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危机后的市场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的背景下,持理智冷静的心态去感悟市场,自有独到真切的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亲历应对危机的市场,若能在认识市场的原貌和真谛上获益,其付出也是很值得的。

【关键词】 感悟市场 “无形的手”金融危机

一、市场的定义

市场在教科书上的解释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可这种解释总给人以空泛笼统之感,仅“总和”两字就颇费琢磨,反映不出市场的云谲波诡。英国老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市场比喻为“无形的手”,迄今为止,这是对市场最经典、最精彩的描述,勾画出了市场的动态多变和隐性力量。“无形的手”孕育了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双方需求的机会和过程。之所以强调“机会”和“过程”,因为市场如同天气,阴晴冷暖、风霜雨雪、雷电云雾更替出现,不会固定在一种状态。更替之时,凸现机会;循环推进,谓之过程。没有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的“机会”,无所谓市场;没有持续满足双方需求的“过程”,也无所谓市场。机会蕴藏在过程之中,得善于辨识和抢抓;过程包含着无数机会,须始终紧跟和适应。

二、“无形的手”形成的原因

因为它将形而上学的理论通俗化、动感化、形象化,画龙点睛般地概括出市场的神秘、深奥,揭示了市场调控、变化的主因。“无形的手”着眼于买方而言,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市场是由买方所决定的。拨动翻转“无形的手”的内在力量是由买方自发汇集而成,取决于购买者的多少、购买欲的强弱和购买力的大小三个方面。市场“牛”时,必然是购买者多、购买欲强、购买力大的盛况;市场“熊”时,则是购买者少、购买欲弱、购买力小的颓势。这只“手”之所以是无形的,原因无非在于买方的“多少”、“强弱”、“大小”等情况,卖方是“雾里看花”,难以精确知晓,所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也。

三、“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

既然有“无形的手”,对应的也就该存在“有形的手”。有的经济学家视政府为“有形的手”,这当然有其道理。但是,市场主要是买卖双方的事,既然“无形的手”是针对买方而言,那么“有形的手”理应针对卖方而言,其主导力完全由卖方自已掌控。这只“有形的手”的五个指头分别代表产品的效用、成本、质量、品种和服务,而这几方面恰恰都是卖方必须做好的,缺一不可,非得做到不断满足买方要求的程度,否则,“有形的手”就软弱乏力,在危机之时,对此体会尤其深刻。惟有五指都健全,攥成拳头才有力,此力乃竞争力,能吸引购买者,唤起购买欲、适应购买力,也就能捕捉住一个又一个机会,融入循环推进的过程,使“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对接相握。

四、危机后的市场状态

危机前后,卖方“冰火两重天”的经营遭遇说明,“无形的手”如风似电,秉性极端。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得揣摩其秉性。市场是竞技场,既残酷,也温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它对有的卖方含情脉脉,对有的则弃之如敝屣。市场不认你企业级别的高低,不在乎你曾经的辉煌,只考量你的产品是否适合、价格是否适中。市场犹如考场,胜出者总是优秀的。即使有拙劣者作弊,也只能得逞于一时。规避杀机,抓住稍纵即逝的生机,就能左右逢源。一味追求高端产品,或仅限于低端产品,市场动荡时,盈利空间必然狭窄。

五、危机后的市场生存法则

面对市场,特别是在危机之时,“无形的手”看不见、摸不着,又真实地存在,它左右你,牵引你,甚至有时还“忽悠”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总有人历经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最终到达了“天府之国”。没有不景气的行业,只有不景气的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企业总会有一批消亡、有一批萎缩、有一批嬗变、有一批新生,个中缘由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无形的手”的助推下赢得发展的一席之地,关键是如何驾驭好自己“有形的手”。《国际歌》中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已”。下功夫把自已的事办好,就会有“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