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资金潮将在两三个月内爆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资金潮将在两三个月内爆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侧重于阐述宏观背景的未来特征及其影响。

海外关注重点:流动性进一步宽松

海外市场层面依然是紧盯流动性拓展趋势,而不是紧缩预期。2011年上半年要关注的机遇是,国际资本从美国债券市场流出,进一步推升美国以及全球高风险资产的价格;同时要关注的风险是,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警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局部”出现系统性风险。盯住美债市场的波动,全球金融市场集体出现资金退潮的系统性风险将能够提前预知。

2011年美债市场所流出的资金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后推动力”。这一点认知如果不清晰,我们将失去衡量对错的评估基准。经历了QE1(第一次量化宽松)、QE2(第二次量化宽松),2011年支撑全球市场继续攀升的“能量来源”,主要是美债市场所沉淀的大量资金。

最新出现的变因是,日本大地震引发日本央行紧急投放巨额流动性,进而触发流动性“宽松三期”(QE3)。这使得美债市场的指标趋向可能在短期失去指导意义,但就全年趋势而言,美债走向仍是发现系统性风险的前瞻指标。

预测层面的分析相对纠结。

――新兴国家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纷纷开始“收紧”货币,以对抗不断蔓延的通胀“流感”。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全球投资人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的通胀形势,它们的动态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趋势才举足轻重,其他国家的通胀形势恶化都不足以扭转投机资金追逐高风险资产的热情程度。

――美联储未来升息的短期预期悄然升温。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执行意图一贯非常透明,揣测美联储加息时点,实际操作意义不大。一旦要加息,美联储会提前数月连续“明示”市场,使得预期提前消化。这一点与神出鬼没的中国央行有显著差别。揣测美联储升息,进而担忧流动性变化,以此指导A股操作――从历史经验来看,这条逻辑链太长,实际操作意义不大。

――大多数投资人对于日本政府未来持续“放水潜力”存在不同程度低估。相对于忧虑美联储升息,对于第二个“美联储”(日本)的出现缺乏足够心理预期,将更能够在短期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趋向。无论出于压制日元升值冲动的目的,还是保障国内股市、债市不爆发系统风险,以及为帮助日财政部灾后重建筹措“低息”资金……进一步大幅投放流动性,是日本央行的唯一选择。

当市场逐渐看清日本央行的“放水潜力”,QE3的市场效果也将就此开始显现――未来A股泡沫性上涨的趋势应与全球其他股市方向趋同,只是空间上受制于“宽松期”内中国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

2011年A股的外部风险如何防范?盯住美元、美债,你就不会成为裸奔者!

国内关注重点:通胀演化趋势

国内市场层面要紧盯“通胀”背景演化,避开货币预期“混乱”,抓住资金“潮涌”时机。A股面临的机遇是,正在攀爬“wall of worry”(忧虑之墙),伴随着通胀忧虑逐步缓解,A股市场将表现出可持续性的上升趋势。同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群体从焦虑转换为恐慌,触发恶性通胀,使得中国经济陡然“失速”的风险大增。

如何判断“机遇”转化为“风险”的拐点?盯住A股内部资金流向,意味着当恐慌发生在A股之前,“资金退潮”的系统性风险将能够提前预知。

2011年政策动向的核心目标是“防通胀”。这一点认知如果不清晰,我们将失去衡量对错的评估基准。无论是加息周期的启动,准备金率的一再提升,还是公开市场的货币回收,这些政策手段的核心目标,在当前阶段是“唯一”的,而不是常规所谈及的四个宏观目标。“高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特征的标注,这是普遍共识。因此,判断货币政策阶段性“从紧或放松”,缺乏中期指导意义。

换言之,通胀一日不退,货币一日不松。问题是,即便存在“通胀一日不退,货币一日不松”的认知,仍然不可避免出现货币预期“混乱”――“从紧或放松”的评估标准不一造成混乱。

货币预期处于逻辑推导链中段。即推导链前端是通胀形势,后端是市场趋势。当通胀形势处于平衡期,对于货币政策手段的理解会出现分歧――一部分人会倾向“从紧”的延续,另一部分人认为“放松”就要来临。后段市场趋势判断会因为“中段货币政策分析的分析混乱”而出现混乱。

一分为二来看,“从紧”延续没有错,“放松”也可能是正确的,看你用什么标尺来衡量。如果把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僵化”作为操作策略的贴身指引,很容易发现,一个升息周期的开启,往往持续2-3年,准备金率的提升在未来一年内也很难看到“拐点”。继续推导下去,会得出什么结论?不言而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股中长期趋势判断由此很容易得到合理推导,但也容易失去发现“拐点”的机会――这恰恰是,投研机构不可能放弃的研究目标。因此,2011年年初连续数月CPI保持在5%附近,令宏观分析人士对于未来趋势失去方向,是必然发生的事件。

等待资金“潮涌”时机

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必然出现恶性通胀,大可远离市场,不看就行了。现实是,大多数愿意等待“更坏”事件发生的投资人已经远离,因此,A股才出现了攀爬“wall of worry”的行为。

以静默的心态看待市场,会发现,过去两个月A股比我们想象中要“强硬”许多――历史告诉我们,这是牛市初期的典型特征。为什么会这样?牛市从来都是诞生在悲观中,死亡在乐观中。就这么简单。悲观的人始终站在市场之外,没有做空工具让他们进行情绪宣泄。乐观的人一点点递增,尽管不坚定,但试探性买入会逐步推高市场价格。一旦宏观形势出现一些好转,市场反应往往会令我们大吃一惊。换言之,A股市场的“中期拐点”必然发生在“通胀拐点”之前,发生在“政策执行拐点”之前。

客观上,我并不认为自己能够率先于市场、率先于决策层发现“通胀拐点”,因为没有足够客观的数据。但我相信,有足够能力去判断“市场拐点”是否成立?!这仅仅需要持续性的观察就可以了。

无论市场是否错判通胀形势,错判政策趋向,新增资金都将会给你一个确定性收益。作为一名投资人,完全可以通过策略来锁定风险边际,而无需在意最后结果到底是什么?客观上,没有必要否定牛市正在发生,因为牛市只有走出来才知道,而身处进程之中,看到的更多是迷惑。

回想2009年,难道不是这样演绎……

钱来了,是硬道理。过去三年,真正值得交易的时间只有十个月――2008年只有9月中旬与11月中旬两次脉冲流入,全年无行情;2009年1月开始,迎来了第一波资金流入,市场涨势持续到2月中旬,一个半月涨幅500点;2009年5月开始,再次迎来了一波强有力的资金流入,市场涨势持续到7月底,三个月涨幅1000点;2009年10月开始,迎来当年最后一波资金流入,市场涨势持续到11月底,两个月涨幅400点;2010年2月开始,迎来了第一波小量资金流入,市场涨势持续到3月底;两个月涨幅200点;2010年9月底开始,终于迎来了当年最凶猛的一波资金流入,市场涨势只持续11月上旬,近一个半月涨幅500点。按照资金流入时间来划分行情操作时段,而不是按照行情自身的波动趋势――从结果来看,对于任何投资人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策略。

目前的资金观察数据显示,目前尚处于资金“潜伏期”,按照历史可借鉴规律,2-3个月左右或将出现“爆发”。一旦爆发,发生急升,时间周期约1个半月;若采取波段上升,时间周期为3个月。这意味着,在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内,A股出现一波暴涨的概率正在疾升。

综上所述,紧盯通胀背景演化,避开货币预期“混乱”,抓住资金潮涌时机――我认为,做好了这三件事,战略上2011年就没有不可预见的困难,执行层面上,没有什么内部风险不能防范。