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我国出口贫困化与就业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2001年正式加入WTO,我国与各国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出口贸易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来越大。但近年来煤炭、钨等能源行业以及纺织、汽车等制造行业却频频出现出口贫困化问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下降,倒逼出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大规模的机械化改革,但大量使用机器生产所产生的“机器代替人工”现象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文对这个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进出口贸易与一国经济增长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通过扩大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净出口,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间接增加国内就业与税收。同时,一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贸易理论对于国民经济的核算公式Y=C+I+G+(X-M)中,出口X是注入,与短期产出正相关;进口M,是漏出,与短期产出负相关,因此认为贸易顺差的增加对短期产出的增长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俨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有力的一驾马。以上理论及研究成果无一例外认为出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巨大,但对我国近几年最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却得出了令人惊奇的结果。
1.数据模型(见表1)
2.建立模型
Y=a+bX1+cX2+u 其中:Y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X1 表示进口额;X2 表示出口额;a 表示未受 任何因素影响下的进口额;b 表示进口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c表示出口 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u 表示该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3.模型的参数估计
利用stata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表2)
由表2可得估计方程Y=18759.01+5.82224X1-1.712625X2
回归标准差Se(X1)=2.320894
Se(X2)=1.980096 Se(u)=16948.09
4.经济意义检验
a=5.8824,表示国内生产总值随进口量增大而增大,b=-1.712625表示国内生产总值随出口量的增加而减少,这显然与我们众所周知的背道而驰。现在我们就来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
5.计量经济学检验
异方差检验:模型样本容量是14,并且是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对它进行异方差检验得到:
P值为0.6005>0.05,该模型消除了异方差。
二、结论:出口贫困化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近几年出口的迅猛增长反而不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进口却能促进其增长。这种有悖于一直以来人们认识常理的结论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我国出现的出口贫困化问题。
出口贫困化问题是指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是由于单一要素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导致该国贸易条件严重恶化,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显然,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开放经济来说,这三个条件是基本符合的,因而出现经济的贫困化增长不足为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到2012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49.88%,而同时期的发达国家美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24.81%。作为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大国,我国拥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不具备的较完备的工业部门体系和较强的制成品生产和出口能力,“中国制造”遍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能力较弱。这两方面导致我国形成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较为单一的出口贸易结构。
依靠丰富的能源储备和低廉的劳动力,初期通过巨大的贸易顺差为我国赚取了大量外汇,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替代初级产品作为原料的合成品不断出现,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了初级产品的世界需求,而且这类产品低价竞争严重,我国频频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和反倾销调查,粗放型的出口贸易造成了我国出口贫困化增长,使出口陷入困境。
三、解决出口贫困化的措施
首先,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单一是造成对外贸易中占据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应结合本国国情尽早完成从初级产品加工业向高层次产品的转化,争取处在“微笑曲线”的左端技术研发阶段和右端的营销阶段,即由主要出口粗加工、浅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加快传统出口产业的技术改造,把计算机、自动化、生物科技等高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尽早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
其次,用机器代替人工。随着我国经济面临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力的成本开始上升,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工业机器人不仅能代替越来越昂贵的劳动力,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废品率,提高机床利用率,带来推动一系列效益的普遍提升。
最后,近些年来出口由于贫困化,进口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现阶段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出口导向型,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弹性仍然相当大,所以要尽量保持进出口平衡,实现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机器代替人”所引发的就业问题
要解决出口贫困化问题,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可以实现收入的最大化,但由于机器排挤就业,引发严重的失业问题。所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是把有限的资源与密集资本而节约劳动的高生产率技术相结合,还是把有限的资源与节约资本而密集劳动的低生产率技术相结合,两者之间要做出选择。
我国应寻求一些生产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劳动比较密集的工业技术,建立所谓的“过渡工业”。这种工业虽然在一段时期生产效率比较低,但它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并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工人和管理人才,所得将超所失。
总之,从长期来看,用机器代替人工成为一种趋势,长远来看收入最大化与就业最大化是可以统一的,但短时期带来的就业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劳动力虽然数量庞大但质量堪忧,大部分是没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低水平劳动力,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必然排挤众多人工,造成失业,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大规模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妥善处理先进的现代技术的引进与保持高就业率的关系问题。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